一、梅山傳承
梅山武術掌門晏西征想著兩個事情:
梅山地區應是中華武術圣地
下一代掌門人必須有武有德
晏西征,能從自古有全民習武傳統的梅山地區脫穎而出,坐上梅山武術第19代掌門的寶座,并讓楊育本、陳雄志、鐘玉輝、王建益等一干出身于武術世家的梅山武術名師紛紛拜入門下,憑借的不僅僅是高超的武藝,還有他對梅山武術文化有極高的造詣,以及對梅山武術和梅山文化發展、傳承上做出的杰出貢獻。
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沒有晏西征先生幾十年如一日地大力研究、推廣,梅山武術不可能逆流而上,煥發出勃勃生機,而是像很多地方拳種一樣,慢慢銷聲匿跡,再過幾十年,也許就只存在于傳說當中。
對于已66歲的晏西征來說,他還有兩個使命得去完成,一是將梅山地區打造成中華武術的圣地,再一個就是確立下一代梅山武術的掌門人選,讓梅山武術緊跟時代的步伐,發揚光大。
談梅山文化
梅山武術是傳統武術的活化石
梅山武術,素以古老神秘而著稱,是當今中國傳統武術流派中歷史最為悠久、并能很好地保留古傳武術功法與技擊精髓的優秀拳種。晏西征認為,其起源可追溯到遠古氏族部落時期。
“新化是‘中華蚩尤故里’,梅山武術就是以蚩尤為首的遠古先人們在與大自然的斗爭中,‘觀其禽技,仿其獸姿’而產生的。”晏西征認為,與炎黃二帝同為中華人文三始祖的遠古戰神蚩尤是中華武術的始祖。
作為蚩尤部族世居地的古梅山,是全球苗瑤民族的發祥地,也是原始巫術的發源地。蚩尤就是九黎部落的“巫首”,在他和部族其他領袖的帶領下,古梅山人為爭奪漁獵之地,不斷地進行擴張與兼并,逐步形成了地跨江淮流域的龐大部落集團。在這不斷的戰爭中,梅山武術有了質的飛躍,成為了獨立的戰斗技術。同時,梅山武術中獨特的巫術禮儀與功法系統也在此基礎上逐步成型,使梅山武術打上了古老神秘的烙印。
從這一點來說,晏西征表示,梅山武術既然是從蚩尤老祖傳下來的,就應該是中華武術的源頭,梅山地區應該是國內外武術愛好者朝拜的武林圣地。他說:“梅山武術過去比不上少林,甚至不如武當,并不是因為我們的武術不如他們,而是宣傳不夠。”
談掌門弟子
他不但要武功好還要武德高
從走村串戶教打,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開辦私人拳館,再到現在的湖南東方文武學院,晏西征培養了幾萬梅山武術弟子。就在今年9月10日這天,他在東方文武學院的梅山堂祖師像前,通過莊嚴的傳統收徒儀式,又收下一名從外省慕名而來拜師的弟子。
在晏氏弟子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楊育本、陳雄志、鐘玉輝、王建益等弟子都是學有所成后,在近年帶藝投師。并且在師傅面前,他們一個個畢恭畢敬,甚至都不敢高聲喧嘩。晏西征說,要讓這些練武之人投師,第一個要素就是自己的功夫要比他們好,“只有使他們服了,他們才愿意聽話。”
對這些帶藝投師的徒弟,晏西征傳授功夫的方法會有調整,“那就是讓他用平生所學,向我進攻,我來破解他。”當然,由于年事已高,現在收的徒弟,晏西征基本不用親自教,而是讓王建益、楊育本這些功夫不錯的弟子代為授藝。
而要想成為晏西征的弟子,并不容易,“我收徒的原則是要有道德,勤學苦練,現在就更嚴格了,必須有武術基礎才行。”如果要成為晏西征的接班人,做梅山武術的第20代掌門人,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首先要武藝高強,對我們梅山武術的所有功法,武術套路,武術器械,都要學過,因為他要把梅山派的武藝傳下去啊,如果他學不全面的話,怎么往下傳呢?第二就是必須德性好,有仁愛之心,在群眾中的口碑好。另外,我的掌門弟子,文化水平也要比較高。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也不可能接我的班。”
那現在有沒有確定的人選?晏西征表示還沒有定下來,有幾個人正在考察中。
二、掌門弟子
1、王建益:1960年出生,3歲隨父學抓魚,7歲跟梅山武術名師、有“力神”之稱的王在春習武,12歲轉到杜心武弟子楊開道門下,學習10年。曾獲湖南省散打比賽第一、二、三、四屆冠軍。現投入梅山武術掌門晏西征門下。
繞了一圈,還是覺得梅山武術好
在晏氏弟子中,王建益有點特殊,他是大師兄,身材也最高大,同時,他透露自己梅山武術的套路懂得最少,因為他當年主要以散打為主。
王建益祖上靠捕魚為生,他的爺爺到各大河里潛水抓甲魚,最后在外面死得不明不白。他的父親可以潛入4丈2的深水里呆五分多鐘。還只有3歲的時候,王建益就被父親扔進資汀河里,學游泳、學抓魚。“我真正學會游泳是4歲多,之前都是練憋氣和潛水。”不過,王建益最后并沒有接過祖輩手藝,成為一名到處流浪的漁民。他的命運在7歲的時候出現了一個拐點,“當時家里把我送到王姓族內的一個師父那,專門學習梅山武術。”
這個王師傅叫王在春,號稱“力神”,在當地享有盛名,“他力有多大?兩頭牛打架,他一過去,抓住兩只牛角,叫一聲‘開’,就分開了。他手一抓,可以把牛背筋抓斷;一砍一搓,就能把帶節的竹筒砍破并用掌臂往前順勢一搓搓成一把筷子”。王建益介紹說,王在春的大力,一是確實天生神力,另外也是苦練出來的。“他在家里擺一個水缸,水瓢撲到上面,每天這么用力抓,水有吸引力,很難抓的。開始,他抓小的,然后慢慢變大,最后練是抓斗笠大的瓢。”
王在春的這個練力方法,王建益也練過,但后面因為寫字寫不好,停了,“因力太大,手一拿筆,又控制不住輕重,不是劃破紙,就是歪歪扭扭,我媽媽就說,不這樣練了,莫把手搞壞了。”
跟著王在春練梅山武術到12歲,經王師傅介紹,王建益轉到杜心武的弟子楊開道門下,學了10年的自然門功夫。之后,他在本地參加擂臺散打,打了第一名,婁底五縣市散打,也打了第一名。湖南省的散打賽,他拿了第一、二、三、四屆75公斤級冠軍。
現在,他是新化北渡中學的校長,并投入晏西征門下,再次學習梅山武術,“年輕的時候學過不少其它門派的功夫,但回過頭來,還是咱梅山武術好,上千年的傳承,無論是技擊性還是文化內涵,都是很多門派無法比擬的。”
2、鐘玉輝:1970年出生,祖輩練武,傳至他是第8代。7歲習武,先后練過梅山、形意、通臂、八卦、太極。19歲開始教武,1996年就開始辦武校,1998年去云南,曾擔任過云南武術協會產業開發辦主任,現為湖南弘輝武術院長兼總教練,2010年投入晏西征門下。
1989年,40天就可賺8000塊
鐘玉輝出身于武術世家,老祖宗來自邵陽,因當地地痞流氓很多,老祖宗愛打抱不平,有一次因為打抱不平一拳打死一個人,不得不遷居到新化。武術傳到鐘玉輝這,已是第8代。
在這批梅山武術掌門弟子中,鐘玉輝是將實踐與理論結合得較好的一位。他說,練武術,“剛、柔、松、緊、動、靜、虛、實”很重要,“有剛就要柔化下來,能松就能緊到極限,有動就有靜,有虛就有實,每個動作,講究手、眼、身、步、精、氣、力、功”。在他看來,實戰中,有兩種勁很重要:抖彈勁和松沉勁,他說用一般的力打人,痛的是表面,而用松沉勁發力,痛可穿骨。“抖彈勁是遇到阻攔后,抖可以借別人的力量,產生幾倍的威力。”
鐘玉輝能打,能說,就具備了能教的基本素質,憑借這項本領,1989年,才19歲的鐘玉輝的收入就相當可觀,“200塊錢教40天,大概收了40個學生,那在我們縣里,可以說都是很高的收費。”
1996年,頗具經濟頭腦的鐘玉輝就在家里辦起了武校。1998年,他又遠走云南,開始了自己新的征程。
說起云南那段經歷,鐘玉輝感慨良多,“一個梅山弟子,離開自己的家鄉,到外地發展,沒有任何人可以幫我,要想立足,就兩樣,一是做人,二是功夫。”他說,如果自己的武術沒有一點技擊能力,沒有一點文化內涵,不可能憑武術這個項目維持自己的生存。
鐘玉輝的爺爺鐘金財曾靠一根扁擔,在武漢寶慶碼頭打敗了20多人,他自己則在云南一個廣場上面對100多人的挑事,通過友誼的徒手格斗,保全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得到省體育局領導的重用。
3、鄭時強:1966年出生。6歲跟晏西征練武,擅長梅山武術藥功。現在家鄉開辦診所,業余時間免費教人學梅山武術。
點穴功、藥功,其實并不神秘
很多武俠小說、武俠電影中,都有很多隨手一揮,就將人定住或者讓人中毒的鏡頭。那這些功夫在現實的武林中,是不是真實存在?答案有點矛盾:有,也沒有。
說有,是因為點穴功和藥功真實存在,如梅山武術就有相關功法。說沒有,是因為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都把它們的作用夸大,神秘化了。
鄭時強從小就跟著晏西征師傅習武,一直到現在還堅持練功,可以穿著110斤重的石鞋舉著130斤重的石擔走路。對于點穴功和藥功,他也從師傅那學過。“無論是點穴功還是藥功,都需要有身體接觸,或者是物質性的接觸,哪怕是一點氣味也好,比如吹迷煙。”據鄭時強介紹,他曾被師傅點過穴,感覺就是腳沒力,“穴功其實是一門生理經絡的學問,什么時候點什么穴,都是有講究的,要不達不到效果。”
一個很淺顯的道理,一個人不小心肘尖碰到硬物上,全身都麻了,因為肘尖后面就有一個穴位。而藥功,更簡單,就是利用一些具有麻醉作用的藥物制敵,很多時候,點穴功和藥功是配合著使用的,“把一種麻醉藥涂在手上,拍下別人的一個穴位,對方就會感到全身無力。如太陽穴、肩井穴等,都可拍出效果的。”
鄭時強說,藥功一般用來防身,練家子一般不會輕易使用,而且藥功一般不用解,一定時間后,自然會醒。他還給我們講了晏師傅用藥功的一個小故事,“我也是聽別人講的,那時師傅才12歲的樣子,打架很厲害,有‘小霸王’之稱。一天他在路上遇到幾個人,要搶他的東西,當時他已學會藥功,想展示一下,結果三下五下,別人都被他藥功吹趴下了。”
4、陳雄志:1968年生,祖輩練武,家傳第5代,號稱“霹靂金剛”,是梅山武術大架代表。他自幼隨父習練梅山功夫,后遍訪名師,經過三十多年的朝練苦操,終于練成了一身好功夫。但他牢記師父晏西征先生“學武先學德、練功必練忍”的師訓,從不輕易與人比武,更不出手傷人,既使無故遭人挑釁,也是好言相勸,實在被逼無奈,亦是以防守避讓為主,偶有出手,必大聲提醒對方,生怕自己一不小心使人受傷。一次有熟人想試他的功夫,躲在暗處突然從他身后發動襲擊,陳雄志讓過對方的來拳,順手一拳打過去,對方也急忙一偏,拳力落在對方背后的墻壁上,將墻壁打了個大窟窿,看對方受驚后怕,他反而又好言相撫,并告誡對方下次不能開這種玩笑。
三、一招半式
氣功,要練氣也要練力
對于氣功,現在社會上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吹噓氣功神奇,可以遠距離發功治病;另一個極端,是全面否定。晏西征說,這兩種看法都是錯的,都是因為門外漢說的外行話。梅山武術中,就有梅山硬氣功,在本次采訪中,他還安排弟子專門表演了掌劈鵝卵石、胸穿鋼針等絕活。
“氣功,跟中醫的原理是一樣的,氣并不是氣體。有些人懂都不懂。”晏西征解釋說,氣與血是相互融合的,“氣衛于外,血營于內,氣血相資,如環無端,周流不息,內達于五臟六腑,十二經絡,外達于四肢九竅百節萬毛。”練內氣,就是中醫說的用氣血調理身體。“武術家,練氣功的,可以把全身的力氣,通過氣血,集中到一個掌上,甚至一個指頭上。到掌上,可以掌破磚石,到達頭頂,頭頂破石。”梅山的硬氣功,首先要入靜,站樁,采氣,聚氣,再布氣。練到氣沉丹田后,再發布到四肢,還要練鐵砂掌練硬掌功,“用藥洗手,以手砍擊拍擊一個用鐵砂做的袋子,用手砍鵝卵石。還要用樹枝,扎成捆,打胸部,打四肢,打背部,然后換成木棒打,用鐵棒打。”晏西征表示,只有下真功夫練到一定程度,才可能用氣功開磚斷石。否則只能像一些江湖騙子弄些斷磚斷棒糊弄人了。
鏈接:美泰拳王聯手來襲 梅山英雄挺身應戰
在這篇稿子即將付印的時刻,記者獲悉:作為隱世數百年,近年來才慢慢為世人所認知的武林門派一梅山派選出武林高手,將于2012年在蚩尤故里一湘中婁底擺下擂臺,迎戰美泰拳王,演繹功夫風采,重塑戰神傳奇。
2009年,泰拳王輕視中圍武林,口出狂言,廣東五虎為中國功夫榮譽而戰。
2010年,梅山派掌門晏西征大師率武術代表團訪問美國、泰國,梅山弟子表演梅山絕活,觀者無不為之震驚,但美、泰拳王均質疑梅山武術的實戰性,有意與梅山武功適時一較高低。
2011年,中國武林傾巢而動,在湘江之濱與頂級泰拳王擂臺交鋒,中國功夫險勝,晏西征大師以中國傳統武術協會執行主席的身份親臨賽場督戰,在賽后欣然接受泰拳王的挑戰書,相約12月份在資水之畔一湘中婁底與梅山功夫擂臺爭雄
梅山功夫是否能勝美泰拳王?在蚩尤故里,能否續寫戰神傳奇?請登錄官網www.hnwsj.net參與討論,為梅山武功吶喊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