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館是中國古老的行業,歷史十分悠久,最早出現,可追溯到兩晉南北朝時期。那時出現了專供喝茶住宿的茶寮,是我國古代最早的茶館雛形,至唐代時才正式形成茶館。茶館不僅是愛茶者的樂園,也是人們休息、消遣和交際的場所。歷史上的茶館種類很多,有大茶館、清茶館、書茶館、野茶館、茶攤、茶棚等。近代又有音樂茶室、茶軒、茶亭、茶藝館等的出現。下面咱們就按照不同的分類來談談中國古今的茶館類型。
按地域文化不同 風格各異
由于每個地區的文化背景不同,早年都有代表各地區文化特征的茶館。按地域文化大體可以劃分為以下幾類:
川派茶館
在以農業文明的封閉性和靜態性為特征的巴蜀文化影響下,成都茶館是一個地域特點十分突出的類型。在史料記載中,中國最早的茶館起源于四川。早在民國初期,成都茶館已達四百多家,居四川之最,是歷來茶館數量最多的城市。在空間格局和服務方式方面,成都茶館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形成了獨有的“川派”。
杭派茶館
在“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的吳越文化影響下,杭州茶館的發展是全國茶館業中最發達最先進的代表。在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上,西湖與“西湖雙絕”—龍井茶、虎跑水是杭州茶館得天獨厚的優勢。新中國建立之初,杭州茶館的數量不及成都一半,但杭州茶館種類更為豐富,功能更加齊全。
粵派茶館
廣州在“得風氣之先”的嶺南文化影響下,其茶館起步早,是南方沿海地域茶館的代表。與其他地域不同的是,廣州茶館多稱為茶樓,樓上茶館樓下賣小吃茶點,典型特點是“茶中有飯,飯中有茶”,餐飲結合。廣州人向來有飲茶的習俗,尤其是“喝早茶”。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活動和社會交往的頻繁,喝早茶已成廣東省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京派茶館
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京茶館始終具有多樣性的特點,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層次復雜、功能齊全。既有環境幽雅的高檔茶樓、茶館,也有大眾化的以大碗茶為主要特征的街頭茶棚。茶館是北京民眾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窗口。茶館文化是京味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老舍先生的話劇《茶館》,可以幫助人們了解清末民初的北京的社風民情。
根據地域文化風情的不同,形成的茶館文化各有千秋。四川茶館以綜合功能見長;蘇、杭茶室以幽雅著稱;廣東茶樓主要是與食相結合;北京茶館則集各地之大成,以種類繁多,文化內涵豐富為特點。
古時茶館
唐代以后,由于城市經濟的繁榮,茶館逐步走向昌盛,尤其在宋代最為鼎盛。北宋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里,臨近京城汴梁有一座大拱橋橫跨兩岸,橋的南端臨河的茶館,趕集的人或飲茶歇息,或席間閑談,或憑窗遠眺。這一畫面生動地展現了宋代茶館的一個側面。
茶館給人們提供一個休閑、聯絡、洽商的場所。到茶館來的人,有文人墨客,商旅庶民,青年學子等,各自選擇合乎自己口味的茶館。正是由于這些不同的選擇,形成了各種不同的茶館文化。大致分為:
書茶館
此類茶館以聽評書為主要內容,飲茶只是媒介。這些書茶館在開書以前是賣清茶,供過往行人歇息、解渴。開書以后,飲茶便與聽評書結合。顧客一邊聽書,一邊品茶,以茶提神助興,此時聽書才是主要目的,品茶則為輔了。聽書的費用,不稱“茶錢”,而叫“書錢”,正說明這類書茶館中聽書才是主題,茶是佐興。
著名的書茶館布置講究,有藤桌藤椅,墻上掛字畫,醞釀聽書的氣氛。茶館人員預先請來說書先生,評書的內容有說史的書,有公案書,有神怪書,也有才子佳人的故事,內容雅俗共賞。書茶館直接把茶與文學相聯系,傳遞歷史知識,又達到休閑娛樂的目的。
清茶館、棋茶館
清茶館顧名思義是專賣清茶的,飲茶是主要的目的,一般的布置是方桌木椅,陳設雅潔簡樸。春、夏、秋三季,茶客較多時,在門外或內院搭上涼棚,前棚坐散客,室內是常客,院內有雅座。茶館門前或棚架檐頭掛有木板招牌,刻有毛尖、雨前、雀舌等名目,自表明所賣茶的內容種類。
若是專供茶客下棋的棋茶館,設備則較簡陋,常以圓木或方樁埋于地下,上繪棋盤,或以木板搭成棋案,兩側放長凳。茶客邊飲茶,邊對奕,以茶助奕興,喝著并不貴的花茶或蓋碗茶,把棋盤作為另一種人生搏擊的戰場,暫時忘卻生活的煩擾,茶也就被認為忘憂君了。
野茶館和季節性的茶棚
野茶館就是設在野外的茶館,大都設在風景秀麗的郊外,環境幽僻的地方,是春天踏青、夏季觀荷、秋季看紅葉、冬天賞雪時,品茶雅敘的好去處。這些茶館也會選擇有甜美山泉水,風景好,水質佳之處吸引茶客。
另有在涼亭內的季節性茶棚,來此飲茶,欣賞著花紅蝶粉,清山秀水,一派田園風光,大有陸放翁和野老閑話桑麻的樂趣。
大茶館
大茶館是一種多功能的飲茶場所,集飲茶、飲食、社交、娛樂于一身。較其他種類茶館規模大,影響深遠,直到現在,北京、成都、重慶、揚州等地,仍然有這類型茶館的蹤跡。茶在大茶館確實僅僅是一種媒介,因為大茶館的社會功能往往超過了物質本身的功能。
當代茶館
當代茶館是人們模仿傳統的建筑形式、傳統布置和擺設,營造成了具有茶館文化的場所,并且增加了現代設計氣息和符合現代文化的元素,基本上是傳統茶館的延續。最具代表性的有幾類:
宮廷式
今天的宮廷式,沿襲了當年宮廷茶道的風格。主要是表現茶道的高檔次、高品位,大多為宴請高級別、高規格的客人而設立的。同時,宮廷茶館也是接待國際友人的一個恰當的場所。
宮廷茶館的特點是傳統的建筑外形,考究的室內陳設。一切都按照宮廷的擺設來營造,有的甚至還模仿皇帝的寢宮。里面的家具大多是紫檀或者紅木,是目前茶館中最豪華、最講究的。
書齋式
現代的書齋式茶館是指讀書品茶合二為一的場所,室內展現的是“書卷”味道。書齋中零星地擺放些桌椅,喝著茶,看著書,品著文化。北京復興門附近的三味書屋里,就設有書房式的茶館,透出一股淡淡的墨香。茶友來此,既可品茗論茶,又可暢談古今中外,如雅興十足,還可即興潑墨,留下丹青小趣。
庭院式
庭院式茶館,是園林建筑的縮影,有的干脆就設在著名的園林中。庭院式茶館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的融合,強調的是室外的自然環境。“亭臺樓榭”“小橋流水”、“曲徑幽深”是這類茶館的特點,也給茶客們增加了一些雅趣。成都人民公園里的鶴鳴茶館,綠樹成蔭,卵石覆地,加上藤制桌椅,爬滿花藤的籬笆,就像農家小院。
茶樓式
茶樓式茶館是最大眾化的茶館。大多是老百姓喝茶、聊天、聽評書、戲曲的場所。平易近人是這類茶館的特點。目前這類茶館是沿用最廣的茶館。北京的茶樓式茶館最典型的就是老舍茶館。
茶藝館
茶藝館是近年來全國各地開設得最多的茶館,茶藝館的設計或古樸,或悠閑。它不同于傳統的茶館,不僅在于它的裝潢華美、新潮或者高雅,還在于它具有了內在的文化品位,以“品味茶文化”為核心。茶藝館以表演茶藝茶道的形式弘揚中國茶文化,對中華茶文化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陶吧、收藏式
這類的茶館,茶是媒介,制陶和收藏才是這里茶客的目的,具有典型的綜合性。茶器具是品茗的主要工具,與茶緊密結合,在這里你可以做一把別具匠心的茶壺,豈不是別有一番滋味。
收藏式的茶館,主要是以收藏為目的。藏友們也可以在這里交流自己的藏品。收藏界的朋友來這里,沒準能淘到自己喜歡的物件,也許會有“撿漏”的驚喜。
蘇州:彼岸茶館
找到彼岸茶館確實讓我們大費一番周折。破舊的木門上有幾根青藤慢悠悠地趴在上面,門頭上面隨意地寫著“彼岸”兩個字。頓感小資情調撲面而來。
彼岸開設在一座古老的閣樓里,是臨水畔的私宅。小橋流水的江南水鄉的韻味十足,和平江路的古色融為一體。這里出品的花茶、奶茶、咖啡都不錯,選了一樓靠近窗邊的沙發位置來坐,午后陽光灑進來,感覺愜意十分。
老板娘是一位很溫婉的江南女子,很用心地裝點店里每一處細節,親手照料每一個盆栽,無論是窗臺上的花草,抑或是桌上精致的茶具,都散發著小小的情調,就連垂下來的燈都有著濃濃的墨香和書香氣。每一件物品都古樸自然,用手撫摸一下,如同觸摸一個已經遠離我們的時代一樣,真實,自然。
平江路逛累了,可以來這個小茶室小坐片刻,也是一個適合發呆的地方。
地址:蘇州市平江區平江路歷史文化街區內36號
電話:0512-67299881
揚州:富春茶社
不論是天氣晴好,還是陰雨綿綿,去富春的茶客都不受影響,依然是每日必去。揚州有名的“早上皮包水”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富春茶社是一座聞名中外的老店。1885年始為富春花局,由茶座起家,歷經百年,形成了花、茶、點、菜結合,色、香、味、形俱佳,閑、靜、雅、適取勝的特色。它是維揚點菜的正宗代表。
富春茶社一開始就以價廉物美的經營方式著稱,并始終保持了這一特色。首創了“雜花式”供應方法,一籠羅列八種點心,每種兩件,四咸四甜,味道各異,這樣客人就可以一次嘗到富春的各種主要點心,當然滿意了。另外,無論新老茶客,又都可以只叫一兩件,按件計算,經濟實惠。
地址:揚州市廣陵區得勝橋街路35號
電話:0514-8723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