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在國內的投資收藏領域,名茶,漸漸成為一道搶眼的風景,名茶收藏因其獨特的文化地位以及群眾基礎,從一開始,就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熱捧。究竟這其中有何種奧妙使其熱卷全國,又有哪些商機,可以讓我們發現并捕捉呢?
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18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云南就有了茶樹的栽培。唐懿宗咸通三年即公元862年時,唐人樊綽作為時任安南經略使的蔡襲的幕僚出使云南,在他所著的《蠻書》卷中有記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根據考證,銀生城為今元江縣、鎮沅縣、景東縣、瀾滄縣以及西雙版納州,與后來的普洱茶產區大體吻合。后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記》中寫道:“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茶,已字唐時?!遍g接證明了唐代銀生城已有普洱茶,而普洱茶早在唐代就已遠銷西蕃。
關于“普洱”的最早記載,源于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來音譯成漢字,就成了“普洱”(明代“普耳”之耳無三點水)。從此得以正名寫入歷史。沒有固定名稱的云南茶葉,也被叫做“普茶”,醇厚濃釅的普洱茶逐漸成為西藏新疆等地區以肉食為主的民族的必需食品,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名為“普洱茶”。
普洱茶屬于后發酵茶,具有存放時間越長越香的特點,這讓普洱茶有了收藏價值?!霸疥愒较恪笔怯啥喾N因素決定的。主要決定于儲存的環境、茶的本質特性、陳放的年限等。另外,普洱茶還有暖胃、清熱、降血脂、減肥以及軟化動脈的保健作用,因此,它又有著一個美譽——“能喝的古董”。
其實普洱茶受到追捧,最早源于港臺地區。是自20世紀70年代后才開始的,而在近幾年達到頂峰。據報載,云南西雙版納某廠出品的7542號常規茶(干倉貨),當時一餅(七兩茶)才賣10元,6年后升到了150多元。一塊重350克,存放了50年的普洱茶餅,身價甚至貴過一輛本田車。
究竟收藏普洱茶的門檻有多高,或者說茶友要具備怎樣的檔次才達到收藏級別呢?專家說,首先收藏者要能分辨清生茶和熟茶,其次要了解什么是古樹茶和臺地茶,再次要對茶的倉儲年限有所掌握。要做到這三條,需要茶友多品、多看、多觀察,最好到產茶地進行考察,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
普洱生茶 VS 熟茶
品茗時,辨清生茶、熟茶是基本功,普洱茶有其獨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經過殺青、揉捻、干燥之后,成為普洱毛青。毛青,韻味濃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續工序的不同分為“熟茶”和“生茶”。生茶茶青的顏色由青綠至墨綠色為主,有些部分轉為黃紅色。香氣方面,通常新制茶餅味道不明顯,若經高溫烘干則有香甜味,口感強烈,刺激性較高。茶水甜而薄,微澀。湯色以黃綠、青綠、琥珀色為主。葉底上,新制茶品以綠色、黃綠色為主,活性高,較柔韌有彈性。熟茶茶青顏色呈黑或紅褐色,有些芽茶則為暗金黃色。有濃濃的渥堆味,發酵較重者有悶濕草青味??诟袧獬硭?,幾乎不苦澀,泡水長。湯色方面,發酵較輕者多為深紅色,發較重者以黑色為主。葉底灑水渥堆,發酵較輕者葉底紅棕色,不柔韌;發酵重者葉底深褐色或黑色居多,較硬而易碎。
古樹茶 VS 臺地茶
品嘗普洱茶時,藏友們經常會提到某為古樹茶、某為臺地茶,那到底什么是“古樹”,什么叫“臺地”?首先,如果是緊壓茶,如日常所見的餅茶,從餅面分辨,古樹茶條索肥大,餅面看起來顯得粗枝大葉,芽頭相對較少;臺地茶則條索細嫩,芽頭相對較多。其次,看泡茶出湯的情況,如果是古樹茶,滋味更濃厚,也格外耐泡。在水溫、浸泡時間、投放茶葉數量、沖泡器具相同的條件下,古樹茶可沖泡次數較臺地茶多50%以上。如果實在辨識不清古樹茶和臺地茶的,可用以下方法識別:取茶5克放入大蓋碗內沖沸水浸泡5分鐘,如此重復四次以上,如果四泡以上茶味依然濃郁,那么此為古樹茶無疑。
普洱茶的倉儲條件
A.必須在干倉陳化:干倉是指茶葉在濕度、溫度適中、通風透氣的環境中后發酵存放。干倉儲存普洱茶不會發霉,雖然轉化較為緩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濕倉則是指茶商為了獲取利潤,把茶葉放在通風不暢、濕度較高的環境加速陳化。而這樣做,不但會破壞茶葉的品質,更導致收藏價值的喪失。
B.溫度不可驟然變化:存茶的倉內溫度如果過高,溫差變化太突然,將會影響茶湯水性給予口感的活潑性,甚至倉內溫度太高,形成悶熱,會將原本的生茶,轉變為熟普,此種情形在香港的茶庫時有發生。
C. 避免雜味感染:茶葉是最會吸收雜氣異味的,撒一把干燥茶葉,會吸清空氣中的異味,因此,應力求貯放環境清潔無雜味,一旦吸收了煤油、香水等氣味便成廢品。
D.用竹箬包裝:“茶須筑實。仍用厚箬填緊。甕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紙包之”。這是自古以來一種傳統包裝的質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發酵時,過濾雜味以確保清醇的功效。常有人將已打開了的老茶,改用較低劣品質的塑料紙重包,時間一久,就會發出異味,直接破壞了普洱茶品位。
正因普洱茶可飲可藏的特性符合現代人追求健康和文化品位的需求,所以受到了廣大藏友的追捧。但是,由于近幾年普洱茶消費人群的增加,優質普洱茶的產量已經滿足不了市場需求,而經過逐年的飲用和消耗,能夠存放到一定年限的茶已經越來越少,導致市場上“魚目混珠”的現象也越來越突出。此外,還有部分投機客懷著“撈一把就走”的心理參與其中,導致了普洱茶市場價格的非理性上漲。所以,收藏普洱茶切忌跟風追漲,一定要注意控制風險。首先要有個正確的心態,理解普洱收藏是一種長線投資行為;其次要選擇知名廠家和優質產品,并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量力而行,拒絕盲目和無理性地購買;最后購入欲收藏的普洱茶時,一定要謹慎仔細辨別,千萬別依賴商家推薦或迷信包裝上的所謂防偽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