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書店,在街角,小小的,繁華的世界是別人的,它內里的單純是自己的。
我閑暇的時光都給了它。大多是雜志,如同衣著花花綠綠的小學生排隊隊,每一個都想擠在最前面,好讓心儀它已久的人及時捕捉到它。我常常覺得,買一本書或一本雜志,也是緣分。它千里迢迢趕過來,就是為了赴一場約。只是,邀約的人未知其名,也不曉得模樣,它要的不多,它只要這人喜歡它,帶它回家。
每月,我帶了自己編的雜志,放在最前排。有入喜歡它已久,拿了就走,我的目光時常尾隨他好遠,因為,我那么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樣的人在喜歡它。也有人從未識得它,順手翻了翻它,看他想放下。我微笑著向他推薦,說你看這個做得精彩那個適合你閱讀。呵,沒有人比我更了解它。那人再翻,像是想重新認識它;目光先停留在第一頁,我有種又歡喜又忐忑的復雜情緒,因為寫這一頁文章的我就站在他的旁側抑或對面。
作者與讀者的會面有很多種,但我唯獨喜歡這一種。他愛,就帶它回家;他不愛,就留它在這里,繼續等那個與它有緣的人。沒有壓力,沒有束縛,只緣于內心。
也是,來這里曲人,皆是緣于內心對書的喜愛吧。有的人流連忘返,有的人挑挑選選,有的人翻了再翻看了再看。不忙的時候會暗暗觀察他們,佯裝無意,卻是有心。常有少年來,依靠在動漫類或游戲類書架前,癡迷著不肯走。我喜歡多看這樣的少年幾眼,閱讀的姿勢,總是令人過日不忘。也有女孩兒,一個或者結伴,看到喜歡的明星出了寫真,看到鐘情的雜志出了新一期,毫無顧忌地大聲歡呼,惹得翻書的旁人來看,但沒有人會向女孩兒投來異樣的目光,而只是看看她,和她手里的書,然后會心一笑。只有同樣愛書的人,才會懂得這份傾心相遇而帶來的喜悅之感。
還有小小孩兒,常牽了大人的手來,指名要這本或者那本。小小年紀,便主意打定。并不是所有的小小孩兒都會如此幸運。大人的錢握得緊緊,小孩兒的眼里合有熱淚。換作是我,我會滿足小孩兒,盡管書往往也不便宜,但是愿意讀書,總好過其他。
來買書的人,上了年紀的人居多。日子早被瑣碎磨得失去了光華。卻仍不忘讀書,僅此一點,我便覺得出。日子盡管是黯淡的,但他的心一定是光亮的。尤為炎熱的天或寒冷的風里,看到他們走進來,哪怕不買一本書,也不妨礙我對他們生出欽佩。也有老年人,進來定要先戴上老花鏡,翻書的雙手都是顫微的,我羨慕他們,也向往待自已老了以后,也能像他們一樣不忘讓書來時時潤澤自己。
他們中的這些人,只要有閑,我都會與之攀聊幾句。聊聊家常,談談天氣,再好不過盹是那樣一本書,我們原來都是有著想讀之心的。很少知道對方的名字,也從未問起,但下次見,一定記得他上次讀了一本什么樣的書。
晚上打烊,我帶回家的有錢,但一定也少不了書。白天看不夠,晚上還要枕畔相伴。回家的路不長,往往是深夜,便也覺得出繁華過后的寂寥來。還好,別人熟睡時,我看到的卻是遠天的點點星光,它如一豆燈火,讓我在疲憊中駐足小憩之后,暖暖身子重新上路。
有人說,總以為小書店是堅硬的現代生活中最后的一點柔軟;有人說,小而微溫的書店,漸漸已成了絕世風景;但也有人說,最幸福不過的事,便是一個人,愛書、編書,又開小書店。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