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國。幾乎每個縣城都有書店,每個家庭都要用紙,市場前景非常好。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蘊藏著幾百億的紙業市場商機,光是重慶市,2010年的人均紙制品消費就達到60公斤,每年的紙制品消費量就達130億元。但是西部紙業企業卻四處散落,好的品種紙,生產廠商都在沿海城市,不少企業的紙品采購還要往東部省市跑。
這種狀況最終促使陳坤壽決定,在重慶投資建造中國西部紙品博覽綜合交易中心,并將它做到全國最大。
“北京紙業協會曾對全國紙業做過調查,全國一年對紙的需求量有5000多億元。我自己算的數據還不止,加上特種紙,這個市場至少有1.4萬億的規模。中國西部紙業產業園的規劃,是用三年時間,達到幾百億的規模。”西部紙品博覽綜合交易中心主任、重慶振雄集團董事長陳坤壽對記者說。
按照陳坤壽的藍圖,中國西部紙業博覽交易中心規劃占地500畝,總投資達5億元,建成后,將集綜合展示交易、紙業電子商務、紙品創意設計展示、紙品印刷機械綜合展示交易、倉儲物流5大功能為一體,~期建筑面積約35萬平方米,可容納4000多戶商家。
“現在一期建筑已經全部封頂,10月28日開始試營業,到2012年3月正式開業,2012年5月我們就要召開全國首屆紙業博覽會。”陳坤壽的語調中不乏興奮。
注目西部的浙商
1970年出生的陳坤壽一直被媒體冠以“浙商”的稱號,而他的創業著眼點,從一開始就投入了廣闊的西部。
2000年,遠在浙江衢州從事貿易的陳坤壽第一次來重慶。“當時都在宣傳西部大開發,我到重慶來,覺得投資環境、未來發展都相當不錯。整個重慶正在加速城市化,我看這里搞得熱火朝天,建筑市場應該能做得很大。”
憑著敏銳的商業眼光,陳坤壽選擇了建筑及建筑設備行業。2004年,陳坤壽負責德陽建發機械有限公司駐重慶市場的全部事務,隨后注冊了自己的公司重慶杭鐵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專業租賃和銷售塔吊。
當時一個建筑塔吊,動輒就是幾十上百萬,能夠買得起塔吊的人并不多。經過多方考量,陳坤壽當時就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交10萬元,客人就可以提一臺塔吊走,每個月給廠家大約8000元左右的租金,也當做是按揭款,還完了尾款。這臺塔吊就是你的。
一臺塔吊使用壽命是20年,除去維修、兩年的按揭時間,凈用壽命也有15年,15年下來,一臺塔吊至少可以賺80萬元左右,將手中那點余錢用來投資塔吊,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小老板。這樣算下來,8年時間,陳坤壽和他的團隊至少讓數百個手中有10到20萬元錢的人變成了小老板,而杭鐵的年銷售額也迅速突破億元,成為重慶的明星企業。
杭鐵的成功,得益于陳坤壽對市場的分析和模式創新,透出浙商對市場敏銳的洞察力。他要再找一個適合投資的產業。
“當時,我曾想過餐飲業,但是,餐飲業眾口難調,很難做。”最后,陳坤壽和他的團隊經過周密的調查,決定整合紙業資源。
陳坤壽意識到,造紙業已經成為我國一個很大的制造業,但是目前的造紙業卻由于各種原因呈現出不利于造紙業自身發展的局面,這就要求有一個規范、統一的機構來對整個市場進行管理,以使這一行業能夠向正常的方向發展,為此,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紙品交易中心就已經成為整個造紙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
這樣的交易中心應該建在哪里?陳坤壽把目光再次投向了自己熟悉的西部重慶。
按照重慶市包裝協會的統計,重慶紙品消費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粗略統計,云貴川陜等中西部地區紙制品年消費量也在400億元左右,如果按照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長,未來5年,中西部的紙品消費量就將超過700億元。陳坤壽發現,西部甚至整個國內,綜合性的大型紙業交易中心寥寥無幾。“在全國產業向西轉移的大背景下,西部大開發、兩江新區、保稅港區、成渝經濟帶等眾多優惠政策向重慶傾斜,眾多生產要素也開始向重慶聚集,也就是說,重慶可以成為西南地區的紙品生產和貿易集散地。”
2010年6月,經過長達一年的考察,陳坤壽果斷和重慶雙橋政府簽訂了協議,建設中國西部紙品博覽綜合交易中心,同時成立了重慶振雄實業有限公司,作為投資主體,為紙品產業園投入了5億元,以“高標準、高規格、高質量”打造中國最大的紙品交易市場。
雙橋輻射
重慶市雙橋區,在過去曾以重型汽車制造聞名全國。然而除此以外,當地從未出現過大型專業市場。陳坤壽如今卻要在這里“無中生有”,打造中西部地區最大的紙業專業市場。
“要說為什么選中雙橋。首先看重的就是它的地理位置。”陳坤壽對記者說,“它位于成渝經濟帶。可以整合分散在成渝沿線的大型紙業企業。同時。它位于重慶一小時經濟圈內,到達機場、港口、碼頭的交通都比較便捷,可以輻射整個西南及全國市場。”
事實上,選擇重慶,選擇雙橋,陳坤壽和他的團隊另有其獨到的考慮。
在后危機時代,拉動內需已經成為中央發展經濟的重要著力點,而廣大中西部地區無論是在經濟發展還是百姓生活水平都曾長期滯后,現正處于上升階段。近年來重慶發展的突飛猛進已成為典型縮影。連續三年利用外資總量居西部第一位,充分顯示出重慶的發展活力。
重慶百姓的消費水平正在急速增長,建設成為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等中央定位,無疑將使得更多政策優惠向重慶傾斜,從而引領諸多市場要素向重慶聚合。正是出于浙商“愛冒險,懂分析,有眼光”的天性,陳坤壽認定,重慶在未來中西部紙品市場發展中處于中心樞紐地位,市場集散功能突出。
“雙橋現在是國家級開發區,在產業鏈的建設上有天然的政策優勢,更有利于紙品產業園的發展。”
現在陳坤壽旗下的重慶振雄集團,市場規模已達近50億。“振雄集團依托于重慶市和雙橋開發區的政策優勢,進行商業地產投資,現在包括紙品產業園,已經投資了7個億完成,后續還要增加38個億來打造生產、機械,要把整個產業鏈提升起來。”
從創業起家的陳坤壽,在產業鏈之外更為關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性。“關鍵是扶持創業的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紙品行業是一個需要創意性的產業,我覺得大學生更為合適。”
他說,在西部紙品博覽綜合交易中心,專門為大學生開辟創業園區,讓大學生來經營,免租金兩年,讓大學生充分發揮創造設計能力和想象力,讓他們進去當老板,由銀行、投資商提供資金,鼓勵大學生與紙品廠家聯系,做代理商,工商部門還可立即為大學生辦理微型企業證照。
陳坤壽說,他計劃三年內把這個市場打造成熟。屆時整個項目建成后,將實現產值規模大100億元,稅收約20億元,將直接帶動就業人口四萬人以上。匯聚中西部70%的紙業市場份額,成為名副其實的西部紙業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