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01摘要:中國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和現狀隨著高校的擴招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次調研選取財經類院校為對象,針對導師制多元化方面展開調查,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來分析得出結論,并提出相關建議和對策。關鍵字:研究生教育 導師制 多元化摘要:中國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和現狀隨著高校的擴招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次調研選取財經類院校為對象,針對導師制多元化方面展開調查,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來分析得出結論,并提出相關建議和對策。
關鍵字:研究生教育 導師制 多元化
一、導師制的多元化發展方面現狀
1.主要采用以導師個人指導為中心的培養模式
本次調查顯示,目前我國財經院校通用的培養方式以導師個人培養為主導,這種培養模式的優點是學生某一方面的知識比較深,但是,師徒之間一脈相承,門戶觀念較強,通常師門內部整體學術氛圍處于令人滿意的程度(占89.3%),而與其他導師培養的同學溝通較少甚至互不來往,不利于研究生學術思路的開闊以及合理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形成,也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我國研究生教育采用導師制,以導師為中心。
1非常不滿意 2較不滿意 3 一般 4較滿意 5非常滿意
其基本模式是,研究生根據導師設定的目標,在細分的專業領域進行課題研究,學生傳承導師衣缽,或是以導師指定自己的研究方向。這種培養方法,盡管有利于學派的延續,但在一個信息多元化、學科交叉化的年代,尚不能滿足學科發展與社會需求。
近年來,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各學科之間不斷綜合與分化,絕大部分學科突破了原有的界限,在更寬的科學領域向深層次發展,這就要求所要培養的不是僅僅限于精、專,而是學術思想活躍,能夠有效的進行本學科與相關學科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本學科與相關學科的交叉與滲透,在新學科的生長方面有所作為的新型人才,而以導師一己之力對研究生進行培養是難以做到的。
2.跨學科跨國跨行業交流與合作制度的缺乏
研究生導師是傳授知識和創造知識的載體,研究生導師的水平直接決定著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目前,我國的部分研究生導師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知識結構日顯老化,有的對新興學科、交叉學科了解不多,缺少研究課題,面對學科的新發展,顯得力不從心;另外,由于國內體制和導師本身問題,部分導師很難與國際同行建立廣泛聯系,進行學術交流,在本學科的研究方面追蹤世界前沿,這些問題都嚴重阻礙著導師自身的發展,并直接影響了研究生的教育質量。
在高新技術企業和行業實際工作中間,往往需要高層次人才具備多學科的知識和能力。傳統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很難培養具備多學科知識和能力的研究生。不管是培養學術型研究生,還是應用型研究生,目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過于單一,缺乏與企業、行業的合作。局限于本專業或本學院導師之間的交流和培養模式。調研對象中學生對于無論本領域還是跨領域的理論或者實踐專家都是非常渴求的,特別的是學生型和應用型的學生在“最想接觸的學者”上的選擇沒有顯著的差異,都趨向于接觸實踐專家,學術型研究生可以通過與實踐專家的溝通,了解和掌握企業管理中適用的理論和技術,寓教于學中效果事半功倍;應用型研究生與實踐專家交流后,可以洞察現代企業對于人才素質的要求和方向,自我完善以適應企業的要求,幫助自身畢業后更好的擇業。突破單一模式,校內研究生導師與跨學科專家,業內專家、國外的著名學者建立雙導師研究生培養模式可能是有利途徑。
二、結 論
目前我國財經院校通用的培養方式以導師個人培養為主導,這種培養模式有著自身的優點,但與其他導師培養的同學溝通較少,不利于研究生學術思路的開闊和創新人才的培養。同時,高新技術企業和行業實際工作中間,往往需要高層次人才具備多學科的知識和能力。因此,突破單一模式,校內研究生導師與跨學科專家,業內專家、國外的著名學者建立雙導師研究生培養模式可能是有利途徑。
三、解決方案
1.建立校導師與行業專家的協作機制
這種制度上的建議主要是針對培養中高級的應用型研究生。采取與行業合作,聯合培養研究生,不但可以擴大研究生的知識面,還有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尤其是有利于培養行業需要的創新型應用人才。
研究生導師的學緣結構、知識結構、學科結構、學派結構等就會發生很大變化。行業專家與校內專家雙方協作,共同制定研究生個性培養方案與培養計劃,共同選擇學生和培養研究生。這種模式下培養的研究生不但知識面廣,而且應用能力強,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2.基于學科并跨越學科的導師組建模式
以學科發展為中心、社會需求為導向、研究生自我成才為目標的培養方法,則能較好地處理學科發展與社會需求的關系。
首先,在導師的安排上,學科導師團隊不是以某個導師為中心,而是根據研究生培養目標的需要,進行跨科目教育。學生不禁錮于某個導師的專業,而是在一個既定的研究方向下,與相關領域的專家直接接觸。導師負責安排相關專家對研究生進行指導,不再局限于一對一的培養模式,使研究生教育呈開放狀態。這種引入社會資源的培養方式,可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
其次,在課題的設定上,學科導師團隊不再由導師根據自己的研究偏好來選題,而是根據學科發展方向和社會需要,看前沿、重需求,為學生提供幫助。
最后,在學習與研究方法的養成上,學科導師團隊不再以繼承某個導師的衣缽或以某個導師的研究方法為唯一選擇,而是在多位專家的指導下,通過參與不同項目、實驗,進行學習與研究訓練,與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廣泛接觸,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視角與方法。
3.國內導師與國外導師聯合培養的模式
為了提高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只要條件允許,不管是學術型研究生,還是應用型研究生,通過跨國協作“雙師制”培養,質量都是比較高的。聘請國外的著名學者擔任研究生導師,與校內研究生導師建立了跨國協作雙導師研究生培養模式。通過跨國協作“雙師制”培養的研究生,在境內外工作過程中,得到了好評和歡迎。研究生得到的鍛煉也更多。
參考文獻:
[1] 張俊. 導師組制在研究生培養中的推廣探析[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6,(07)
[2] 蘭玉杰, 張斌. 工商管理學科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調查與分析[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