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1
創新教育,就是指以培養創造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高度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即不僅要授之以“魚”,而且要授之以“漁”,更要導之以“創”。現代語文教學,在創新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語文作為母語,一方面是人們交際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載體,是我國豐富的人文精神的組成部分。它關系著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與增強,關系著民族的興衰。面對新世紀的挑戰,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創新人才,培養創新能力。
一、創新課堂教學、營造自由發展的寬松氛圍
中學語文教育的創新能力培養,主要是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習慣,并且要強化實踐性,切切實實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得以落實。必須轉化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育觀,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要實施語文創新教育,就必須真正尊重學生人格,民主平等,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查閱工具書、去思考、去探求、去討論、去爭辯、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在這一語文學習過程中,引導運用已有知識和已有能力,使已有的智力在實踐運用中得到重組、得到發展,開發每一個學生的創新潛能。使學生親自體驗探索過程的心理歷程,豐富、歷練他們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的情商水準。這種實踐的、活動的語文教學過程,對學生來說,是不斷發現客體新質,不斷豐富和改造主體知識和經驗的過程,也就是創新能力的養成、內化的過程。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教育要使學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只有掀起學生思維的波瀾,才能播下學生創新的火種,從而逐步培養創新意識。合理恰當的情境創設對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活躍學生的思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善于創設教學情境,即就是教師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設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與所提問題有關的情境中,觸發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誘發出探求性的思維活動。主要表現在設計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特別是要重視在新課的導入過程中,快速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有位教師在講授《警察與贊美詩》時設計了一個故事式的導語:一天深夜,在小巷的盡頭,兩個人走了個對面。其中一人問另一人:“這兒有警察嗎?”另一人回答“沒有”。“那么,能不能在附近很快找到一個?”“恐怕不可能。”“那好吧,把你的手表和錢包給我。”故事講完,學生大笑。然后教師及時發問,“這個故事的結尾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出人意料。”“它反映了壞人什么樣的心理?”學生回答:“害怕警察。”“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也寫到了警察,結尾也出人意料,但主人公蘇比不但不害怕警察,反而還要當著警察的面做壞事,這是為什么呢?”教師的發問,讓學生產生弄清事物本原的強烈愿望。這樣,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創設情境不單只有創設問題情境。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布置相應的創意教室,配置或制作有關教具,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營造出與創新教學情境相適應的氣氛與情調。
三、創新教學要體現時代性的特征
“教語文就是教做人,學語文就是學做人”,在課堂上教師應教育學生關注時代,關注人與人的關系,關注社會的發展,關注人間的真善美與假惡丑,讓他們真正從健康成長的需要、文化知識的需要、祖國人民利益的需要去規劃人生,實現理想。筆者在課堂上就注意教學與時代相聯系,引用鮮活的事例,加強學生的審美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教育。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促進和提高學生情感智慧的發展,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另外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對科學史的考察,充分挖掘科學家崇尚科學的情感和價值觀,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品格修養,追求科學的頑強毅力和奉獻精神。挖掘科學史可以給人以智慧的功能,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師自身應跟上迅速發展的朝代潮流,課堂上創設的情境應洋溢時代氣息,展示時代元素。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得課外的信息,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有自己的思考,而不能囿于傳統的教材和傳統的認識。只有努力創設富有時代感,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教學情境,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吸引學生的參與,并取得實際的教學效果。例如,可以借上海辦世博會的契機,讓學生通過網上搜索資料,了解世博會的相關知識和舉辦的意義。
四、寫作教學中,提高學生創新的自由度,讓每個學生的創造個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發展
寫作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創造,是人的精神生活的物化和外現。我們應當鼓勵并引導學生很真實地去寫自己所體驗到的生活,切忌人云亦云的假話;鼓勵并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抒發感情,發表議論,不必拘泥于事實,也可編述故事。在寫作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思考和發現自我,并體會到創造的樂趣。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高質量教育的一個基本條件。只有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教與學的活動是最富生命活力、最具個性色彩的活動,也是最有創造空間的活動。教師本身應當具有正確的語文教育思想,摒棄應試教育,以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從學生的實際、自身的實際和教材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進行語文教學。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既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既重視學生基礎學力的培養、又注意開發學生的智商和情商,尤其是創新能力的培養。總之,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這個載體,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課堂教學,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參與。語文教師要不拘一格去創新,在課堂對教學方法進行大膽創新,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補充,努力構建人文課堂,提高自身素質,關注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