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01 一、民主社會主義的淵源
民主社會主義最初的名稱是社會民主主義。19世紀末,出現了伯恩斯坦修正主義思潮。1895 年恩格斯逝世后, 社會民主主義逐步演變為一種在資本主義范圍內通過議會道路來改良資本主義的思想主張。之后,各國社會民主黨做派紛紛從原先的組織中脫離出來,建立了新的黨—共產黨,并與1919年聯合起來,成立了國際性的共產黨組織—國際共產。自此,社會民主主義就成為了修正主義的代名詞,它也開始淪為資產階級政黨。
民主社會主義是與資本主義的興衰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俄國的十月革命取得勝利之后,社會民主主義受到嚴重的打擊。到20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又開始蓬勃發展起來,于是民主社會主義思潮又開始迅速發展。30年代大規模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社會民主主義再次受到嚴重的打擊。直到二戰結束,各資本主義國家慢慢開始恢復自己的經濟和重建自己的國家,各國社會民主黨又再次重張旗鼓,再次恢復并重建它們的主張和理論。1951年,國際社會黨在德國聯邦的法蘭克福召開成立大會,大會通過了題為《民主社會主義的目標和任務》的基本綱領,并把“民主社會主義”作為各國社會民主黨的綱領性目標。至此,民主社會主義的思想體系正式形成。社會民主主義也就演變成為民主社會主義。
二、民主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原則區別
就本質來說,民主社會主義是一種與科學社會主義完全不同的非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改良主義思潮,是以唯心主義的多元論和使用主義的方法論為指導,是為改良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它是一種主張在資本主義條件下通過改良或議會道路實現社會主義的一種社會思潮。它與科學社會主義有著原則性的區別。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指導思想不同
民主社會主義一貫強調指導思想的多元化,反對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唯一的指導思想,認為社會主義應當兼容符合倫理主義和改良主義的思想。民主社會主義《法蘭克福聲明》中指出,“民主社會主義是一個國際運動,這個運動絕不要求意識形態的嚴格一致……他們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奮斗,這個目標就是一個社會公平合理、生活美好、自由與世界和平的制度。”①這清楚地說明了社會黨國際從建立起,就公開主張用多元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指導自己的實踐。
科學社會主義作為一種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始終堅持把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作為唯一的指導思想,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社會主義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時代特征緊密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隨著科學和實踐的發展,不斷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科學社會主義認為,如果共產黨人摒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必然會造成黨內上下的巨大混亂,從而不可避免的會使黨走向分裂,走向崩潰。蘇東劇變的慘痛教訓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2.奮斗目標不同
民主社會主義在其后來的發展演變中,逐步放棄了社會主義的制度目標,轉而強調一些基本的倫理價值,堅持把“自由、民主、公正、倫理道德”原則看作社會主義的基本特點,把建立一個社會公平合理、生活美好、自由與世界和平的制度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對于資本主義社會所暴露出來的種種弊端和矛盾,認為其原因就是違背了人類一般的理性和倫理原則,其解決方法就是不斷的進行改良。
科學社會主義把共產主義設為社會主義發展的最終目標。在這個社會中,社會生產力得到高度發展,勞動效率得到高度提高,建立了共產主義的公有制,實行“各盡其能,按需分配”,一切階級徹底的消滅了,國家已經走向滅亡。人類獲得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實現高度自治,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3.對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態度不同
民主社會主義認為生產資料的社會占有只是實現社會主義可有可無的手段。他們認為私有制是不可缺少的和不能觸動的,它應該在整個經濟中起引導作用,只有私有制才能給社會經濟帶來更大效益和活力。面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的困難,有些民主社會主義理論家認為解決的辦法只是適當的擴大國有化,擴大經濟合作,實行自由市場為基礎的混合經濟。他們認為“我們時代的特點之一就是集中所有制可以并存”。②
而科學社會主義始終認為生產資料的社會占有是社會主義的必要條件和基礎。而這點也可以說是科學社會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最根本的區別。科學社會主義認為,無產階級必須根據生產力的發展,有步驟地已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代替資本主義私有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提高勞動效益,提高全體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
4.變革的道路不同
民主社會主義主張通過和平、民主的議會道路取得政權,漸近地變革社會,反對用革命暴力打碎舊的國家機器。他們譴責暴力革命,覺得資本主義社會所出現的所有問題和矛盾,都是可以用改良的方法去解決的。他們一貫強調要通過和平的方式來實現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科學社會主義認為,無產階級應該先奪取政權,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中的軍事官僚機構徹底的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才能實現社會主義。毛澤東對于社會主義革命方法的問題上,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說:“歐洲的主要國家、北美洲的國家,現在都武裝到了牙齒,他們能讓你和平的過渡嘛?我們認為,每一個國家的共產黨和革命力量都要有兩手準備:一手是和平的方法取得勝利,一手是暴利斗爭取得政權,缺一不可。……俄國1917年7月以前,列寧也曾經想用和平的方法取得勝利。七月事件說明,把政權和平地轉到無產階級手里已經不可能……十月革命以后,列寧還想用和平的方法,用‘贖買’的方法,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消滅資本主義。但是,資產階級勾結十四個國家,發動了反革命的武裝暴動和武裝干涉。在俄國黨的領導下,進行了三年的武裝斗爭,才鞏固了十月革命的勝利。”③
總之,無產階級專政,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承認還是否認無產階級專政,是界別馬克思主義與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科學社會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的試金石。
參考文獻:
[1]社會黨國際文件集,第3頁。
[2]《當代修社會民主黨》,東方出版社1987年版,第395頁。
[3]《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1998,第84、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