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01 一、刑事司法內部環境概述
刑事司法環境就是以刑事司法活動為中心,圍繞、作用、影響刑事司法主體依法履行職責的一切因素的總和。2刑事司法環境分為刑事司法內部環境和刑事司法外部環境,其中刑事司法內部環境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刑事司法內部環境涵蓋了構成整個刑事司法體系的司法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各機關內部以及各機關之間相互影響形成的“次生環境”;各種刑事法律、法規、司法解釋所營造的法制環境;刑事司法人員素質高低所形成的人的因素等。刑事司法內部環境包含若干個因素,包括所有有關刑事司法內部可能影響刑事法律實施的因素。刑事司法內部環境的構成要素包括刑事司法人員、司法組織、司法體制、訴訟制度、司法經費等。
二、刑事司法內部環境影響因素
(1)司法管理體制
在現行體制下,不得不說的是司法機關在很大程度上被行政機關所牽制。司法機關 經費在一定程度上要仰仗地方政府的分發,司法機關人員的升遷編制受地方政府掌握,司法機關工作條件的改善、裝備更新依賴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司法機關要為行政政策服務。由于司法機關的組織體系,人事調動及財政均受地方政府的管轄和控制,法院演變為地方政府的法院,司法失去獨立性,導致司法權威大打折扣,這樣的體制就不利于刑事司法內部環境的正常運行,導致刑事司法內部環境的紊亂。
(2)司法獨立性
通常來說,司法獨立的內涵會在兩種不同的層面上予以理解。第一種是指組織結構上,司法機關獨立于其他機關、團體和個人,司法獨立是一種國家機關的組織結構方式;第二種是指操作規范上,要保障司法工作人員獨立行使司法權以維護程序的合法性和實體的公正性。基于對刑事司法內部環境的測評,刑事司法獨立性往往在兩個方面對刑事司法環境產生影響:一、在組織結構上,司法機關依附于行政區劃設置,司法機關的各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都要受到行政權力的干涉;二、個人因素也可能會影響到司法的獨立性,人是一種情感動物,此時的社會更多的可以用人情社會來形容。
(3)司法資源配置
擁有良好的辦公設施,充足的司法經費,保障司法人員的生存狀況,有利于刑事司法內部環境的改善,是刑事司法活動順利開展的物質保障。刑事司法人員作為刑事司法的第一資源和司法環境不可缺少的一個要素,對于刑事司法內部環境的完善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司法權在各個環節上能否得到良好運行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司法權的運行包括偵查、公訴、審判、執行等環節。其次,保證充足的司法資源是刑事司法活動正常,乃至高效運行的物質基礎。
(4)公安司法機關的關系
《刑事訴訟法》第7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準確有效地執行法律。”這是調整公、檢、法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相互關系的基本準則,已經為《憲法》第135條所肯定,成為一項重要的憲法原則。公、檢、法三機關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關系體現在刑事訴訟的各個階段。然而現實中,由于體制上錯綜復雜的關系和工作政績、個人原因等糾結在一起,致使三機關之間經常性分工不明、配合不力、制約不足。
三、 刑事司法理念對其的影響
當前學界主流刑事司法理念呈現出重個體利益輕社會利益、重實體正義輕程序正義、重輕刑輕嚴打、重英美模式輕大陸模式的“四重四輕”傾向。
(1)個體利益與社會利益上重個體輕社會
當前在我國法學界特別是在刑事訴訟法領域,曾幾何時刮起了一股片面的“人權保障風”,看不到中國的社會現實,看不到中國的歷史傳統,單純的大談特談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益,甚至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權力至上的傾向,而相對應的社會利益作為公眾對社會文明狀態的一種愿望和要求,卻予以忽視。3這種脫離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和社會利益,盲目跟從的做法,實際上誤導了法治發展的方向,不利于刑事司法內部環境的健康發展。
(2)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上重實體輕程序
我國與英美國家重程序的傳統相對應,在法律傳統上向來是注重結果、注重實體,沒有“程序優先”原則,也沒有與“程序優先”相配套的各種相關制度。在司法實踐中,重實體而輕程序的思想觀念,既存在于司法人員的意識中,也存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意識之中,更存在于全社會公民的法制意識中。4受中華法系不良傳統法制文化的影響和立法上的欠缺,長期以來,我國法律實務界和法學理論界對于程序法“基本上持程序工具主義立場”。5基于這種認識的支配,導致出現了為搞準案子而超期羈押、為查清犯罪事實而變通程序的思想,甚至出現還沒立案就對犯罪嫌疑人采取強制措施,為獲取有罪證據而采取刑訊逼供。在強調法治、重視人權保護、強調依法治國的今天,有必要讓刑事司法行為重歸程序法與實體法并重的軌道。
(3)輕刑和嚴打問題上重輕刑輕嚴打
當前主流趨勢是刑罰總體上趨于緩和,我國刑事司法實踐也順應這一潮流,倡導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但是倡導輕刑并非不顧中國實際,對于任何犯罪都一味的輕刑減刑,甚至提倡“取消死刑”、“刑罰輕緩”等思想,進而異化、批判甚至攻擊“嚴打”政策。“在一個社會中,只要存在著對規范有抵觸情緒的他者,存在著否認規范效力的行為,期限長短不一的監禁刑以及最容易被指責為反人道的死刑就有其存在的現實基礎,刑罰制度的變化,只與刑事政策的要求與社會治理的需要有關,而與刑罰是否進化基本上沒有關系。”6
(4)英美模式和大陸模式上重英美輕大陸
從歷史的角度看,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在理念和制度構建上都存在很大差異,實踐中突出表現在訴訟模式的構造上。實際上,兩大法系各有優劣,在各自的體制內和特有社會經濟、文化環境中運行有效而又有所不足。我們要做的是立足本土,根據社會的實際狀況,不斷吸收其他國家法治建設的優秀成果,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而不是為了個體或者部門利益不切實際的夸大任何一方的價值。我國在給予法官最大權力的同時也對其權力予以一定程度的限制,充分保障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為刑事司法內部環境的營造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我們應當看到的是,作為當今世界最主要的兩大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近年來也有相互借鑒相互吸收的趨勢。
參考文獻:
[1]畢玉謙.司法公信力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
[2]樊崇義.刑事訴訟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3]陳瑞華.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4]梁根林.刑事政策:立場與范疇[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5]馬克昌.刑罰通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6]何家弘.中外司法體制研究 [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
注釋
1孫慧娟,西北政法大學2011級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生,陳敏,西安市雁塔區雁塔區人民檢察院公訴科。
2李海東.刑法原理入門(犯罪論基礎)[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99 .
3孫笑俠.論法律與社會利益[J].中國法學,2005,(4)
4唐大森、楊開江.略論程序法與實體法的執法觀念定位———兼論執行實體法與程序法的關系[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1,(5)
5孫 莉.程序#8226;程序研究與法治[J].中國法學,2001,(9)
6周光權.刑法學的向度[M].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