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H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1
摘要:作者針對在高中語文中課堂導入教學做了一些理論和實踐的探討,包括高中語文課堂導入教學的作用和高中語文課堂導入設計的原則,并對高中語文課堂導入教學的方法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導入教學
在21世紀經濟和政治飛速發展的今天,教育改革是不容忽視的。在尋求教育自身特色的同時,結合新課程標準,應當探尋教育自身的特點和規律。研究導入教學就是通過整合課程資源,在拓展開放性思維訓練而進行的教學創新行為。近幾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入,大家一直致力于探究如何提高和優化課堂效果的各種途徑,依個人經驗認為應該讓課堂導入教學這個環節發揮更大的作用,是導入教學成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投入課堂學習的一個有效環節,為整節課作好開路先鋒。新課導入教學是創設以新課導入為主線的教學情境,聯系學生建立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的教學活動。精心設計的導入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心理上和知識上更易接受新知識,還可以起到滲透主題、強化學生學習動機、以適應學習新知識的需要,獲得最佳學習效果[1]。
1高中語文課堂導入教學的作用
1.1安定情緒,吸引注意
學生通過課間休息的打鬧與嬉戲,興奮點還在教學內容毫無關系的課外活動上面,如果不將學生的情緒安定下來,可能課堂的前一半時間學生還無法集中注意力,這需要教師用新穎的話題、精彩的語言、抓住學生的心理,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師所講的內容上,讓學生的注意力盡快回歸到課堂教學中來,使學生的心迅速安定下來。“教學過程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心理認識過程,需要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多種心理活動的參與,而注意力是否集中則是這種認識過程能否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證。”巧妙地導入新課,可以起到吸引住學生注意力的作用,使學生一上課就能把興奮點轉移到課堂上來,集中在教學的內容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上課,教師的講課才能句句入耳,點點入地,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
1.2明確教學目的
教學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不僅教師要有明確教學目的,學生也應該有清晰的學習目的。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可以使學生對與學習目標有關的知識形成聯想,促進學習的持續和遷移。導入可以把學生帶入所要學習的知識領域,為學生的學習產生定向的作用。通過導入,學生能夠明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能夠自覺地以目的為方向來監控、調整自己的學習,整理自己的思維,這樣就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心向。這種目的導向功能,還可以讓學生增強對自己學習行為的認知和反省,進一步學會學習。在知識迅猛發展的時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十分必要的[2]。
2高中語文課堂導入設計的原則
2.1課堂導入要結合中學學生的特點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是認知的過程,也是滿足學習者心理需要的過程。高中語文課導入是為高中學生更有效地學習語文和提高素質而服務的,所以,導入教學設計必須依據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此,導入教學設計要根據高中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點,進行邏輯思維的訓練,滿足其探索求知欲,激發和保持學習興趣。
2.2課堂導入要具有新穎性
新穎的課堂導入有利于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導入的方式應避免刻板、單調、平鋪直敘,力求新穎、生動、別致,雅爾不俗。新時代的高中學生富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新穎的富有時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學生參與的興趣越濃,課堂教學的效果就越好。新穎性對學生指的是新知識、新能力;對老師指的是要以語文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為依據,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況,不斷更新與變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努力教學,使每節課都有新意,每節課都能成為精品。
3高中語文課堂導入教學的方法
3.1懸念導入法
懸念,是在學生的腦海中猜測老師設計的內容,并在某種程度上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促進學生自覺地學習。提出帶有懸念性的問題來導入新課,能夠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在懸念中即巧妙的提出了學習任務,又創造出探求知識的良好情境。懸念的設置要恰當適度,不“懸”會使學生一眼忘穿,則無念可思;太“懸”學生無從下手,也就會無趣可激。懸念式導入也是利用學生的期待和渴求,又到他們急于了解作品內容,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在緊張的學習和思考中體驗到問題得以解決的快樂和愉悅。
3.2音樂感染導入法
音樂是一種極富內涵的藝術語言,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優美、動人的畫卷,能像磁石般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能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鍛煉注意力、觀察力等,根據高中生年齡特征,他們大多都喜歡唱歌、追星、聽音樂,在播放音樂中自然引發他們的興趣,因此,用適宜的音樂導入新課,對營造氣氛,激發情感等大有益處。“樂以教和”音樂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以緩和緊張的氛圍,可以讓人心智清爽,身心舒暢。音樂導入法就是運用音樂歌曲導入,如在進入新課之前,可以放一段音樂,飽含深情地吟誦一首歌曲的歌詞,以創設一種情感,激發感染學生的情緒,增強講課的感染力,提高聽課效果,能使學生快速地進入教學的氛圍之中。
3.3朗讀感染導入法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人是十分重視朗讀的,一次成功的朗讀,勝過一百次蹩腳的分析。的確如此,一次恰到好處的朗讀,確實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開始講課前,教師可以設計一段朗讀,內容可以是老師自己編的知識、也可以是學生自己查找的知識、也可以是課文中的重要片斷等,但是無論選擇的內容是什么,都要注意切合課堂所學內容。朗讀感染導入法更容易激發情緒,創造意境,引起讀者與作者的共鳴,尤其是一些富有感情的詩朗誦、散文朗讀等,讀完以后會讓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之感。
4結 論
總之,作為未來教師的接班人,在教學實習過程中發現了課程導入的重要性,它為一節課起到了鋪路搭橋的連接作用。
參考文獻
[1]林朝劍.高中歷史課導入教學探索[D].浙江:浙江師范大學.2008.
[2]吳松年著.有效教學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