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2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規律。
關鍵詞:愛護 教育 實事 勤懇
二十幾年來,經過自己的不斷探索,初步掌握了一些做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規律,下面就班主任工作四要素談幾點膚淺的體會。
一、愛
沒有愛,就談不上做班主任,更做不好班主任。怎樣愛護學生呢?
1、注意挖掘學生的閃光點,捕捉教育時機
今年我剛接手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盡管才報到,前任班主任及學校領導就提醒我要特別注意班里的幾個“著名人士”,尤以蔣亮、張沛東、尋良友、陳露、趙樂等更為突出。這些同學身處單親及留守環境,身上有太多太多的不良嗜好;好動、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講小話,搞衛生就不搞衛生,且有一定的號召力,整個就是個“反動派”的形象。憑我以往當班主任的經驗:如果能尊重他們,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說不上就是班上的一筆財富。于是,第一次班會,我便殷切誠懇宣布:“誰能無錯,只要能改,一切好說,讓過去為歷史,今天我交給大家的是一張白紙。歷史可重寫,讓我們從頭做起吧!我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學都是好樣的。相信大家不會令老師失望。”此后的相處中,我又反復找這些同學聊天、交心,終于取得他們的信任,能對我以誠相待,說出自己的愿望、愛好。特別是陳露、趙樂愛好籃球,球藝較好,于是在學校組織的籃球競賽中分別隊長的重任,發揮他們 的才干。在活動中,我挖掘到他們的閃光點——集體榮譽感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就放開手腳讓他們把聰明才智用到學習和生活中來。幫助我把班上的工作搞得如火如荼,從此班風和學風明顯好轉,班上多次獲流動紅旗。
2、冷靜對待學生存在問題,用誠心感化他們
教育引導學生要講究方法,注入情感,不歧視他們,不說傷害他們的話,加強心與心的交流,誠心教育他們,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班上的尋良友自己不能掌管自己,經常利用自己太舌頭、口齒不清的語言在班上打雜嘴,引起哄堂大笑。當時,我恨不得獎賞他幾個耳光,但我克制住了自己。好幾天都不理睬他,我想冷落他來剌激他,他亦很沮喪。我冷靜下來想、自己作為一名老師長輩豈能太小氣呢,于是我主動找他談心,并坦誠地告訴他我曾為他的那句話而生氣過,但我想通了,不會計較,也希望他不要放在心上,安心學習,同時也教育他待人要有禮貌,做一個文明守紀的好學生,并且處處關心他,及時肯定他的成績,通過我的自身言行來感染他。他為我的大將風度所感動,及時消除了師生間的心理障礙,他信心大增,學習認真進步快,同學與老師都樂于與其交往,他對我心存感激,但又說不出口,他在周記中寫道:姜老師,我會努力學習來報答您的,看我的行動吧!現在在學習和生活中他都能嚴格要求自己。
3、時時關心學生的行動,用愛心融化學生心理的“冰川”
班上有張沛東,由于父母離異,繼母不太關心他,父親過于遷就,養成性格孤癖、自尊心過強,他的成績很差,行為不規范。在課堂上成了“油條”。為此,任課老師們都說他是“無藥可救”。為了他我常常苦思冥想,像這樣家庭的孩子如不及時教育他,恐怕將來不久便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壞孩子。我苦口婆心,找他談話,他每次談話后,口頭上總是說一定改正,但行動上卻做不到,班上的老師和同學都戲稱他“口頭革命派”。
有一次,我去上數學課,他竟然無視課堂紀律,在課堂上大肆吃零食,拒絕老師的善意批評,帶頭起哄。我生氣極了,還是努力克制住了自己,避開他的鋒芒,沒有給他一個“下馬威”,課后,我找他解決“沖突”,原來是由于學習成績差,父親又打了他,且昨夜是在同學家里過的,情緒極不穩定。這時,我慶幸自己沒有發脾氣,意氣用事。聽完后,我指出他在教室里大吵大鬧是錯上加錯,對他進行正面引導教育,然后領著他回家向他父親道歉,從而化解與父親的矛盾。過了幾天,我從同學那里了解到他一個星期沒有錢吃一點零食,這時我主動送一點零食給他,并號召同學開導他,與他交朋友。經過這兩件事情,他倍感老師的關懷之情和班集體的溫暖。現在情況樂觀。其它同學也從老師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了老師真誠愛。他們與老師心相通,心相融,形成了一個和諧統一的班集體。
由此可見,教師冷靜地對待學生的錯誤,放下老師的架子,采用情感式的方法,縮短與學生心理上的差距,讓學生心服口服,愉快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從而走上健康成長的道路。
二、育
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1、在認識方面引導學生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評價,讓學生自己認識自己,提高管理的自覺性。
如我曾教過一個叫謝勇的學生,他是獨生子、好沖動,武打片看得多,總想把自己扮成一個俠客的形象,無論哪一個年級的同學與別人發生沖突,只要找到他,他就不分青紅皂白幫著打,結果是名聲越來越大,同時也令許多有是非觀念的同學對他嗤之以鼻,望著他的背影就躲,針對這種情況,我正面耐心引導,并指出社會上的許多所謂“大哥”最終都是走向犯罪道路,從這許多的事例中他認識了自己這樣發展的危害性,從此他安心讀書,表示要用知識來充實自己,要讓同學從內心真正稱呼自己為大哥。自我管理能力大大增強,結果二年后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中南林學院繼續升造。
2、在情感方面要引導學生自我體驗、自我激勵、自我悔恨。
記得我曾教過第一個六年制小學畢業的班級,到初二時,該班的學生就有16、17歲,正值青春萌動期,班上在靜悄悄漫延一種找朋友的風氣。當時我發現這一情況,我氣得發抖,認為有一點不可思議,后來冷靜下來想這是他們一般年齡的正常現象,只要正確引導就沒有事。于是我借助班會討論:“未成熟的柿子就去嘗是什么滋味?”并發下部分又青又小的桔子讓他們嘗嘗,感覺如何?班上同學從中都受到啟發,現在談朋友結果只能是又苦又澀,從此、班上同學關系正常,一派團結向上的氛圍,這說明讓學生自我體驗比空頭說教壓制強得多。
3、在意志方面要引導學生自我監督、自我制約、自我命令、自我控制。
無論任哪一個班級的班主任,班上總有同學不想做作業,學習作風懶散,針對這種情況,我從意志上加以引導:如作為農民,他的職責是按時播種、收割,當他到該播種時不播種,他能享受到豐收的喜悅嗎?有哪個又愿意在炎炎的烈日下勞動,但是由于農事是有季節性,農民覺得是自己的責任,故也能心態平和勞動,故你們做作業跟農民播種、插秧有什么區別呢?要想想這是自己的責任,許多同學經過思考都覺得是那么一回事,故班上不做作業的同學就自然要減少許多,并以不做作業感到羞愧。
4、在行為習慣方面要引導學生自我檢查,自我計劃,自我訓練,自我總結,自我修養,自我調節。
讓學生從一個被管理者到自己管理自己,從不自覺到自覺,形成良好獨立生活、學習和處理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習慣,培養他們的自強、自立、自理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事業心、責任心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將來學生走向社會能適應各種變化,成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三、實
就是做些實事、好事。
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做些實事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礎。因此,我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盡量做到體貼入微。對學生知寒知暖,知愁知苦。前年九月的一天,我班有一個女學生,因受涼又吃了壞的東西,得了急性腸炎。當我上數學課時發現她的周圍散發著臭氣,同學們都捂著鼻子,互相咒罵。可是她的臉通紅,不敢做聲。我看到這種情景,連忙把她帶到家里,倒溫水讓她洗凈,拿我女兒的褲子給她換上。這些事雖然小,但學生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我班上的學生心目中大都有這樣一種感情:不按時到校,不好好學習,不聽從班主任和老師的話,就覺得對不起學校和老師。因此在學生中出現無故出現遲到,曠課的現象很少,學習成績提高也快。
四、勤
每接一個新班的第一學期,我都會冒著嚴寒或頂著酷暑,跋山涉水,進行大面積的家訪。為了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我總是生活在學生中,與他們交朋友,促膝談心。當發現他們的生活有困難時,我總是解囊相助,如羅建同學,因父親患腦癌不僅花去了多年的積蓄,還欠了一屁股的債,最后還是丟下她們母女一去不返。無論在精神上還是經濟上都給她母女沉重一擊,得知這一情況,我三番五次上門安慰她母女,并從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捐助她家,還發動全班同學捐款捐物,并幫助她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終于讀完了三年初中,當她高高興興地領到畢業證時,她的母親流著眼淚對我說“姜老師,謝謝你,你就如同她的親娘”,時至今日,我們情同母女。
總之、對待學生、愛是前提,育是基礎、實、勤是手段。感觸到師愛的學生均會激發出對老師的愛,雙向交流才會融洽、和諧。這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理解、關心、愛護學生是教育的基礎,是教育好學生的一劑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