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02
摘要: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中有關內部控制方面出現的會計信息質量不高、資金控制管理、內審的工作質量和工作環境相對較差,在一定范圍內喪失獨立性。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建議完善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制度。
關鍵詞:財務管理 內部控制 資金管理
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凸顯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在現代企業制度中,財務管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其重要性甚至超過生產管理和技術管理,他們把有效的財務管理,視為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立足的重要支柱.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財務部門不能僅僅著眼于記賬、算賬、報賬,更重要的是參與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和考核分析工作中,著眼于企業資金的合理流動,在企業資金合理循環中使之增值,使企業在經濟運行中做大、做強。
一、目前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困境
(一)會計信息質量不高
企業集團的會計信息質量是財務管理中最基本的一個層面。領導人的重大投資決策,股民買賣股票都依據企業集團提供的會計信息。導致會計信息質量不高的因素:過分依賴“合并報表”。以合并報表方式得到集團整體經營情況,使有用的信息很難收集到集團總部,極大地降低了財務信息的完整性,降低了財務信息的可利用價值;會計信息傳達不及時。由總部向負責生產的子公司下達調整產量的命令,并通知資金管理部門注意財務風險;會計核算口徑不一致。如何設置如何劃分,都是各個子公司根據自身的特點來具體安排;人為因素干擾信息流。直接影響就是報表的不真實,合并報表成為一種虛設,當然這種情況下合并報表難度也相當大;財務人員兩頭負責,沒有獨立性。分散型下的子公司財務人員的獨立性很難保證。在企業內部管理上,子公司的財務人員一方面面向子公司的管理者,另一方面面向集團層管理者。如果沒有快速的信息反應渠道與統一的財務管理,即使采用了會計人員委派制,在子公司內部工作的財務人員也將面臨巨大的壓力,造成獨立性的喪失。
(二)企業集團內部往來賬管理混亂
企業集團內部各個公司之間的往來賬混亂是一個令人棘手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內部往來賬比外部往來賬更加難清理。以公司之間賬上余額不相符,沒有專人負責,賬齡時間長為特點。企業集團的內部往來賬主要反映如下經濟業務:資金的劃撥,代收代付款項,成本結算。內容不多也不復雜,為何有些企業集團的內部往來賬會出現混亂的局面呢?究其原因,是財務管理方面沒有做好。有些財務人員甚至分公司領導認為,內部往來不必太在意,都是“一家人”,不比那些應收賬款。再者,沒有專人負責和一套標準的核算制度。內部往來賬變成了“爛攤子”。
(三)資金管理問題。
相當多的集團企業對各資金運動環節普遍存在著監控不利甚至存在內部人控制的現象。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資金管理的混亂,出現許多漏洞。表現在內外兩方面:外部因企業集團資金流動,銷售、提供勞務等形成的應收賬款,出現大量資金體外循環的現象,甚至欠款收不回,導致資金管理失控。內部因公司人員利用權力擅自挪用轉移資金,導致集團企業原本有限的資金分散、流失。有些公司盲目投資,導致投資失控,投資效益低下。還有一些公司資金調配無序,效益好、經營狀況穩定的子公司現金流量充足;效益差或者是處于籌備、擴張期的公司需要大量的現金流。如果資金調配不當,導致現金流充足的公司資金閑置,造成資源浪費,現金流不足的公司反而向銀行大量貸款,造成不必要的貸款利息。
(四)內審的工作質量和工作環境相對較差,在一定范圍內喪失獨立性。
許多大型企業集團都設立了專門的內審部門,并且直屬總經理領導,與財務部門劃分開來。但整體工作質量和工作環境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現階段,我國內部審計的最主要的職能是監督而不是評價,審計工作該怎么做,做到怎樣的程度都不甚了解,只能是審計會計報表、賬冊、憑證及相關資料,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財務領域而未深入管理和經營領域。因此無法對管理當局提出實質性和預防性的管理建議。
獨立性是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的必要條件,目前絕大多數都是總經理領導模式,內部審計直接對總經理負責與報告。在實際工作中,由于這樣的模式,內部審計機構一般不對同處一級的總公司財務部門以及其他經營管理部門進行審計,而只對二級企業進行審計;即便對總公司財務部門進行審計,通常也只是流于形式,難以取得滿意的效果;更有甚者,有些部門從自身利益出發,即便發現本公司的一些違法行為,特別是當面對領導人參與或法人違紀時,也予默認而不進行糾正和披露。
二、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完善企業集團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是衡量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標志。新《會計法》第27條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執行,靠的就是內部控制。企業集團經營失敗、會計信息失真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可歸結為企業集團內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完善企業集團內部控制制度,可以從制定和完善組織結構制度、管理控制制度、會計管理制度三個方面入手:組織結構制度?!豆痉ā分袑τ谟邢薰镜墓蓶|會、董事會等各項機構明確地進行了責、權、利的劃分;管理控制制度。管理控制制度的目的是通過對企業集團正常運行過程中的各個要素制定相關的管理政策和程序,有效控制企業集團運行,不斷提高企業集團的經營效率和效益,實現投資者資本的保值增值,實現企業集團價值最大化;會計控制制度。會計控制是通過適當的業務權限設置和授權、準確的會計記錄、及時的實物盤點以及公允的報告等程序和方法,保證企業集團經營和財務狀況信息的可靠性,保障投資人的財產安全。
(二)內部審計的加強與內外結合。
根據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給內部審計下的定義,內部審計的目的是實現價值增加并提高組織的經營效率,是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應該給內審工作一個良好的內外部環境。國家應抓緊制定、頒布內部審計法規和內部審計業務準則,以統一內部審計執業規范,降低審計風險。企業集團應該完善內審機構,提升內部機構在單位中的地位。企業集團按照有關審計規定,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派出與工作任務相適應的專職審計人員,建立審計組織機構。派出的審計人員不在企業領取報酬,由主管部門統一管理發放,從而保證審計的獨立性。建立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技能精、作風過硬的內審隊伍。必須改變目前的用人機制,應在任用、培訓、定崗、升遷等問題上制定相應的具體規定和要求,選派那些具備一定思想政治素質、相應專業技術資格和業務能力的人員充實內審隊伍;其次,內審人員不僅要精通審計專業知識和熟練掌握審計技能,還要精通財會,法律法規和相關的企業經營、管理知識以及人際關系等等。
(三)加強資金管理
加強資金的預算管理。財務部門應編制資金預算計劃,明確企業年度資金運作的重點,便于公司日常的資金控制,把握資金周轉脈搏,節約公司融資成本,以避免盲目貸款和不合理存款等情況的發生。加強資金的風險管理。企業資金風險主要有使用風險、在途風險和或有風險。資金的使用風險主要表現為企業的投資風險,它是一種事先可控制的風險,因此對此類風險應加強事先控制。加強資金的日常管理。主要指資金使用過程中的審批管理、報表管理和跟蹤管理。企業資金審批程序制定應遵循“便捷、高效、控制”的原則,預先設定相應的資金審批程序和權限。按分級權限,可設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總經理、財務總監四級,并明確規定每級的審批額度。
總的來說,加強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方式,必須根據社會發展的不斷變化,采取多種形式,多樣的有效措施,對財務管理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敢于不斷進行調整和創新。
參考資料
[1]張延波,高級財務管理[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4
[2]李海波,新編審計學[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0
[3]耿云江,構建基于部分內審業務外包的內部審計領導模式[J],財務與會計,2006.2
[4]胡怡民,信息時代的財務管理思路探討[J],上海會計,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