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C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01 摘要:福利三角理論認為社會中的整體福利來源于家庭、市場和國家。現代社會已經進入風險社會,家庭、市場和國家的保障作用都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個體化進程的深入使得個體從傳統社會中的家庭、市場和國家的福利保障中脫離出來,缺乏保障的個體最終仍需依靠制度來獲得安全感,作為最大的資源占有者,國家理應在福利提供中負擔起最重要的責任,建立更有效的福利制度以應對現代社會的風險。
關鍵字:風險社會 個體化 社會福利
福利制度的建立,在防范和化解風險,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國福利經濟學家羅斯(Rose)認為,一個社會中的整體福利來源于三個部門,即家庭、市場和國家。伊瓦斯(Evers)在此基礎上建構了理想福利三角理論,該理論認為家庭、市場和國家是既定社會制度中完全不同的三個方面,市場提供充分的就業,家庭通過積極參與就業創造財富,同時為家庭成員提供情感支持,國家通過收入分配制度對社會資源進行合理的再分配,從而達到一種相對均衡的狀態。在20世紀80年代,德國社會學家烏爾里希·貝克(Ulrich Beck)提出風險社會理論,該理論認為現代社會充滿不確定性,家庭、市場和國家對個人的保障作用都不同程度遭受到沖擊,個體越來越體驗著一種福利缺失的生活。
一、個體化
有關于個體化,許多學者都提出過自己的見解,貝克認為,個體化表明了個人生活境況和生涯模式的一種轉變,,即人的身份不再由先天“出身”決定,而是取決于后天的“努力”,并且個人必須對他們行為的后果負責。總的來說,個體化認為個人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而在最終,個體化會發展出一種緊張的關系,即一方面是個體對自身獨特個性、選擇和自由要求的增加,另一方面是這些個體對社會制度的依賴,從原有束縛中解放出來的個體獲得了自由,卻喪失了安全感,做種個體還是要從制度中找回安全感。
二、個體化與福利
在傳統社會中,家庭和勞動能夠為個體提供很大的保障。但是在風險社會中,隨著傳統的瓦解,個體在家庭和勞動領域得到的保障將會越來越少。
(一)、終生的全職工作向靈活多變的就業形式的轉變
曾經的勞動,具有高度標準化的特征,勞動契約、工作場所和工作時間,我們稱之為“終身的全職工作”。然而,今天的職業已經發生了變化,靈活而多元化的不充分就業形式開始流行起來。相比較于全職工作,商業越來越傾向于兼職工作和不完全就業。終身的全職工作到靈活多變的就業體系帶來了一種普遍的不安全感,公司的員工擔負著隨時被解雇的風險,整個勞動過程充滿著動蕩不安。從個體來說,失業已經成為職業生涯的一部分。
(二)、協商家庭
在傳統的家庭模式中,妻子沒有工作,在經濟上完全依賴于丈夫。但現代社會對傳統家庭預設角色帶來沖擊,婦女進入勞動領域提升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話語權,男性不再是家庭的唯一供養者,傳統的家庭正在變為一種新型的協商家庭,協商意味著家庭的和睦變得脆弱,個體化使家庭關系變得松散和不穩定了,人們從家庭婚姻中得到的支持和保障正在降低,持續走高的離婚率也表明,婚姻家庭能為個體帶來的保障日漸衰微,不管是在情感上還是經濟上。
(三)、被資本綁架的國家
在風險社會中,全球化給國家帶來了新的挑戰,出現了民族國家的調控功能相對削弱的現象。經濟全球化使跨國政治組織和經濟組織的不斷成長和發展,國家之間為了留住資本而展開競爭,諸如稅收和社會福利標準被不斷向下調整、生態環境的保護可以被忽視等支持政策舉不勝舉,而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犧牲勞工甚至是整個國家的人民的福利為代價的,被資本綁架的民族國家已經提供不了保障了。有學者提出倒置的福利三角,也說明了國家保障能力的衰弱,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政府作為社會救濟的主導者的地位開始下降甚至隱蔽化,抹殺了社會救濟中政府的福利參與主體的地位;第二,福利范式的轉軌將個人獨自放置在了社會救濟的最前沿,依靠自我保障成為個體或者家庭惟一選擇和被迫選擇;第三,福利范式的轉軌沒有將政府規范引導市場的保護作用提到重要的位置。①
如上所述,傳統的福利提供者在風險社會中的保障作用已經衰弱或消失。作為最大的資源占有者,政府將個體拋給了家庭和市場,那就等于把個體置于一個不穩定的福利缺失的環境中。
三、建立積極的福利政策
福利不應該被視為是一種“善”的行為,是國家的責任,是公民的權利,與憐憫無關。風險社會中的個體,失去了家庭和穩定職業的保證,最終必須依賴于制度的保障,從制度中尋求安全感。民族國家作為資源的最大的擁有者,必須在保障公民福利方面承擔更大的責任。吉登斯認為提出要建立積極的福利,改變以往立足于救濟的福利政策,以此來改變國家失效的狀況,保障人民的生活。他認為,民族國家的福利制度其實就是風險管理制度,必須擺脫把“事后關懷”當作解決風險的主要手段,從一開始就要著手預防,并且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國家理應在為個體提供福利上承擔主要責任。
注釋
①李姍,萬國威.倒置的福利三角.長春工程學院學報.2009(02).
參考文獻
[1]李姍,萬國威.倒置的福利三角.長春工程學院學報.2009(02).
[2][澳]柯文·M·布朗.福利的措辭.王小章,范曉光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3][德]烏爾里希·貝克.風險社會.何博文譯.上海:譯林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