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01 摘要:公務員培訓制度的建立是為了培養、發展一支擁有較高政治素養和業務水平的公務員隊伍,來保障、提高行政效率。然而由于培訓主體定位不準確、培訓內容缺少個體差異區分以及培訓方式方法缺乏實用性等原因,導致公務員培訓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在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應當從公務員培訓的設計上把公務員需求作為主體,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結合受訓人的級別、崗位,堅持教授、互動和自主相結合的培訓方法,提高公務員培訓的有效性。
關鍵詞: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羅杰斯 非指導教學 公務員培訓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本世紀6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個心理學學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國心理學家C·R·羅杰斯。羅杰斯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以其心理學思想作為基礎,以學習者中心論作為核心,深刻地影響了西方教育。
(一)非指導性教學
羅杰斯認為,學習促進者應把精力集中于為學習者提供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和簡化學習者利用資源時必須經歷的實際步驟上。所謂的學習資源不僅指有助于學習者獲得學習經驗的物質資源,也包括有助于學習者提升學習興趣的人力資源(主要指教師)。非指導性教學的步驟很簡單。第一,學習促進者提供學習資料;第二,學習者平等的對學習資料的學習發表意見。最后,學習促進者談論自己的學習體會與經驗。
(二)羅杰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特點
首先羅杰斯把學習分為意義學習和無意義學習。對學習者有價值的則是意義學習。意義學習是自我發起的,會使學生的行為、態度乃至個性都產生變化;第二,他認為人類生來就有學習的潛能,教育應以學習者為中心,激發他們的潛在能力,使他們能愉快、創造性地學習工作;第三應為學習者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理解和支持、沒有等級評分、鼓勵自我評價的環境中,學習者會感到安全、輕松,達到促進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的結果;第四,羅杰斯認為應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習者從實踐中學習,以直接體驗遇到實際問題并最終解決的情況。第五,強調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應高度重視學生內部需要、動機、興趣、能力、知識、經驗等方面。第六,是強調學習過程不僅是獲得知識的過程,而且是對學習方法和健全人格的培養過程,通過促進學習者“同班教學”、“分組學習”、“探究訓練”等方法,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責任心和合作能力。
第一.公務員培訓規章未能體現以受訓者為中心。我國公務員培訓在培訓課程設置和培訓課時分配上,政治理論和政策法規都要占相當重要分量,并未將關注點置于培養能力上。另外,雖然公務員法第六十條規定規定了要對公務員進行分級分類培訓,但并未對如何分層分級進行細化,使培訓分級分類制度流于形式。
第二.培訓內容忽視個體差異。培訓課程的內容不能滿足不同層級的公務員需求,理論內容多,教材內容聯系實際不緊密。尤其是對于新加入公務員隊伍的基層公務員,并沒有涉及實際工作業務,缺乏實用性。
第三.培訓中教學方法僵化,缺少學員的自主學習環節。公務員培訓的方法仍采用的是教與學的工作方法體系,即教師教學員學。方法多為注入式,對于學習內容也只能是死記硬背,使受培訓的公務員容易出現應付了事的狀況。
究其出現以上現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首先是對公務員培訓的主體定位不準確,公務員作為一個群體是有差異性的,應把公務員的需求作為培訓環節中的重點。按照不同級別、不同崗位進行需求分析,而后進行有側重的培訓。其次是培訓方式過于單一。目前世界范圍內,對于公務員的培訓有很多類別:長中短期培訓、脫產不脫產培訓、交流培訓、院校培訓等等,而我國的公務員培訓仍處在課堂講授理論階段,不能和實際的行政管理實踐相結合,無法對復雜多變得工作狀況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對公務員培訓的啟示
在公務員培訓中,堅持以受訓者為主體的培訓觀念,進行切合受訓者需要、密切聯系工作實際的培訓內容和方法選擇,是提升公務員培訓學習效果的有效圖途徑。
首先,根據羅杰斯的觀點,人生來就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具有發展潛能。只要具備了合適條件,每個人的學習、發現的潛能和愿望都能夠被激發出來。公務員培訓的目標應當以受訓公務員為主體,充分考慮受訓者的成就感,使之產生主動學習的愿望。這就要求培訓設計者對受訓者的需求進行分析——專業需要和發展需要。除了公務員所應具備的法律、管理等基本素養外,應根據不同職位強化該職位所要求的專業知識。同時還應注重不同級別公務員的分級培訓,如對于基層公務員則偏重于業務知識和執行能力的加強,對于科級以上領導還應增加行政領導能力、決策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應變能力的培養等。
其次,應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鼓勵受訓者從做中學。公務員在行政活動執行中代表的是政府的形象,面對的是細微的社會問題,只有掌握了熟練的業務技能和對具體事務的應變及解決能力,才能實現有效行政。為此,培訓內容應除了必要的理論知識傳授,更應該營造真實的業務場景,加強對受訓公務員的模擬行政訓練。
再次,明確培訓的過程不僅是受訓公務員獲得知識提升的過程,還是一種健全人格、提升素養的過程。在培訓過程中,應摒棄單一的教與學的培訓方法,開展“分組學習”等協同學習方法,不僅可以促進對知識的掌握,還能增強公務員隊伍內部的責任心、合作意識,間接地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氣氛,摒棄敷衍了事的培訓作風,使得整個培訓成為了知識、能力和素養全面提升的載體。
綜上所述,公務員培訓目的是為了培養更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我們應明確公務員是培訓的主體,在培訓中應以公務員個體需求作為中心,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選擇具有差異性的培訓方法。因此,以人為本的學習理論指導能夠有助于改革公務員培訓的制度和方法,實現更有效的公務員素質提升。
參考文獻:
[1]孫柏瑛,祁光華.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趙永生,“以人為本”視角下的我國公務員培訓的有效性分析[D].蘭州大學碩士論文,2010.4
[3]程榮旺,羅杰斯“非指導性教學”思想淺析及其啟示[J].文教資料,2011.9
[4]薛立強,楊書文.當代中國公務員制度[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