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1
摘要: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前提,學生如果正確地掌握了基本概念,就等于抓住了知識網絡結構中的綱,就可以綱舉目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引領學生經歷知識發生和發展過程,既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又要使學生有意義地獲取基本概念。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這一特點,按照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采用直觀演示、動手測量、新舊知識相聯系等方法,深入淺出地講清概念,使學生快捷深入地理解概念。
關鍵詞:小學 數學 概念
一、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體會概念產生的必要性
在小學數學概念的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足以說明有關知識的豐富的感性材料,并創設有效體現概念產生背景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借此來進行各種復雜的認識活動,在頭腦中建立起有關概念的表名勝,有助于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例如,學生在學習速度概念前由于經常觀看體育競技比賽或切身在體育課中感知到,路程相同時所需時間越少則越快,而對于在相同時間里比較路程確定快慢的情況和路程與時間都不相同情況下怎樣比較則沒有實踐經驗。因此,教學中需要創設與學生實踐經驗相矛盾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打破學生的認知平衡,不僅使學生體會到速度產生的歷史背景,還使學生感知到學習速度概念的必要性。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像工作效率、平均數、分數和循環小數等概念的教學也是如此,有必要讓學生弄清學習這些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引入一個概念形成時,應盡可能把知識的產生過程轉化為一系列的矛盾問題,真正使問題成為學生思考的對象,使概念學習變為學生的內在需求,力求使學生自己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建構,而不是機械地復制知識,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積累,在體驗數學概念產生的過程中認識概念。
二“、深度”理解,漸進切入數學概念本質
任何一個數學概念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或空間形式進行抽象、概括的結果。因此,數學概念教學要注意通過多種實物或事例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揭示其本質特征,同時也要運用抽象思維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形成正確的概念。
一要理解并運用大概念中的小概念。教學中,可將大概念分解成若干小概念并逐個理解。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教師講解:把6個蘋果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怎樣分才算公平?即把6個蘋果看做單位“1”,平均分為3份,一個小朋友可取其中任1份。以此例來說明“單位1”和“平均分”,從而讓學生理解1/3這個抽象的“分數”的意義。
二要遷移并驗證概念間的內在聯系。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知識之間內在的本質聯系,讓學生自主探究新知,實現知識正向遷移。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引導學生理解“比”與分數和除法之間的關系,即比的前項相當于分數的分子或除法中的被除數,比號相當于分數線或除號,后項相當于分母或除數,比值相當于分數值或商;再根據學習分數時學到的“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除法中商不變”的規律,大膽進行猜測,在“比”這部分知識中是不是也有一個比值不變的規律,最后通過實例驗證得到“比的基本性質”。
三要審視并辨析概念的本質特征。每一個數學知識都有其發展淵源,都可找到它與前后知識點的聯系,這有助于我們引導學生理解,但每一個具體的概念又有其獨特的一面,這是區別于其他概念的本質特征。在教學“百分數”時,教師引導學生審視“百分數”這一課題,學生依據己有的語文水平和數學知識想到“百分數與分數有關”、“百分數與百有關”等,從而發現百分數就是分母為一百的分數,“表示的是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相互關系”的本質特征,進而加深對“百分數”概念的理解。
四要比較并鑒定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為了了解學生對數學概念是否清楚,同時培養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的能力,在鞏固練習過程中將相關、相近或易混淆的數學概念進行比較。如質數、素數,奇數、偶數,因數、倍數,半徑、直徑,還可以出一些判斷對錯或選擇正確答案的練習題,通過比較、辨析,掌握相關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為數學知識的準確應用奠定基礎。
三、在練習中形成系統認識
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練習占有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作為一種概念鞏固手段,練習不僅能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基礎知識,還能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練習并不是機械式地重復訓練,還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必須明確每一項進行的練習的目的,突出每一項練習的重點,體現出進行練習的最初意圖,讓練習真正成為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發展思維的有效手段。要有清楚的層次。小學生受認識水平所限,對于事物的認識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必須有一個逐層深化、逐層提高的過程。這就要求所進行的練習要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慢慢地加大練習的難度、深度和廣度。要引導學生形成系統.在數學這門結構性特別強的學科中,所有的數學概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必須存在于一定系統當中,同時還應與其他概念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練習運用概念時,需引導學生及時將新概念納入對應的系統,這樣才能達到融會貫通,透徹理解所獲得的新概念的目的,才能使所學的概念相連形成一個概念系統.這樣一來不僅有助于學生保持與運用新學的概念,同時還有助于學生認知整個系統的構架和該構架形成的過程。
總之,對于小學基本概念的教學,要遵循小學生心理活動特點和智力發展的規律,從實際出發,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組織教學。設計教學過程要做到重點突出,難點講清,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參考文獻:
[1]劉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之我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06).
[2]鞠錫田.如何體現數學概念教學的過程性[J].教學與管理,2005(35).
[3]鄭君輝.數學概念教學的實踐探索[J].教育科研論壇,2006(05).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林崇德.小學數學教學心理學[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6]邵燕萍.讓“靜態”概念“動”起來[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9(12):17.
[7]王耕,葉忠根,林崇德.小學生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