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01
摘要:人民群眾“怕警察”是中國警民關系中一直存在的一種現象,“怕警察”體現出了警察的嚴肅性與威嚴性,但非常規的“怕警察”則體現出警民關系中的裂痕,究其背后的原因在于警察的執法理念與執法方式存在偏差。公安機關應轉變執法理念,全面提高民警素質,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的思想。
關鍵詞:怕警察 規范執法 和諧警民關系
一、人民群眾“怕”警察的表現及原因
人民群眾怕警察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大多數老百姓多少是有些怕警察的,因為警察是代表國家法律法規而執法,警察的執法帶有強制性,而且這種強制性有時在執法過程中表現為個人行為的強制性。有些地方在高速公路邊上,隔一段路立一個塑料警察,以防司機開車打盹,就是利用老百姓怕警察的心理。當警察在執法過程中表明身份后即具有了威嚴性和不可侵犯性,從而令人心生畏懼,可以理解為正常的“怕警察”,這種怕,有利于執法的順利進行。而群眾在交流中對警察敬而遠之,感情上不敢親近的這種怕卻是與構建和諧警民關系不相符的。公安機關的神秘感以及暴力執法等拉開了警察與公眾的距離。如果一個社會里的守法民眾害怕警察了,那就說明警察后面的“公權力”和“整套政府機制”出現了問題。
對于大多數人民群眾來說,他既沒有違法,也沒做虧心事,為什么會怕警察呢?原因有幾種。
一是,部分警察執法方式簡單、態度粗暴,使人民群眾不得不怕。根據一項針對群眾對警察滿意度的調查,95.5%受訪者與警察打過交道,但在與警察直接溝通的經歷當中,有51.5%受訪者認為其經歷是不愉快的。當被問到“您認為假如民眾對身邊的警察不滿意,其不滿意之處主要表現在什么方面”時,有32.5%的被訪者選擇了“服務態度差,門難進,事難辦”,其次是20.5%的人選擇了“執法態度惡劣,臉難看,話難聽”。除此之外,許多本不應該由人民警察涉足的矛盾由于牽涉到了地方政府或者其他有關集團的利益,而由人民警察充當“打手”的角色。所有這些都使得群眾對警察避而遠之。
二是,警務透明度不高,很多老百姓不知道警察都干些什么,對警察只有一種神秘感、威嚴感,而不敢親近。公安機關忽視了群眾的知情權、表達權、評議權,公安機關的運作不夠透明,回應性不強。這就增加了群眾對于公安機關的不信任,群眾愈不參與,警民之間的這種隔閡就越大。
三是一部分群眾缺少公民意識,主動怕警察。歷史上,中國老百姓被壓抑慣了,看到穿“官服”的自然而然就心生畏懼。在我們的觀念中,國家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暴力機器,公安機關是國家的暴力工具,而法律作為國家意志,正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一個弱小的公民,面對警察所代表的公權力產生懼怕而不是由衷的信仰和信任。
二、“怕警察”與和諧警民關系
人民群眾怕警察是警民關系的一種表現。何謂警民關系?國內學者崔北方認為警民關系是基于法律、經濟社會歷史發展而形成的一種警察機關、警察與其他社會組織、公眾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是警察組織為樹立良好的形象與其他社會組織、公眾之間互相交流互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社會關系。本文所指的人民群眾是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不包括犯罪分子,罪犯怕警察是另外一回事。
和諧的警民關系是和諧社會的有機組織部分,也是做好全部公安工作的基礎。具體包括三方面的含義:在政治上是一種對等平衡的民主關系;在法律上是一種相互支持的合作關系;和諧警民關系在感情上是一種理解包容的親情關系。由此可見,群眾基于壓力而不是信任而產生的對于警察的害怕是有違警民關系中“警察組織樹立良好形象”的初衷的,也是不符合構建和諧警民關系的要求的。
三、公安機關構建和諧警民關系的措施
基于以上三點原因,公安機關作為構建和諧警民關系的主體應該在執法態度、警務公開和保護公民權三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樹立人性化執法理念,培養服務意識。2009年,昆明市公安機關推行了“四五六”工作法,即“四不進”:居民休息時不進、居民急于外出時不進、居民接待來客時不進、居民忙于辦事時不進;“五注意”:注意警容儀表、注意文明禮貌、注意民俗習慣、注意交談內容、注意談話方式;“六個一點”:說話親一點、嘴巴甜一點、笑容多一點、腿腳勤一點、腦筋活一點、眼睛亮一點。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通過樹立服務理念,制定執法過程中的各種規章要求,可以迅速有效地改變執法過程中態度粗暴問題。
其次,警務公開,讓老百姓走近警察。我們都知道信息對于信息化社會的重要性,在警務工作中,警察與群眾的信息交流同樣也非常重要。2009年10月以來,浙江省湖州市公安局開展了“廣場警務”活動,民警在廣場、公園等處與群眾交流,并建立了網上警務交流平臺接受群眾監督、解答群眾問題。嘉興市公安局開展警察開放日活動,公安局的大門向市民敞開,邀請市民走近警察,了解公安。這些活動維護了公民的“知情權”與“參與權”,可以大大拉近警民情誼。
第三,在執法過程中充分保護公民權。人民警察擁有強大的國家武力作后盾,并且具有法律賦予的強制手段,尤其是由于法律建設不健全,我國警察擁有相對較大的自由裁量權,使得公民權利極易受到傷害。只有權力的制約才能保證權力的正常行使,因此規范人民警察權,保護公民權利,是構建和諧警民關系的關鍵和核心所在。公安機關可以通過完善內部監督、優化考核標準、規范執法程序等措施來對警察權進行制約。
參考文獻:
[1]王江波.治理視角下的和諧警民關系建設[D].山西:山西大學,2010.
[2]陳進.警察形象危機及防治對策研究[D].北京: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8.
[3]張豪.新型警民關系及其構建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09.
[4]孟璐.論和諧社會中人民警察執法的規范化[J].遼寧警專學報,2009,7:4.
[5]唐濤. 襲警事件中群體性歸因偏向對構建和諧警民關系的啟示[J].經濟與法,200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