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1
摘要:中職學校的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應該如何入手,采用怎樣的方式才行之有效?通過實踐,本人認為:制定“以德育為核心,通過班級文化的建設,營造和諧生動的育人環(huán)境”的培養(yǎng)目標,形成了“有特色”的班級氛圍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意義重大。
關鍵詞:班級文化 班級制度 班級環(huán)境
在農村城市化過程中農村轉居民的家庭較多的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家庭呈現出離異單親家庭、吃低保家庭、子女寄養(yǎng)家庭多等現象。學校無形之中就面臨著許多難題,其中最大的一個難題就是學校承擔了許多“問題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這些學習、思想、行為習慣都相對較差的學生,最大的共性就是患有“文化缺乏癥”,表現出來的不懂規(guī)矩、我行我素、無視教育等行為,具有很強的劣根性。
一、加強班級制度,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基礎
班級制度文化包括班級的文明習慣、規(guī)章制度、道德規(guī)范、人際交往方式、娛樂活動方式、學習風氣等。良好的班級制度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首先,我根據學校“文明班”的各項要求制定班規(guī),利用班會課讓同學們討論,得到大部分學生的認同后,又將制度公布在制度欄,征求更多的意見。試行一周后,正式將其列為我班的班級制度,這樣就能保證制度的相對穩(wěn)定。
其次,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的著眼點是競爭機制,主要通過評比各種“先進、優(yōu)秀”等形成制度。保證學生的文化學習、能力培養(yǎng)和技能訓練的有序性、穩(wěn)定性及持續(xù)性,激發(fā)了學生的成長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格,提高了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
第三,一定要抓好制度的實施。在制定制度的時候,我除了注意到讓制度得到學生的認可,還將將帶有強制性的要求變?yōu)閷W生的自覺行為,我就制度分類由專人負責,定期進行匯總、公布、評比,使制度真正落實到位。
第四,我還建立了本班大事記,將我班在不同層面取得的成績分門別類作以詳細的記錄,形成電子版,定期將其公布于眾,增強了大家的集體榮譽感,使他們漸漸產生以班為榮的意識。將來畢業(yè)作為資料留給每個學生。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形成本班的文化,使班級管理工作如魚得水。
二、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促進班級文化的形成
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是師生經過不懈努力希望達到的最理想的班集體形式。集體的輿論越正確,班風越良好,就越能激發(fā)集體成員的責任感、榮譽感。如果一個集體沒有正確的集體輿論,就像一盆散沙一樣,人心渙散,無凝聚力,無榮譽感。集體輿論健康與否,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善于引導,班主任不能隨意地批評某一個同學,力求每一件事情都調查清楚,正確地批評、表揚,樹典型;讓學生參與班風評比,讓學生自己對一些“錯”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學生的認識,讓學生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輿論。學生生活在集體中,我們應該盡量使他們感受到集體對自己的關注和監(jiān)督,自己的言行與集體息息相關。當學生進步或為集體做貢獻時,老師可以利用班會課讓同學們討論、分析其行為對集體及他人的影響,樹立正確的導向和榜樣的作用。老師對學生的表揚應該讓學生感覺到是班集體對我的關心和表揚,那么學生就會感覺到集體的存在,感到自己與集體溶為一體,不可分割的聯系,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集體,有了進步,他會贏得全班同學鼓勵的掌聲,得到同學們的肯定。相反,犯了錯誤,他會感覺到全體同學譴責的目光。產生:“我犯錯誤了,真對不起集體”的思想感情,從而自律。如果在一個集體里,學生們都能我以集體為榮的觀念,還會擔心它沒凝聚力嗎?
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班級文化形成的保證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教育就是幫助人類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習慣。中職學校的學生存在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如:課本和作業(yè)本亂扔,桌椅擺放歪歪斜斜,桌面柜桶的用品亂七八糟、垃圾亂扔,上課坐姿不端、語言不文明……,針對這些現象我從新生班抓起,把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作為班級工作的重點。
首先,我從坐姿抓起。在班里找表現好的學生示范,其他學生從模仿、學習中掌握正確行為方法。像“大家看,李某某的坐姿可真美,把風貌和氣質都體現了,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還有哪個同學能像她一樣嗎?”在榜樣的示范作用下,很快班級同學良好的坐姿便形成了。
其次,訓練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如果在課堂上或課間聽到學生的粗言穢語我馬上阻止,然后利用上課前的幾分鐘或班會課,通過幽默或情景扮演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當學生作為聽者或旁人時,感受到聽到粗俗語言的尷尬,于是在語言表達上注意了,經過一段時間,粗俗語言在班里大大減少了。
再次,訓練學生擺放桌椅和用具的習慣,每天早讀和放學后我會檢查值日生是否把桌椅擺放好,課間進行抽查,比一比哪個組的同學能保持最佳的狀態(tài),分等級給予表揚加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同學們形成了良好的習慣,整個班物品的擺放是井然有序的,良好的班貌就展現出來了。
因此,注重班級的環(huán)境建設,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和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和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習慣。
四、創(chuàng)造專業(yè)化特色,彰顯班級文化的個性化
個性化班級文化與傳統(tǒng)的班級文化形成鮮明的對比。它打破傳統(tǒng)的大而全的、幾十年不變的班級文化模式,以個性化的班風、學風、班級目標,個性化的班規(guī)、班歌、班名,個性化的班級活動為載體,讓學生主動參與,創(chuàng)設自我教育環(huán)境,激活學生的潛能,啟動學生持久的教育內需,培育學生良好人文素養(yǎng)的班級文化。
我校作為職業(yè)學校,創(chuàng)設班級文化可根據不同的專業(yè)進行設置。如:商務英語專業(yè)的班級可以在教室里設立英語角:張貼一些英文名言,如No pains No gains、Believe Achieve Success / Learns Leaders,Virtue never grows old.等,還可以介紹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意識。因此,個性化班級文化建設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創(chuàng)設一種班級生態(tài)文化,有利于創(chuàng)設和諧的育人氛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每一個學生都在積極、健康、向上的風氣中接受持久而穩(wěn)定的熏陶,最終共同成長。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終身學習”和“持續(xù)、和諧發(fā)展”等人本教育理念進一步得到人們的認同。班級作為學生彰顯個性、實現發(fā)展的重要基地,是培育學生成長的一方沃土。他們參與班級建設的過程經歷、體驗感悟,將在生命發(fā)展的歷程中留下鮮明的痕跡。班級文化建設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發(fā)展的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