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745(2011)09-0-01
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要學生寫好習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覺得想要使學生學好作文,有兩個必不可少的條件:一是學生要有豐厚的語言積累,其次是老師的指導。而老師的指導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覺得小學生的作文指導不能只局限于作文課。我們的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倡導的讀寫“長線”與“短線”相結合是行之有效的策略。閱讀教學中,除了因課而設的仿寫練筆外,還應在閱讀教學中有機滲透與習作相關的習作方法指導。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就有這么一個《習作》:寫參觀記。看見這個題目,我就想到學生以前寫的參觀記,大部分都是在寫“流水帳”。我在學生參觀前也講參觀的方法:1、要有序。2、邊看邊思考。3、抓住重點景物進行觀察??墒谴蟛糠謱W生寫出來的文章總是令人很失望。我想:可能還是我的方法問題。于是,我這次就琢磨著在這單元的教學中滲透一些習作方法。
一、弄清文本作者的觀察順序
《秦兵馬俑》這篇課文著重介紹了兵馬俑的兩大特點:一是規模宏大,二是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篇課文的觀察順序并不明顯。所以,當學生感受完兵馬俑的這兩個特點后。我問學生:“作者來到兵馬俑先感受到那個特點?”學生經過思考后回答:“先感受到規模宏大,后感受到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我接著追問到:“由此看出作者的觀察順序是什么?”有學生回答:“作者的觀察順序是由遠到近!”還有學生說:“作者的觀察順序是從整體到局部?!保ㄒ幠:甏蟆愋捅姸?,個性鮮明)接著,就問學生:“我們還學過那些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學生說:“〈黃果樹瀑布〉是按照移步換景的順序寫的?!薄啊慈稌荨凳前凑辗轿豁樞驅懙摹!薄钦埻瑢W們記住:“無論到什么地方參觀都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這樣才會對景點有全面的認識?!笨此坪唵蔚囊粋€問題,其實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應該是印象深刻的,比老師作文課上空洞的說教效果好得多。今天又掌握了一種觀察與習作的方法。我想,在這里先講比在作文課上講效果應該更好。更有說服力。
二、 弄清文本作者究竟觀察什么
《秦兵馬俑》和《埃及金字塔》兩篇課文在描寫規模宏大時,有一系列的數據。我就問學生:“作者的這些數據是從哪兒觀察到的?”答案有兩種。一種是查資料;一種是在參觀時看的介紹。接著,我就提醒學生:“我們今后在在參觀時別忘了看景點介紹,只有看了景點介紹你才會對所觀察的景點有全面的了解,便于你更好的參觀和了解景點?!?/p>
三、弄清文本作者的情如何表達
我們都知道,景物描寫對語言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景物的再現完全靠語言的建造和修飾。寫景還是主觀和客觀的結合,它既是客觀景物的文字介紹,同時對景物的描述,必定包含著個人主觀審美情趣的偏向。也就是景中要有情。為了使學生能夠景中有情。我在課文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肚乇R俑》中,那些個性鮮明的兵俑和馬俑,作者不僅寫了客觀的存在,還寫了自己的主觀感受。才使得那些兵俑和馬俑惟妙惟肖。我首先讓學生用“——”劃出作者看見的句子,用“﹏﹏”劃出作者想到的句子。接著讓學生讀讀這些飽含作者情感的句子。想一想:這些句子中飽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學生讀后回答“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對秦兵馬俑的贊美和喜愛之情。”我又追問:“作者的情感是是什么時候產生的?!蓖瑢W們得出結論:作者的情感是在參觀的時候產生的。我立即就出示了幾副兵俑的圖片,讓學生模仿作者寫寫。寫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讓學生當一回文章的作者。學生都能夠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了下來。我就順水推舟問學生:“那我們在參觀的時候除了用眼睛看,還要注意什么?”學生回答:“想!”“想什么?”“參觀的時候,腦子里的想法和感受?!?“對!這就是真情實感!”最后讓學生只讀劃“——”的句子。問到:“這樣的文章你愿意讀嗎?”“不愿意!”此時 ,我總結到:今后參觀時不但要“觀”,而且還要會“察”“察”就是認真看的同時,還要調查研究。只有仔細觀察思考,對景、物才會有清晰的印象和深刻的理解。進而寫出特點來。只有情景結合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四、弄清文本作者的寫作思路
三篇課文學完了,我讓學生把這三篇課文的開頭和結尾讀一讀,有什么發現。不難發現,開頭都是寫景物概貌和位置等,結尾更多的是它的偉大意義。而且,都只有幾句話。再讓學生看看重點部分作者是怎樣突出中心的?“用總分的寫作手法突出中心。”這樣簡單的幾個問題,使學生認識到這類文章的寫作思路。為后面的習作教學作了必要的鋪墊。
經過以上的滲透教學,使得我的這節作文指導課有點水到渠成的感覺。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讀例文《參觀龜山漢墓》,然后問學生:“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作者是按照參觀的順序寫的?!睂W生很快回答到。“你從文中看出作者在參觀時,他一邊……一邊……”學生回答:“作者參觀時一邊觀察,一邊聽導游的介紹?!苯又鴨枌W生:“我們參觀時應該怎么做?”學生總結到:“看、聽、思”“那我們怎么看?聽什么?又怎么思呢?”學生自己都能總結出來:“看景點介紹,有順序的看。聽導游介紹。邊看邊思考,也就是當時有什么想法和感受?!薄皩Γ覀冎挥杏眯耐度雲⒂^,才會發現景點有什么特點,才能象我們的作家一樣,寫出好文章出來。明天我們這些作家就出去參觀,你們準備好了嗎?”同學們都胸有成竹的樣子。第二天,組織學生去參觀時,發現同學們這次不但不象以前那樣“嘰嘰喳喳”,還發現有些同學還帶上了小本子。同學們看的仔細,記得認真。只有及少數同學小聲的議論著。回來后,我問學生的第一個問題是:“參觀后有什么感受?(你覺得“文昌廣場”有什么特點?)”同學們都很快總結出來。“你準備重點寫那些地方的景物,又是圍繞什么特點來寫的?”“我準備先寫樹,它是形態各異”(文昌廣場有各種各樣的樹。)顯然,學生是從名字入手的。最后,我又讓學生讀讀例文的開頭和結尾,給學生加深印象,問學生:“會開頭結尾嗎?”學生連連點頭。有的學生已經迫不及待的寫了起來。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張張自信的臉。這次,學生交上來的作文讓我很吃驚。大部分同學都能寫出符合要求的文章,雖然語言還是那么稚嫩,但幾乎沒有看見“流水帳”。文章不但有重點,而且情感也很豐富。就連開頭結尾都在模仿課文中作者的寫法。我想:學生今后寫這類文章應該有路可走了。
由此可見,閱讀教學中的習作指導,是值得我們老師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