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H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1
摘要:語文教學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表現方式是教學過程,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是構成教學過程的基本因素,教師要在充分認識各因素的特點和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的基礎上,巧妙加以整合利用,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達到全面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語文課堂 教學過程 優化途徑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教學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表現方式是教學過程,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是構成教學過程的基本因素,教師要在充分認識各因素的特點和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的基礎上,巧妙加以整合利用,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達到全面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的目的。
一、采用有效恰當的教學方法
這里所說的教學方法指的是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在教學活動中采用的形式及采取的策略。《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唯有得法。無論對于有無教學思想或教學風格的語文教師,一方面不能盲從模仿名師的教法,另一方面也不能不加選擇地運用教法,否則流于形式,空忙而無效。要切合學生實際和發展需要,要考慮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實際情況,甚至還要的充分駕馭課堂生成,所選擇運用的教學方法才能有效和恰當,集中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從而做到有的放矢,收到良好效果。
二、用情趣還課堂生命活力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求“活”,讓課堂活起來的關鍵是“情”和“趣”。情能生情,趣能生趣,也能生境。語文教學應該有情,包括情緒、情感、情操。情是紐帶,要把教材之情、教師之情、學生之情水乳交融地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之中。語文教學也應該有趣,讓學生學得有興趣,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培養高尚的志趣。語文課堂教學的“活”在情趣中的關鍵是教師的導,要導得有法,產生以情燃情,以趣啟趣的效果。
一是要善于運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情緒、興趣和欲望。如創設生動情境,設計有效問題,開展互動活動,運用教學媒體等。
二是要善于運用規范藝術的教學語言調動學生的情感和情趣。在言語語言表達上,無論是口頭語言,還是板書,要做到言簡意賅,鮮明生動,富于啟發性和激勵性。還可以輔之幽默、機智的語言,使課堂氣氛更加愉悅。在教態(非言語)語言表達上,要智慧地運用眼、手、身體的動作,輔助、配合言語語言表達,營造情趣濃郁的課堂情境。
三是要善于捕捉和駕馭課堂生成的“閃念”激發學生的動力。《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課堂是學生的,我們不能為了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而忽視了課堂上學生的生成問題,讓本該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變成一池死水。課堂動態生成的,不僅僅是知識與能力,是情感、態度、價值觀,而且是老師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老師要充當一個欣賞者、引導者、參與者,敏銳地捕捉生成閃光點和機智靈活地生成有效的教學方法,循循善誘,引導他們思考,這樣既能營釀課堂情境,又能激發學生動力,還能帶給學生真實的體驗。
課堂充滿情趣和情境,這才是一個真正具有生命活力的課堂,何愁學生不樂在其中,收到語文教學效果呢?
三、在體驗中回歸德育本真
文以載道,以道育人。對于語文文本具有的人文內涵,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德育本真的回歸,《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著名特級教師勒家彥倡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潛移默化,熏陶感染”的途徑貫穿思想品德教育。也就是說要在語文的文質兼美的語言文字中,生動可感的形象中,豐富多彩的圖片中,甚至是與作者的對話中加以體驗感悟,讓學生的思想感情、道德素養得以默化和感染,逐漸形成完整的品質、美感和人格。
在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回歸德育的本真,不能靠“穿靴戴帽”、“架空說教”、“外添內補”等形式來實現,而是要本著“潛心會文本”、“遵路識斯真”、“入境始與親”、“語語悟其神”等方式,潛心挖掘課文中蘊涵的思想教育內容,精心設計,在識字賞語讀文的的內外中,引導學生“循文求義”,提高他們自覺吸收思想品德營養的能力,使學知與思想品德的塑造渾然成為一體,點點入心,以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水到渠成般的自然效果。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手段,也是教育教學最基本的一種組織形式。因此,我們要在新課程的引領下,積極探索和創新優化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的方法,形成有活力的課堂,讓老師善教,讓學生樂學,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