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初中生獲取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師如何合理進行閱讀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一、樹立民主個性的閱讀教學理念
閱讀就是讀者對文本作品作主觀審視,進行個性化理解,從而悟出自己個性化的理解。閱讀教學絕不是學生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感、思想、經驗、知識儲備等對作品進行領悟、理解的過程,切忌用教師的分析傳授取代學生的閱讀時間。因此在閱讀教學時,要讓學生做閱讀的主人,與文本進行直接的交流,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入境,人情朗讀,感悟文意,體會情感,悟出精髓,逐漸熏陶出個人的閱讀品味,激發閱讀情感的升華。
二、制定合理明確的閱讀教學目標
要發揮目標的導向和激勵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產生對閱讀的積極情感,那么閱讀教學目標必須從初中生的個性特點出發,遵循初中生閱讀的心理規律。
閱讀教學前,先要指導學生有明確的閱讀目標。目標有遠期、近期之分,遠期目標一般以每學年作為一個層次,應與教學大綱的要求相吻合,讓學生明白這一學年主要在哪些方面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積累哪些方面的知識,閱讀哪些文體的文章;近期目標可以以一個月或一周甚至一篇文章作為基本單元。它應與具體學習內容結合起來,配合課堂文本解讀,補充必要的額外知識,拓寬知識面,起到真正讀有所用的效果。
三、做好充分有序的閱讀教學準備
教師可根據大綱教學目標的內容,提前選定好相應的閱讀目錄。目錄內容可圍繞文本作者、背景、文體、立意、思路、語言風格等方面確定。再將此與大綱教學內容對號入座后編成閱讀提綱發給學生,使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讀什么,怎么讀,一目了然。這樣閱讀針對性強,閱讀效率高,有助于培養綜合閱讀能力。
四、指導科學靈活的閱讀學習方法
選擇科學的閱讀方法,是提高閱讀效率的前提。因此,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時介紹一些閱讀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有泛讀、精讀、跳躍式閱讀、比較式閱讀和研究性閱讀等。資料性質、記敘性質的文字一般宜泛讀;對于有必要把握基本內容、基本觀點和精神實質的文字,可采用精讀法,精讀關鍵是要掌握所讀對象的框架和精髓;篩選主要信息的宜用跳躍式閱讀;文章的內容、藝術表達技巧方面有相似的宜用比較式閱讀。研究性閱瀆是最高層次的閱讀,往往針對文章的主旨、立意及表達技巧或含蓄深刻的語句進行鑒賞評價,是形成鑒賞能力的重要環節。閱讀時,可根據閱讀對象、要求及自己學習的實際,靈活地選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還可綜合運用各種閱讀方法,從而提高綜合閱讀能力。
五、具備良好健康的閱讀學習心態
學生閱讀學習心態是否健康,直接影響著閱讀教學的成敗。閱讀教學時,教師必須以審美為突破口,逐步使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閱讀學習心態,提高他們的審美趣味。不良的閱讀學習心態通常有以下幾種類型:第一類是盲從浮躁型。沒有目標、沒有規劃,盲目仿效、喜歡隨大流,只求閱讀數量、不重閱讀質量,閱讀了大半天,最終一無所獲。長期下去,也就喪失了閱讀的個性。第二類是獵奇型。閱讀主要搜集材料中的奇聞軼事,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理。第三類是追求刺激型。這類學生對學習感到乏味,閱讀是想補償一下所謂的干枯的心田,試圖搜集故事情節特別強(如暴力、兇殺)的材料,來滿足自己的低級趣味的心理。第四類是功利型。升學愿望特別強烈的學生身上較多存在這種心態。雖然他們的閱讀自覺性勝于一般學生,但他們的閱讀帶有強烈的功利色彩,說白了,他們的閱讀只是為了在關鍵性的考試中取得高分。
閱讀是一種從語言符號中取得意義的心理過程。閱瀆學習心態與閱讀效果之間的關系是密切的、直接的、成正比的。閱讀心態越好,閱讀也就越有效。初中生閱讀中存在不良心態,我們有必要進行引導,予以矯正。克服的方法有以下幾點: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使學生明白閱讀對一個人發展的重要作用,懂得閱讀對提高個人素養的重要意義,從而確立良好的閱讀動機,激發強烈的內心需求。其次,根據學生的性格愛好及心理,對他們循循善誘,具體指導,逐步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審美趣味,從而克服不良的閱讀心態。
六、實施及時有效的閱讀教學調控
閱瀆是一個再創造過程,不同的學生,對閱讀有著不同的反應。教師作為閱讀教學的主導,要對閱讀教學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控,要了解和掌握學生的閱讀信息,抓住信息中的有效成分,引領學生的閱讀走向深入。 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反饋檢查,是檢驗閱讀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檢查讀書筆記與開展讀書匯報會等活動是行之有效的反饋措施。
第一,指導并檢查學生做好讀書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中應該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讀書筆記類型很多:摘抄型:摘抄閱讀材料中精彩的句子、段落甚至篇章。提綱型:閱讀后,把閱讀材料的要點或基本內容提綱挈領寫下來,掌握主要內容及作者的思路,學習表情達意的方法。感想型:讀完后,結合現實和個人經歷寫出對有關問題的認識及感想,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通過續編故事、改寫故事,提高聯想和想象能力,從而培養創新思維。在閱讀中,各類讀書筆記可以綜合起來做。
通過檢查,可以發現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及時糾正,較好的做法及時表揚,以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二,引導鼓勵學生開展讀書匯報會等活動。
中學生的閱讀,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能夠外顯,得到老師、同學的認可,以滿足自己的成就感。為此,教師可采取一些鼓勵性措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展讀書匯報會等活動應該算是一種較好的方法,活動可每月一次,也可每兩周一次。這樣,在活動過程中,滲透參與意識、競爭意識,體味成功的快樂,展示自己的個性才華,在互相學習的互動過程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真正實現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知識在于積累,閱讀貴在堅持。只要學生有合理明確的目標,科學靈活的方法,良好健康的心態,再加上教師的民主教學理念、適時指導和有效調控,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完全可以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