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缺席的審判。
就在雜志即將付印之際,本期封面文章的主角沃爾瑪,成為央視《焦點訪談》刺眼的鎂光燈下的“被告”—大連沃爾瑪有限公司因拒付房屋租金,引發一場長達十年的租賃合同糾紛。作為中國大陸頗具公眾影響力的電視節目,《焦點訪談》的題目起得妙:怎么又是沃爾瑪—暗示前不久使沃爾瑪陷入尷尬的偽綠色豬肉事件。
在這場公開審判下,沃爾瑪方面唯一的聲音來自大連沃爾瑪公司委托代理人金先生:“這個事最好您還是找當事人。”然后,任人評說。
不作官方回應是正常的。被觸怒后的公眾情緒里,有著“墻倒眾人推”的蠻力,這非公司一己之力所能迅速糾正。沉默是金。
和所有上升為社會情緒的指責 一樣,其中難免有過激成分,但沃爾瑪中國并非完全無辜。即便存在跨國公司在華處境日益嚴苛的因素,倘若沃爾瑪全然合規經營,也無刺可挑。
事實上,近年來對業績的追逐,使沃爾瑪中國與其誠信價值觀漸行漸遠,從而埋下管理隱患。在沃爾瑪中國不盈利的年代,員工大會上至少70%的時間都被用來論述沃爾瑪文化和價值觀,剩余時間才討論近期業績。而如今,銷量上升,這個比例卻被倒置。
誠信正直的基因原是沃爾瑪安身立命的根本,但足夠的銷量和利潤卻也是公司生存的根基。對于這柄天平,沃爾瑪中國把控失#8202;衡。
這不是個別現象。在近期的熱門事件中,失衡幾乎成為常態—
淘寶在大小商戶之間、新舊戰略之間關系平衡維系不夠,忽略小賣家情緒,提價策略導致中小賣家發動的激進暴動式抗議。公允而言,馬云扶持大賣家、推動淘寶商城快速進化的商業邏輯并無大錯。雖然長期以來,小賣家們一直在為淘寶夯實流量及品牌基礎,但可靠的利潤肯定來自于大商家。正如其微博所言:如今公司想掙錢是正常的。
戰略調整豈是朝夕之事?馬云為這種失衡付出代價。在小賣家的聲討中,本已因支付寶事件引發誠信危機的本土互聯網明星,成為毀譽參半的爭議性人物。這多少印證了過去許多人的質疑:馬云雖然身處縈繞理想主義光環的互聯網行業,本質上卻是不折不扣的現實主義商人。
雖面對不同命題,但上述公司都是在本應兼顧多重要求的情況下顧此失彼。而幾乎所有的成功案例,都因為同時堅守一對看似矛盾的目標。付費電視網HBO自1990年代末以來的成功得益于找到創造性思維與利潤目標之間的平衡點,如日中天的蘋果公司不也在無限創意的同時加強控制力嗎?
近年來,失衡現象在商業世界逐步增加,包括那些曾被視為“偉大”的公司:豐田因盲目追求增速而忽視質量,惠普因急于轉型而魯莽宣稱剝離支柱型的PC業務。本質上,更緊密的全球化鏈條其實更不穩定,公司承受的壓力劇增,高速成長及跨國運營在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制造公司治理中的干擾因素。
但加速度日益增大的商業時代不正是對平衡能力的高強度磨練?其實制衡矛盾并非難比登天,關鍵是,這幾年的失衡案例并沒有被仔細復盤,事后的反思更像是趕時髦—豐田質量危機時效已過,耗神的療傷手冊無人問津,商業媒體們的下一個封面總不會缺少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