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炯緯是中國第一批從事網絡廣告行業的人,但今年上半年卻是他最難熬的時光。原因并非沒人愿意投放廣告,而是愿意投放廣告的人太多了。
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是狂熱的團購網站,他們的巨額投放把網絡廣告市場的價格迅速拉高。與此同時,網絡媒體資源并未隨之增加,比如新浪網能承載的廣告數量較為固定。在這樣的背景下,任何一家作為中介的網絡廣告公司,只要拿到廣告位,就能加價賣給饑渴而富有的廣告主。盡管其中的一些廣告位與廣告主的需求并不匹配。
楊炯緯創辦并擔任CEO的聚勝萬合公司(MediaV),瞄準的是網絡廣告精準營銷市場,只有廣告主對效果斤斤計較時才能體現出價值。在2009年創辦這家公司之前,他曾在中國最大的專業網絡廣告公司好耶擔任總裁。
當然,隨著下半年團購、電子商務等公司的投放熱度降低下來,MediaV的生意又回來了。MediaV的模式是,它買入網絡媒體的顯示廣告位,分析路過的海量用戶的行為數據,了解他們是誰、可能喜歡什么,并在幾十毫秒內,從大量廣告主客戶中選擇最為匹配的那一家,向用戶推送其廣告。因此,楊的手上雖有媒體資源,卻不愿以市場通行的粗放方式直接賣掉。若廣告主都選擇通過中介直接購買網絡廣告,楊面臨著廣告位爛在自己手上的風險。不過,當廣告主面臨資金壓力,需要追求更高效率時,MediaV的價值就比那些只具備簡單轉手投放能力的網絡廣告公司高很多。
相比國內同行的輕松賺快錢,楊選擇了一條需要深耕的漫長道路,盈利并非是短期能實現的目標。精準營銷本質上是門基于海量數據的技術活。在美國,Google、Facebook等互聯網巨頭是精準營銷的主要玩#8202;家。
實際上,做一家以技術驅動而非銷售驅動的公司,一直以來是楊炯緯的夢想:“技術是最能夠低成本不斷自我復制,而且可以不斷自我進化的?!倍ǔV告業的玩法是依靠銷售驅動型的人,要做更多生意,就要更多人,你挖我,我挖你,因此人力成本越來越#8202;高。
而MediaV在今年5月完成了第三輪融資,總額5000萬美元,由索羅斯基金旗下的量子策略基金領投,光速創投和紀源資本聯合投資。充裕的資本保證了MediaV在創業早期就可以挖深地基。
楊炯緯把技術作為MediaV的核心,近40%的運營成本用于研發中心和團隊的建設。其業務模式也服務于這一核心。精準營銷的概念被濫用,數據造假嚴重,品牌廣告的效果難以準確衡量。因此楊炯緯選擇從電子商務入手——廣告能產生多少訂單和銷售額,直接反映效果。他以單次銷售成本(CPS)作為指標與電商客戶協定合同費用。這是把自己逼到險處的做法:轉到按CPS結算的第一個季度,MediaV就虧損30%。但楊知道,唯有這種做法能逼迫技術不斷升級。隨著數據和廣告主不斷增加、技術日趨成熟,MediaV的精準程度不斷提升,正在成為行業標桿。京東商城曾是MediaV的客戶,其日均有效訂單提升6倍左右,ROI提升8倍左右。目前國內排名前50的電子商務網站中,80%都是MediaV的客戶。
MediaV有300多名員工,其中負責技術的有80多人。這一領域的人才十分稀缺,楊在國內外的大公司尋覓有抱負的年輕人。原Google技術總監胡寧是其中一個。說服胡寧擔任CTO,楊炯緯依靠的是不斷描述中國和美國在網絡廣告市場的差距,以及MediaV改善國內生態的可能性和巨大價值。
中國有4.85億網絡使用者,是美國的2倍。但中國網絡廣告的收入卻只有美國的15%。網站上鋪天蓋地卻不得要領的廣告還會引起用戶反感。作為已在這個行業工作12年的人,楊炯緯正在用技術逐步改變行業內粗放低效的現狀。在他看來,廣告的本質很簡單:“在合適的地方,對合適的人,說合適的話?!倍夹g可以無限趨近這一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