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香港的最初印象來自TVB,我也不例外。我是個出生在新中國,生長在紅旗下,往上數幾代都是貧下中農的正統內地孩子,小時候滿眼看到的是綠油油的麥田,黃燦燦的油菜花。在鄉村長大的孩子總向往繁華的城市生活,特別是聽說有個燈紅酒綠、身影妖嬈的香港,就更是一片憧憬,那時候我們想要獲得新的信息,唯一的途徑就是電視,那時候TVB的劇集大規模進軍內地,我所有關于香港的想象都來自于這些劇集。
黃金的80年代
小時候我總喜歡把自己與香港產生聯系,1984年,《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正式簽署之后,“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步出人民大會堂,忽然被紅地毯絆了一下,一個趔趄差點兒摔倒,這個細節后來成為趣談,而我就是在這一年出生,同時在這一年,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HK-TVBLimited)成為上市公司,并且首次舉辦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當然這些都是后來才了解的,小時候只記得跟著爸爸看了好多TVB的武俠片,那時候不懂什么俠義精神,什么成人童話,就知道他們“哼哼哈嘿”打得很過癮,很多片名已經不記得,但是有一些卻記憶深刻,直到現在,比如83版《射雕英雄傳》、84版《神雕俠侶》、88版《絕代雙驕》等。
很多女孩小時候是抱著洋娃娃、穿著白紗裙、做著公主夢,但我當時卻總想著做大俠,戴個草帽、披個床單,就打算去行俠仗義,經常拿個竹竿就練“打狗棒法”,隨便折騰幾下就是“降龍十八掌”,想來是那時中武俠劇的毒太深。后來我才知道,當時我看的武俠劇男主角就是劉德華、梁朝偉、黃日華、苗僑偉、湯鎮業,而這幾個人因為出演一個“胸口碎大石”的節目,被邵逸夫命名為“TVB五虎將”,這也是TVB上世紀80年代的一個經典,只是后來因為合約關系,五人相繼離開,開始了各自嶄新的人生,后來TVB把歐陽震華、溫兆倫、羅嘉良等塑造成他們的接班人,新世紀又把林峰、黃宗澤等打造成“新五虎將”,但是都沒能達到第一代的程度。
一直覺得上世紀80年代是TVB最黃金的時期,隨便一部戲都能捧出N多大明星,一個訓練班里就能出十幾個明星、名導,武俠劇是拍出金庸劇、古龍劇最多經典作品的時候,還有《上海灘》、《京華煙云》、《千王群英會》等各式各樣的年代劇,《傲氣雄鷹》、《新扎師兄》等警察劇也初具規模。TVB從粵語殘片時代進入到電視劇時代,這個時期的劇種類型已經成為模板,影響了TVB今后的發展,就像人的一生,不到20歲的TVB正值青春年華。
動蕩的90年代
1990年,我開始上小學,上學后的我已經沒有那么多時間泡在電視劇里,那時候只有中午吃飯還有晚飯后可以看兩集。那時電視臺播出的TVB劇主打的已經不是武俠劇,很多時裝劇開始盛行,《義不容情》、《巨人》都是那時候看的。還有關于律師的向往也從此時開始,那時候覺得戴著假發、披著袍子,在法庭上針鋒相對的律師特別神氣,記得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基于利益歸于被告……”還有每次警察抓捕犯人時,一定要說:“你有權保持沉默,但你所說的一切都將作為呈堂證供。”后來才知道香港實行的法律與內地不同,他們可以把案例作為證據,最大的差異是內地要被告證明自己無罪,而香港卻要檢控方證明被告有罪,所以才會有那句“基于利益歸于被告……”
與上世紀80年代男星爆紅不同,這個時期TVB開始花旦的百花齊放,上世紀90年代的港姐選舉是TVB的一大亮點,或許當時我們能接觸的選美不多,所以每年的港姐選舉都讓我們感受到美麗帶來的震撼。那時候的花旦幾乎都來自“香港小姐”的比賽,蔡少芬、袁詠儀、郭藹明、李綺紅、佘詩曼都是前三甲,在比賽結束后,她們迅速地被投到各部電視劇里磨煉,星味漸顯。不過我當時記得最深的是周慧敏與溫碧霞這兩個不算正宗的花旦,《火玫瑰》里面,溫碧霞第一次去仇人公司上班,身穿紅色貼身短裙,一頭大波浪卷發,穿高跟鞋不習慣的她在大廈臺階上彎腰撫腳,這個畫面讓我驚艷不已,定格在記憶里。對周慧敏的印象主要來自《大時代》里的小猶太,一頭直發、一襲白裙,清純得讓每個男人都把她當成“夢中情人”。
后來才明白TVB上世紀90年代“陰盛陽衰”以及時裝劇盛行的原因,TVB的小生一般來自TVB訓練班,這個時期訓練班停辦了一段時間,等重新開班的時候,進入演藝圈的途徑多了很多,訓練班招收的學員素質越來越低,偶爾出來幾個,已經不成氣候。1997年香港回歸,亞洲金融風暴讓香港經濟受到重創,股市崩盤、房地產泡沫,這個時期香港正經歷著巨大的變革與動蕩,而一向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TVB電視劇自然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這種題材上。《大時代》、《天地男兒》、《笑看風云》、《創世紀》等商戰劇成為這個時期的主流。
尷尬的21世紀
2001年,我進入大學,來到北京,并且接觸了網絡,在宿舍里跟同學一起看日劇、韓劇、臺灣偶像劇,對TVB的追捧已經不像小時候那樣癡迷,但是依然有一種情結,就像是小時候帶給你快樂的一件玩具,即使它舊了,也并不是唯一的了,但是你還會不時地拿出來看,并期望它能有些新變化。
這個時期看TVB的電視劇,第一感受就是場景變漂亮了,化妝、造型變考究了,記得之前看古裝劇,演員穿來穿去就是那幾套衣服,男生一律頭上綁個髻,女生的頭發一定會鬢角留兩條,管你是春秋戰國,還是唐宋元清,都是統一裝扮。再說場景,永遠是后面一塊幕布就是一座山、一輪明月,天上撒幾粒泡沫就是一場雪,粘在主角頭上遲遲不化。2003年,TVB耗資22億的將軍澳電視廣播城正式落成,所以我們在TVB古裝電視劇里看到的不再是局促的街道,樓閣亭宇、小橋流水、花園走廊都頗有味道。與內地的密切交流,使很多TVB電視劇開始來內地實地取景,所以我們看到《金枝欲孽》里宏大的宮殿,漫天的白雪,這都是在橫店拍攝的。
這個時期TVB與內地電視臺開始合作,與央視合作的《歲月風云》、與SMG上海文廣合作的《摘星之旅》,都動用了雙方最優良的資源,但是總感覺有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我每次看到劉松仁、林峰與內地演員對戲的時候,總有一種跳戲的感覺,兩個不搭界的人硬湊到一起,一個詞就是“氣場不合”。反觀與湖南衛視合作的《舞動奇跡》倒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TVB的藝人與內地藝人配成舞動搭檔,讓我們看到了他們戲外的模樣,謝天華就因為拿到舞動冠軍,在內地取得了很大反響。這個時期,TVB的藝人也紛紛跑到內地拍戲,但是沒有一部讓我印象深刻,他們經典的依然是TVB的角色。另外一些小時候喜歡的偶像重新回TVB拍戲,像苗僑偉、米雪、劉松仁都散發著成熟魅力,成為整部戲的支柱,倍感親切。
現在看TVB的劇集有一半是因為工作,自然對它多了一份挑剔,而外界對它更多的也是詬病,比如不夠創新,比如抄襲外國劇集,比如小生、花旦難當大任,TVB本身也不斷地爆出丑聞,派系斗爭、陳志云貪污案、苛刻員工,每次看到這些消息都十分痛心。2011年,TVB易主,屬于邵逸夫的時代結束了,TVB還在繼續,這個陪伴我成長,教我認識人生、世界的平臺是慢慢老去,還是將獲得新生?沒人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