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甘肅天水市秦安縣的一個小鄉鎮,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尤其以街亭之戰而聞名古今。
馬謖,一個才華橫溢的男人,但最終因街亭之戰而被砍頭,小小的鄉鎮也就成為一個文人夢想破滅的地方。
諸葛亮,中國民間公認有大智慧的人,曾四次出兵隴右、北上伐魏,但最后卻出師未捷,無功而返。后世的歷史專家認為,自第一次伐魏的街亭之戰以后,諸葛亮就中了曹魏空城防御的圈套。
誰能想到,一個小小的街亭,卻在亂世之秋給我們上演了如此精彩的一幕。人們所熟知的失街亭、揮淚斬馬謖、空城計這些在歷史上閃耀智慧光芒與悲劇色彩的故事,都是圍繞著街亭發生的。
歷史上的街亭
三國是一部讓人百讀不厭的大書,而書寫這些故事的作者就是那些千古留名的武將文人,而遍布在華夏大地上的三國古戰場遺跡則是一片片的書頁。
我們是在夏秋收獲的時節踏上三國古戰場的,羅貫中依據各種話本創作出的《三國演義》則藝術地再現了那兵荒馬亂歲月中的一個個故事。出了天水市,沿著一條新修公路向北馳去,它的盡頭就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街亭。
街亭是一個不太大的鎮子,只有一條“L”形的街道,在街道的拐彎處有口古井,井的上面有人們所建的小亭,亭子中是一塊石碑,上面刻著“三國古戰場遺址——街亭”的字樣。這口井就是專家們認定街亭的主要參照物。街亭,又稱街泉亭、街亭泉、漢街城,是由西漢街泉縣的名稱轉變而來,這一地名最早見于《漢書·地理志》,其中寫道:天水郡有十六縣,街泉是其中之一,到了東漢時,街泉縣被人們稱為街泉亭,后來,人們又簡稱為街亭。三國爭戰中的街亭,就是指這一帶。專家認為,當時蜀軍所占據的地方有可能就是東漢的略陽城,在隋唐時期人們稱之為隴城。
街亭之失 根源不在馬謖
漫步在隴城鎮內,午后的陽光刺得人眼火辣辣地痛,商鋪中的小販懶洋洋地坐在陰涼處享受著一天中難得的時光。詢問了幾位鄉親,他們都知道這里是三國古戰場,然而對于發生在1700多年前的那場戰爭卻很少有人能說清楚,但很多人都知道馬謖和空城計,至于為什么會發生那些故事,幾乎沒有人知道。
街亭阻擊戰發生在蜀建興六年(228),這是諸葛亮六出祁山中最為順利的一役,也是最令人念懷的一役。《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用生花妙筆和移花接木的手法,描寫揮淚斬馬謖和空城計,將諸葛亮的品格和智慧痛快淋漓地表現了出來。
建興六年(228),諸葛亮率10萬大軍,攜七擒孟獲的威勢,采用聲東擊西的策略,從漢中出發,一舉突破魏軍防線,越過祁山,直指當時曹魏所據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整個關中震動。魏明帝親至長安督戰,分派張郃、曹真二人反擊蜀軍。
獲悉魏軍進攻,諸葛亮精心組織了街亭阻擊戰,派馬謖擔任先鋒,同時指派王平、高洋、黃襲、張休、李盛五人率精兵1萬協助馬謖防守街亭,其主要目的是保障進入關中的通道——隴山道西口的暢通。
隴山道是甘肅秦安至陜西隴縣間的要道,也是翻越隴山的必經之路,全長達150多公里。當時,魏將張郃率步騎5萬,從隴縣出發,沿隴山道西進。蜀軍只有1萬人,嚴密防守街亭四周的戰略要地。盡管當時諸葛亮率10萬大軍北上伐魏,但是被分散在了武都、祁山、西縣、天水、南安五個據點,同時要攻打隴西、上都。因而面對5萬曹魏大軍,諸葛亮只能派出1萬精兵迎戰張郃。馬謖曾經給諸葛亮獻策平定南蠻,但這一個謀士型的人物,可以提出大的方針和建議,卻不適合領兵打仗。臨出陣之前,諸葛亮叮囑馬謖要依山傍水部署兵力,而在實際指揮中,馬謖卻自作聰明違背諸葛亮囑咐,將大軍部署在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結果被魏軍截斷水道,致使士兵不戰自亂。若不是副將王平擂鼓自救,可能這1萬精兵會全軍覆滅。
追究起來,街亭之戰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曹兵勢大,蜀兵弱小,且又處處被牽制,致使優勢喪盡。專家考證,當時就連諸葛亮都被魏軍牽制在上都而無法分兵救援馬謖。盡管馬謖有指揮失誤的地方,但蜀軍整體實力遠不如魏軍,且沒有形成局部集中兵力的態勢,其結果也只能是失敗。
諸葛中了曹魏的空城計
空城計是一出人們耳熟能詳的好戲,《三國演義》中羅貫中采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法虛構了空城計。雖然是虛構的情節,但由于其充分展示了諸葛亮的智慧,因而在人們心中產生了共鳴。
其實,從曹魏和蜀漢相爭的格局來看,蜀漢中了曹魏的空城之計,也就是說在雙方對峙時,曹魏提出了空城御敵戰略,而蜀軍卻沒有發現。專家的研究和歷史記載表明,諸葛亮先后10次兵出隴右都大費周章,收獲不大,究其原因就是中了曹魏的空城計,最終導致勞民傷財,國力逐漸下降。所謂的空城防御就是曹魏將所屬的隴右一帶的人口全部遷移,只留空城,這樣即使諸葛亮能夠占有其地,也得不到兵員和財力、糧食三方面的補充。從建安二十年(215)后,曹魏奪取漢中時就開始執行空城策略,先后從漢中遷出了10萬戶居民,劉備取得漢中之后,就有人說:“當得其地,不得其民也。”這就是漢中人口稀少的證明。同時,曹魏也將隴右一帶,尤其是靠近漢中的武都郡的人口大規模遷移,結果整個隴右的不少地方都成為荒地。曹魏空城防御的后果是蜀漢的軍事補給線被迫拉長,大量的軍需物資不得不從漢中運送,所以諸葛亮和姜維先后多次發動北伐,其中大部分都無功而返。
而對于曹魏方面的戰略方針的變化,諸葛亮卻仍一味堅持當初在《隆中對》中提到的出兵隴右的策略而不自知,其結果就是徹底陷入了魏軍的空城防御的圈套。因而,有人評價說諸葛亮是個因循守舊的人,缺乏創新精神。最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從而使街亭成為一個充滿悲情色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