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954-1001)出身寒微,祖上世代以農(nóng)耕為業(yè)。但他這位貧農(nóng)家庭出身的孩子卻天資異稟,特別聰明,九歲就能寫詩作文。
據(jù)《邵氏見聞錄》記載,后來任宰相、當年在王禹偁家鄉(xiāng)濟州(今山東濟寧)任從事的畢士安,聽說王禹偁如此聰明,趕緊召來一見,當場命他作一首《磨詩》。王禹偁毫不猶豫,張口就來:“但存心里正,無愁眼下遲。若人輕著力,便是轉(zhuǎn)身時。”畢士安一聽意境俱佳,大感驚奇,便把王禹偁留在身邊,讓他同自己的孩子們一起讀書。
隨著年齡的增長,王禹偁更加努力地讀書作文,終于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他的才名不僅在市井巷間流傳,還在士大夫間流傳,甚至傳到了當朝天子的耳朵里。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王禹偁參加了科舉考試,高中進士,任成武縣(今山東成武)主簿,從事文書工作。不久,宋太宗就聽說王禹偁詩文俱佳,便召他來面試。結(jié)果宋太宗非常滿意,馬上提拔他為右拾遺。端拱二年(989),宋太宗面試貢士,又召試王禹偁,面對皇帝出的題目,王禹偁“賦詩立就”,宋太宗高興地說:“不出一個月,你就會天下聞名啊!”又提拔他為左司諫、知制誥,重任為自己的秘書。宋太宗甚至還說,如果生在唐朝,王禹偁的文學成就不會在韓愈、柳宗元之下,足見皇帝對他的賞識。
按說,像王禹偁這樣的千里馬,得到了天下最大的“伯樂”——皇帝的賞識,應(yīng)該官運亨通、平步青云了。然而,事情的發(fā)展常常與人們的臆想背道而馳。王禹偁是聰明,而且相當聰明,但聰明人也分兩類,一類以聰明“務(wù)實”,一類以聰明“務(wù)虛”。務(wù)實者“識時務(wù)者為俊杰”,借勢發(fā)力,順水推舟,充分利用皇帝的信任,見風使舵,投其所好,往往謀得高官厚祿;務(wù)虛者好以天下為己任,事不關(guān)己卻少見多怪,以針砭時弊為能事,既不懂借勢發(fā)力,更不懂知難而退,固執(zhí)得幾頭牛都拉不回,常常讓領(lǐng)導(dǎo)左右為難。王禹偁就是這種“務(wù)虛”不“務(wù)實”的“聰明人”。
也許是孔孟之道的書讀得太多,官場“厚黑學”的書讀得太少,王禹偁性格剛正,為人耿直,好議論朝政,好批評別人,在該頌圣時規(guī)勸,在該閉嘴時批評,口無遮攔,從不顧忌。比如,宋太宗特意召試他,并提拔他為右拾遺,這種皇帝高興、自己也高興的時刻,就該說說客套之話、馬屁之辭呀,他卻以為皇帝更需要的是行節(jié)儉、施仁政,給皇帝呈了一份《端拱箴》。好像皇帝是無道昏君一樣,這怎么會讓皇帝高興?
又比如,端拱二年冬,京城大旱,民不聊生,他向皇帝上疏,說什么“一谷不收謂之饉,五谷不收謂之饑。饉則大夫以下,皆損其祿;饑則盡無祿,廩食而已。今旱云未沾,宿麥未茁,既無積蓄,民饑可憂”,并以此為由,建議宋太宗下詔,要求除了宿衛(wèi)軍士、邊廷將帥外,其他官員都按等第減少俸祿。好像只有他王禹偁有智慧能想到這一點,其實那群峨冠博帶的士大夫們只管自己吃喝玩樂,誰在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什么旱災(zāi)水災(zāi)呀!他們天天眼巴巴地盼著加薪,你卻向皇帝出餿主意減薪,這不是割他們的心頭肉嗎?于是,又得罪了一大片。在王禹偁短暫的仕宦生涯中,這種自以為聰明的行為,還遠不止一兩次。
淳化二年(991),廬州(今安徽合肥)尼姑道安狀告老翰林、著名文學家徐鉉與妻甥姜氏通奸,此姜氏便是道安的嫂子。經(jīng)審理查明,道安系誣告,本當受罰,但宋太宗下詔赦免了她。王禹偁頗不識相,好像別人都不懂,只有他才知道法律的嚴肅性似的,堅決要求治道安的罪,并為徐鉉雪冤,弄得皇帝很是生氣,把他貶為商州(今陜西商洛)團練副使。
至道元年(995),當時宋太宗已經(jīng)召還他為翰林學士。作為一個重新起用的貶官,應(yīng)該吸取教訓了,可是他偏不。這年四月,宋太祖趙匡胤的開寶皇后去世,宋太宗不按當時的禮制治喪,自己不為皇嫂成服,也不要求大臣們臨喪。個中緣由,大臣們心知肚明,無非是開寶皇后在宋太宗登基前后有過于他不利的言行,因此人人皆裝傻不做聲,唯獨王禹偁充當“出頭鳥”,說:“后嘗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弄得宋太宗雷霆震怒,以誹謗罪把他貶為滁州(今安徽滁州)知州。
宋真宗即位后,為顯示新朝氣象,又把王禹偁調(diào)回京城任知制誥,編撰《太祖實錄》。當時,張齊賢、李沆同為宰相,兩人不和,在這一山不容二虎的權(quán)力斗爭面前,王禹偁老毛病又犯了,從中橫議曲直,把張齊賢給惹惱了。他發(fā)現(xiàn)王禹偁在編撰《太祖實錄》時,該用曲筆的時候過于直白,暴露了先帝的隱私,便以“輕誣”之罪,到宋真宗面前告了一狀。于是,王禹偁又被驅(qū)出京城,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知州。
三遭貶謫,王禹偁仍不思悔改,仍不知緘口,甚至還寫了一篇《三黜賦》以明其志,中有“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雖百謫而何虧”之句,好像當貶官還是一件十分光榮的事。宋史上對他的評價是:“詞學敏贍,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為己任……為文著書,多涉規(guī)諷,以是頗為流俗所不容,故屢見擯斥。”一語中的,像他這種頭腦聰明、不懂官場哲學、不懂生存哲學的人,自然不會有什么好結(jié)局。
在黃州任上,才華橫溢的王禹偁病終,年僅4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