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展覽重現北京
以“彌漫·北京”為主題的當代藝術展覽于12月3日在北京798藝術區悅美術館開幕,重現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精彩展覽。
以“彌漫”為主題的中國館在第54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上獲得成功,被國際美術界認為是本屆威尼斯雙年展最好的部分。威尼斯雙年展結束之際,中國館原班人馬在798藝術區再次展出“彌漫”。本次展覽有五件作品《融》、《空香》、《浮云》、《器》和《我請求:雨》,不僅與視覺有關,還涉及茶、荷、白酒、熏香和中藥五種氣味,與聽覺和觸覺也有關系。
展覽策展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彭鋒表示,在威尼斯的展覽不可復制,因為時間、空間都發生了變化,但主題同樣是“彌漫”。除了意象不同,現在的展覽還多了很多文獻,展覽的生命力在延伸。
匡時古代書畫專場2.42億元五件拍品過千萬
北京匡時2011秋拍古代書畫專場成交額2.42億元,并有5件拍品過千萬元大關,其中石濤《剩水殘山》以3565萬元成為本場冠軍拍品。
石濤《剩水殘山》2500萬元起拍,最后成交價為3565萬元。此作曾被《大風堂書畫錄》等權威出版收錄,為石濤晚年精妙之作,曾為民國天津著名企業家、收藏家周叔弢所藏。鄭板橋的《竹石圖》起拍價2200萬元,最后成交價為3220萬元。此作為榮寶齋舊藏,國內外出版著錄多達二十余次,令人驚嘆。卞孝萱、周積寅、黨明放等鄭板橋研究權威專家都曾對此作給予肯定。
董其昌《左光斗傳》180萬元起拍,數十輪競價后以1897.5萬元成交。作品記載的是左光斗一生的出色事跡:左光斗與奸宦魏忠賢作斗爭而被誣致死,其事跡轟轟烈烈,可歌可泣。董氏一生都在逃避政治,即是知官場之險惡,好友左光斗死后,他懷著悲憤之情,寫下此傳,它不止是書法之精絕,更是史家之珍貴資料。陳洪綬《江山臥游圖卷》起拍價1000萬元,十多輪競價后以1863萬元成交。這件作品乃葉恭綽所藏,煌煌巨制系陳洪綬晚年山水絕品,與多位歷史名人結緣十分難得。
另外袁江《秋山行旅》、王逢元、馬—龍《草書合卷》、劉墉《臨唐初書》、金農《幽篁圖》、康熙帝《行書杜甫詩句》等拍場均有不錯的表現。
青年藝術100在上海開幕
近日,“青年藝術100”上海巡展在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拉開預展帷幕。此次活動巡至上海后,匯集100位青年藝術家的300件作品,其中有1/3的作品為藝術家們的新作或沒有展出過的作品?;顒訉⒀永m到明年9月,3月將巡展至江蘇。
“青年藝術100”是一個致力于青年藝術家推廣的年度性的大型展覽展示活動。在短短三個月時間里,“青年藝術100”以其高品質的藝術作品、空前的展覽規模、每月換—城市的展覽頻率,迅速占領中國當代藝術三大重鎮:北京、廣州、上海,并以“北上廣”為中心,讓京津、江浙滬、珠三角的藝術收藏家和愛好者有機會集中了解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的創作生態,深受業內外人士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
鄭乃珧百年誕辰紀念展《畫壇巨擘》在榕舉辦
今年是福州籍著名畫家鄭乃珧先生誕辰100周年。近日,為紀念這位大師,“畫壇巨擘百年輝煌”——鄭乃珧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活動在福州畫院開幕。
本次活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畫院、西安美術學院、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福建省文史研究館、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福州市文化新聞出版局等單位主辦,鄭乃珧1911年3月生于福州閩侯,以雙鉤白描,工筆重彩名聞當世,寫意潑墨亦獨樹一幟,其畫法工寫結合、形神兼備、韻味深遠,富有鮮明的時代精神,生前出版有《鄭乃珧畫集》等專著20多種。
“好風相從”郝邦義花鳥畫作品展
郝邦義,1963年生于北京,1986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曾得到李可染、李苦禪、吳作人等大師的教誨,后又拜大寫意名家張立辰為師,深得其花鳥畫精髓?,F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先后在國內及美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加拿大舉辦展覽,作品被多家博物館收藏。
此次展覽主要展出郝邦義近幾年創作的花鳥畫水墨精品。他的作品在筆墨、構圖、取材、立意上獨具匠心,有感而發;他的作品有情、有境、有生活氣息,有泥土的芬芳,這正是花鳥畫畫家保持生命力的本源。
他用墨磅礴大氣、水墨淋漓,同時將書法的線條與傳統筆墨加以融合,形成了自己獨特而顯明的藝術語言。從其作品中可以窺探傳統對他的啟迪,他對花鳥畫的簡淡之美、意趣與筆墨的融合有較深的體會與追求,具有當代花鳥畫的獨特的藝術符號,相信對當代花鳥畫藝術的創作將具有一定的積極和深遠意義。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
展覽時間:2011-12-20~2011-12-29
“曳游”范勃油畫個展
范勃帶有寫實風格的人物畫,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幅幅沉淀了時間印記的靈魂肖像,當他說“我不把人當人畫”時,—方面,意味著他回到了物質性,直接面對繪畫材質和繪畫語言本身如何表達的問題,我們就看到了畫面上有著雕塑質感以及結實光感的人物,他們的姿態鮮活,尤其是衣服及其皺褶,是玻璃塊面的,但似乎是被縫補起來的,連綴起來的,隨時可能分崩離析與脫離,一種堅硬與破碎的矛盾的感受同時呈現出來,這正是范勃作品的內在精神性;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他畫的是人物的內在靈魂,在早期作品上那些閉眼的人物都帶有一種內在沉著和反思的品格,一如畫家本人,畫面上人物其沉思的氣質更多是繪畫本身帶來的,或者說是畫家本人通過繪畫性所呈現出來的,是在高光的逼壓下,人物向內心的退回,但是又面對內心空虛的深淵,因而藝術面對心靈建構的困難。
展覽地點:廣東美術館
展覽時間:2011-12-23~2011-12-28
“擬像的碎片”中國當代藝術展
在科技時代中,無論哪一個領域,運用各式新媒體工作,已成為一種實踐的方向和趨勢,藝術創作范疇亦不能例外。通過此次展覽我們看到,當下有很多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立足于“擬像”和“碎片化”的藝術觀念,以新媒體或者綜合的藝術手段為主體,用虛擬敘事的方式,挖掘新的藝術現象和發展趨勢,創作出具有鮮明風格的藝術作品。
本次展覽共展出賀棣秋、劉俐蘊、劉敏、翟振明等十位藝術家(或藝術團體)的二十余件當代藝術作品。其中,既有結合多媒體技術的影像作品,又有運用綜合材料的裝置作品,作品主題豐富,形式多樣,既強調了當代藝術的現實性、大眾性,也十分具有互動性,給我們帶來了新的藝術思考和獨特的表現語言,也給我們呈現出了一個有關中國當代藝術的新現象與新的可能性,以及由此產生的一種新的視覺方式。
展覽地點:深圳美術館
展覽時間:2011-12-21~20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