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誰都喜歡。預測準了,神乎其神,威震四海;預測不準,往往很容易就被忽略了。其實,大家也都知道,預測是最難的事情,因為變量太多了。可是大家又都愛預測,就像歲末券商總要推出“次年十大金股”一樣,經常成為市場的談論焦點,金股推得準不準倒成了其次。而對于我們一本致力于投資者的雜志來說,當然要辨清是非、梳理出金股的含金量。對于券商的推薦,我們一定要摸清他們的脈絡,看他推得準不準,到底是不是在忽悠投資者。
根據33家券商研究所發布的2011年“十大金股”統計,15只個股的推薦頻次最高,統計后發現,如果以上證指數漲跌幅(-15.93%,截止日期12月5日)作為及格線的話,15只“金股”八成大考不合格。以“十大金股”來推薦股票,經常市場證明這只是券商們自娛自樂而已。今年的年底,券商們似乎對這種游戲也失去了興趣。今年的策略報告里,就很難發現“十大金股”的蹤跡。
其實,市場受無數變量左右,哪有那么容易找出金股,尤其要提前一年預測明年的金股。業內人士都說了:“如果‘十大金股’會準的話,炒股豈不是太簡單了?要提前預測一年的行情和熱點,根本就是不靠譜的事,因此‘十大金股’就是忽悠股民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