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支持無添加,多吃“真”食物。有人會覺得無添加的食品代表著味道淡、顏色丑、保質期短、價格高。但其實,無添加的“真”食品是最新鮮天然的,具有最樸實的味道,也更安全。如果食品配料表中有很陌生的添加物名稱或者含有五種以上添加物,那就不要吃了。
2.多吃新鮮食物。現在被發現含有塑化劑的食品,基本上都是包裝食品,盡量不吃包裝食品。吃什么喝什么都不要用塑料容器,只用陶瓷、玻璃甚至木桶來盛。
3.不要迷戀低價食品。如果某些食品的價格大幅低于同類產品時,往往可能是商家在玩“貓膩”,利用添加物來降低材料質量,節約成本。
4.少吃動物性脂肪。很多有毒化學物質以脂肪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所以少吃動物性脂肪,如奶油、牛肉、羊肉等,可以大幅降低人體受到環境荷爾蒙影響的幾率。
5.經常洗手。臺灣成功大學教授李俊璋的研究發現,因受環境荷爾蒙影響而導致性早熟的女孩,如果在飯前堅持洗手,那么攝入的塑化劑量就會大為降低。
6.避免用塑料制品接觸食物。生活中避免用塑料袋等塑料制品盛放食物。用微波爐加熱食物時,最好使用玻璃制品或瓷器。即使有些塑料產品號稱適用于微波爐,但某些化學物質還是有可能會滲透出,特別是兒童、孕婦更要避免使用。
7.重視排毒方法。在生活中,也應學會排毒的小方法。有專家提倡,飲食中要堅持“二少二多去三毒”的原則,即食品少加工、少放添加物;多天然、多蔬果;去除防腐劑、色素和香料。在烹調食品前,可先將食材過水或用熱水燙一下,能有效減少食品中的添加物含量。另外,堅持多運動多流汗,也可排出體內毒素。
8.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要學會選擇健康的食物,例如不喝含糖的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