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是工業企業產品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企業的資金占用上也占有較大的比重,搞好材料核算是加強成本資金管理的重要環節,材料計價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到會計核算的質量,本人就目前材料核算的方法及核算問題,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材料核算的計價方法可采用實際成本計價或計劃成本計價,材料費在計入產品成本和編制會計報表時,都必須體現實際成本材料核算按實際成本計價,從材料采購核算到材料發出,結存的憑證填制,都應按實際成本計價。這樣雖然能夠如實地反映儲備資金的占用狀況,并能準確地計算耗用材料的費用,滿足產品成本計算,符合編制會計報表的需要。但是,由于材料供應地點距離遠近、運輸條件、批量大小的不同,會造成同一材料而單價不一,往往是分批購進,分批領用,因而在每一次領發材料時就會發生采用什么單價計算的問題。在材料品種規格眾多而收發業務頻繁的大中型企業中不論采用哪一種方法,其材料計價的工作量都十分繁重,影響核算及時性。另外,按計劃成本計價的方法,企業材料的收發所有數量都按預先確定的計劃成本計算。這樣計價,可以簡化核算,克服用實際成本計價的許多不足之處。但在當前材料供應過程中,市場價格比較復雜,有的是平價有的是議價,甚至有的是高價。因此在材料的收發結存量的計劃成本要調整為實際成本,其波動的幅度是難以掌握的,再者材料成本差異分配率有的采用綜合分配率,其核算是相當粗糙的,即便核算工作比較細的企業在手工操作的條件下,也只能按材料的大類計算差異率,即分類分配率,因此經常出現某種材料購入時實際成本大于計劃成本,而領用時即變成小于計劃成本,還有的由于材料計價不準,使企業正常材料儲備,由原來平價庫存被議價的取而代之,使企業資金占用虛增,綜上所述,在價格變動的情況下,筆者認為:材料計價方法應該采用兩種價格并存的核算方法更為合理。
采用兩種價格并存的方式,即同時采用實際成本計價和計劃成本計價。就是主要材料采用實際成本計價,其他材料采用計劃成本計價;主要材料采用實際成本計價,材料發出采用以“后進法”為妥;其他材料采用總分類核算按實際成本。明細分類核算按計劃成本。
一般企業材料核算一直都采用總分類核算實際成本,明細分類核算按計劃成本。如果采用上述方法,只需將部分材料攻用按實際成本核算,其他仍按過去的方法辦,這樣就減少了因改變方法而增加了工作量,顯而易見這種方法,比較適用于過去已經使用總分類核算的大中型企業。
行政事業單位,材料的計價,它與工業企業計價方法截然不同,行政事業單位,購入有償調入庫存材料,分別以購價,調撥價作為材料入賬價格,材料采購,運輸過程中的運雜費,差旅費等不計入材料價格,直接做有關支出處理;材料出庫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先進先出法或加權平均法,確定其價值。
(1)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是假設以先入庫的材料先出庫,并依次按入庫單價計算發出材料金額的一種方法,采用先進先出法,發出材料成本是按照先購進先發出的原則計算確立的,因此期末庫存材料金額比較接近現行的市場價格。
例:某行政單位××年甲種材料明細賬如下表所示,在明細賬中,采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發出材料和期末庫存材料的金額。
(2)加權平均法,是以本月全部購進材料的數量加月初結存材料的數量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購進材料總金額加月初結存材料總金額,計算出材料的加權平均單價,從而確定發出和庫存的材料的金額。計算公式如下:
仍以上述甲種材料明細賬為例,采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發出材料金額如下:
甲種材料平均單位成本=(15000+54000+42000+16000)÷(300+900+600+200)=63.50(元)
本月發出材料金額=1600×63.50=101600(元)
月末庫存材料金額=400×63.50=25400(元)
采用加權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而且在市場價格上漲或下跌時所計算出來的單位成本平均化,對材料成本的分攤較為折中。
目前事業單位都屬于小規模納稅人,(1)按購進材料專用發票上的含稅價格計算;(2)事業單位屬于一般納稅人,其購進材料非自用部分按不含稅價格計算;(3)購入材料,應以購價,運雜費作為材料的入賬價格。
以上就是對企業材料及行政事業單位材料計價核算的方法的探討。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