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企業財務預警指標體系,是建立企業全面財務預警系統的關鍵,是企業規避財務危機的重要工具。本文將企業生命周期理論與財務預警理論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以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建立企業的財務預警指標體系。
[關鍵詞]全生命周期 財務預警 指標體系
一、引言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處于市場經濟中的每個企業來說,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風險的客觀存在性要求企業的管理層必須創造性的建立財務預警指標體系,以期能及時發現和識別財務風險因子,進而在財務風險出現的萌芽階段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進企業的經營管理,從而有效防范和化解財務危機。
然而,當前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的研究存在兩大缺陷。一方面,相關研究集中在橫向剖析上,即籠統的研究企業在一定時期的預警指標體系,忽視了企業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時期財務風險的差異性;另一方面,相關研究所建立的指標體系過于復雜,實際操作性不強。這些缺陷也就導致當前的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無法準確而有效的識別風險,進而無法實現規避財務危機的目的。
下面,筆者將以企業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即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為線索,針對每個階段提出簡潔可行的財務預警指標體系,進而形成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的財務預警指標體系。
二、基于企業生命周期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的設計
1.導入期的財務預警指標體系
在導入期,企業初始投資資本不足,籌資渠道較窄,加之投資帶來的現金流具有滯后性而導致經營性現金流量無法在導入期大量流入企業,所以,企業在導入期最應該關注的不是收益性指標,而應關注現金流的通暢與否。另外,企業在導入期其形象尚未形成,因此應關注企業產品的質量和市場需求,努力打造企業品牌。
因此,企業在導入期的財務預警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以下指標:
(1)定性指標。在導入期,企業需要關注的定性指標主要包括企業籌資渠道的通暢性,所進入行業的景氣度,產品的質量等。
(2)定量指標。在導入期,企業主要關注的定量指標是現金狀況預警指標。
現金狀況預警指標主要包括現金短缺率、現金保障倍率。其中,現金短缺率=(標準現金置存量-實際現金置存量)/標準現金置存量,該指標說明了與企業標準現金置存量相比,當時所短缺的現金及其程度。該指標數值越大,說明企業的現金短缺程度越高,現金流出現了問題。而現金保障倍率=當前現金流入/(支付相關生產成本+支付相關費用+增量投資額等),這個指標小于1時,說明企業現金處于短缺狀態,此時出現財務危機的概率較高。
2.成長期的財務預警指標體系
在成長期,企業資產規模開始擴大,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比較充足,同時企業的籌資渠道也會有所增加,用于研發、擴大生產能力以及市場占有率等資本性支出較多,企業仍然需要較多的現金投入,因此,企業的現金流的通暢性仍是重點關注的對象。另外,企業在成長期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銷售收入和銷售利潤的增加。但是,這種增加必須建立在企業審慎利用信用政策的基礎上。
因此,企業在成長期的財務預警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以下指標:
(1)定性指標。企業需要關注的定性指標主要包括市場份額增長的快慢、現金流的通暢性、市場集中程度、企業信用政策的寬松程度等。
(2)定量指標。①成長性指標。成長性指標主要包括銷售收入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權益增長率,這些指標越大,說明企業的成長速度越快,財務危機的可能性越小。②資產營運能力的指標。資產營運能力的指標主要包括總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等。這些指標越大,說明企業資產的利用效果越好,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越小。③現金狀況預警指標。現金狀況預警指標主要包括現金短缺率、現金保障倍率. 現金短缺率越小,現金保障倍率越大,企業現金流斷裂的可能性越小,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也越小。
3.成熟期的財務預警指標體系
在成熟期,市場競爭開始加劇,企業發展速度明顯變緩,銷售收入劇增,企業的資金十分充足,此時企業的現金流的通暢性已不是重點關注的對象。企業在此時應在關注該行業利潤率的平穩程度的基礎上,適度進行多元化投資,力爭發現新的利潤增長點。
因此,企業在成熟期的財務預警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以下指標:
(1)定性指標。定性指標主要包括市場集中程度、該行業的市場前景、管理層官僚化程度等
(2)定量指標。①盈利能力指標。盈利能力指標主要包括銷售凈利率、資產報酬率。二者是反映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指標。如果該指標較低或持續低下,就說明企業已逐步喪失競爭能力。②投資收益能力指標。投資收益能力指標主要包括年投資收益率和年投資回收率,其中,年投資回收率=(投資凈利+折舊)/投資總額。二者越大,說明企業的投資成效越好,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越小。
4.衰退期的財務預警指標體系
在衰退期,企業原有投資項目萎縮,企業的市場份額也日益縮小,企業運營能力大幅度下降。此階段企業應該精簡機構,節約成本支出,同時不斷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1)定性指標。定性指標主要包括機構的臃腫程度、成本的可壓縮性、現存業務的可持續性等。
(2)定量指標。①新增投資收益能力指標。新增投資收益能力指標主要包括新增投資投資收益率和新增投資回收率,二者越大說明企業投資于現存業務之外領域的效果越好,企業財務危機發生概率越小。②償債能力指標。償債能力指標主要包括資產負債率、逾期負債率、本息償付倍率等指標。其中,資產負債率和逾期負債率越高,說明企業的償債能力越差,發生財務危機的概率越高。本息償付倍率=息稅前利潤/(利息+到期債務本金/1-所得稅稅率),如果該指標>1,基本能說明企業在到期還本付息方面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其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就較小。
參考文獻:
[1]曾鳴.企業財務預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2]張有棠.財務預警系統管理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張佳,蔡曉旭,淺析企業財務預警指標評價體系的建立. [J].會計與審計,2006,(2)
[4]王雪梅.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的財務戰略選擇.[D],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