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關于會計核算質量提出了明確要求,實際操作中因會計計量、確認、記錄等方面出現的錯誤造成的會計差錯,特別是重大差錯若不及時、正確地更正,不僅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而且可能誤導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使其做出錯誤的決策或判斷。因此必須源頭堵塞漏洞、正確核算,完善會計管理,防范資金風險,是保障企業安全、穩健發展的有力保證。
一、會計差錯產生的原因
會計差錯產生的原因很多,以下幾種是常見的原因。
1.會計確認環節產生的會計差錯
(1)與權責發生制確認時間基礎不符的會計差錯,例如:提前或推遲確認收人或不確認實現的收入,在期末應計項目與遞延項目未予時調整。
(2)與真實性不符的會計差錯,如:企業對某項建造合同本應按建造合同規定的方法確認營業收入,但該企業按確認商品銷售收人的方法確認收入。
(3)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劃分差錯。例如:企業將發生的工程人員工資計入了當期損益,屬于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的劃分差錯。
(4)賬戶分類錯誤。例如:企業購入的五年期國債,記入了短期投資,少計提累計折舊,從而虛增當期利潤。
(5)濫用會計政策變更和會計估計變更。例如:企業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時,為達到調節利潤的目的,采用不當方法,或確定不當比例。濫用此兩項變更應當作為重大會計差錯進行會計處理。
2.會計計量環節形成的會計差錯
(1)與實物數量不符的會計差錯。例如:對發出材料的計量不準確,導致期末存貨出現盤盈或盤虧現象,從而使會計報表發生錯報。
(2)與計量基礎前后期不符的會計差錯。例如:接受捐贈或盤盈的固定資產,是以歷史成本計價還是以現行市價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計價等。
(3)會計估計錯誤。例如:企業在估計某項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時,多估計或少估計了預計使用年限,從而造成會計估計錯誤。
3.會計記錄造成的會計差錯
(1)操作性錯誤,即財務人員操作不當出現的錯誤,如:按錯計算器鍵、眼誤或筆誤等、復寫下聯字跡不清等造成的錯認。
(2)技術性錯誤,即財務人員由于對財務工作的不熟練而造成的會計差錯。
(3)習慣性錯誤,如將6的上面寫的太短而被錯認為“0”等。
4.其他原因造成的會計差錯
例如:由于財務人員責任心不強造成的錯記借貸方向、錯記賬戶等會計差錯。
二、會計差錯的查找
在日常的會計核算中,發生差錯的現象時有發生。如果發現錯誤;一是要確認錯誤的金額;二是要確認錯在借方還是貸方;三是根據產生差錯的具體情況,分析可能產生差錯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查找方法,便于縮短查找差錯的時間,減少查賬工作量。
1.順查法(亦稱正查法)
順查法是按照賬務處理的順序,從原始憑證、賬簿、編制會計報表全部過程進行查找的一種方法。即首先檢查記賬憑證是否正確,然后將記賬憑證、原始憑證同有關賬簿記錄一筆一筆地進行核對,最后檢查有關賬戶的發生額和余額。這種檢查方法,可以發現重記、漏記、錯記科目、錯記金額等。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查的范圍大,不易遺漏;缺點是工作量大,需要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在實際工作中,一般是在采用其他方法查找不到錯誤的情況下采用這種方法。
2.逆查法(亦稱反查法)
這種方法與順查法相反,是按照賬務處理的順序,從會計報表、賬簿、原始憑證的過程進行查找的一種方法。即先檢查各有關賬戶的余額是否正確,然后將有關賬簿按照記錄的順序由后向前同有關記賬憑證或原始憑證進行逐筆核對,最后檢查有關記賬憑證的填制是否正確。這種方法的優缺點與順查法相同。所不同的,由于某種原因造成后期產生差錯的可能性較大。
3.抽查法
抽查法是對整個賬簿記賬記錄抽取其中某部分進行局部檢查的一種方法。當出現差錯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分段、重點查找。將某一部分賬簿記錄同有關的記賬憑證或原始憑證進行核對。還可以根據差錯發生的位數有針對性地查找。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范圍小,可以節省時間,減少工作量。
4.偶合法
偶合法是根據賬簿記錄差錯中經常遇見的規律,推測與差錯有關的記錄而進行查找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漏記、重記、錯記的查找。
三、會計差錯的應對措施
會計差錯一經查找出就應立即更正。由于差錯性質不同,發現的時間有先有后,所以采用的更正方法也有所不同。現將通常更正錯誤的幾種主要方法有:
1.劃線更正法
在填制憑證、登記賬簿過程中,如發現文字或數字記錯時,可采用劃線更正法進行更正。在劃線時,如果是文字錯誤,可只劃銷錯誤部分;如果是數字上錯誤,應將全部數字劃銷,不得只劃銷錯誤數字。劃銷時必須注意使原來的錯誤字跡仍可辨認。更正后,經辦人應在劃線的一端蓋章,以示負責。
2.紅字更正法
在記賬以后,如果在當年內發現記賬憑證所記的科目或金額有錯時,可以采用紅字更正法進行更正。所謂紅字更正法,即先用紅字填制一張與原錯誤完全相同的記賬憑證,據以用紅字登記入賬,沖銷原有的錯誤記錄;同時再用藍字填制一張正確的記賬憑證,據以登記入賬,這樣就把原來的差錯更正過來。應用紅字更正法是為了正確反映賬簿中的發生額和科目對應關系。
3.補充登記法
在記賬以后,發現記賬憑證填寫的金額小于實際金額時,可采用補充登記法進行更正。更正時,可將少記數額填制一張記賬憑證補充登記入賬,并在摘要欄注明。
綜上所述,企業日常的會計核算管理和經營過程中,填制會計憑證和登記賬簿等操作環節,要注意其有效、合法性,手續及時完備,切實依法履行職責,對可能出現一些差錯,切忌生搬硬套,出現差錯要應及時采取措施予以補正,合規經營,規避法律風險,要從具體的實際工作出發,采用靈活的方法,進行正確的賬務處理,確保企業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障企業資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