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開設會計課程的面很廣,涉及的會計課程也較多,對會計課程的考核越來越重視;但是目前高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課程考核做法不太合理,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應通過增加考核頻率、采取靈活的考核方式、重視平時成績等角度完善高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課程考核。
[關鍵詞] 非會計專業 會計課程 考核機制
一、高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考核的作用
在高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課程教學活動中,課程考核是重要的環節之一,這一環節至少具有以下作用:第一,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課程考核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在大學階段,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相關的理論知識是一個合格大學生的基本要求,而人都有一定的惰性,通過課程考核,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更明確,可以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第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對學習內容,教學時明確它們在會計實務中的重要性,也是課程考核的知識點,引導學生重視并有針對性的學習;對學習態度,如果教師宣布到課情況、回答課堂問題的態度及準確性、作業的認真程度等在一門課程的總成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這將引導學生不曠課并認真聽課、自覺主動參與課程教學活動。第三,促使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通過考試不僅可以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以考核教師的教學情況。一道題如果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完全做對,那就要分析是不是教學內容安排不合適,教學方法不合理;另一方面,對考試成績差的學生可以單獨溝通和交流,這對提高教學效果是很有益的。
二、當前高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考核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考核現狀:一是考核成績以期末卷面成績為主;二是考核方式主要采用開卷,只進行筆試;三是考核的題型一般有選擇題、判斷題和業務題。由此可以看出當前高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考核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考核次數少不利于督促學生重視日常學習。一個學期一門課程進行一次或兩次考核太少了,不利于督促學生重視日常學習。有的學生平時逃課曠課,得過且過,臨考核前臨時抱佛腳,應付性的突擊學習,基本上是為了考試而學習。
2.只進行筆試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現在就業競爭非常激烈,用人單位在錄用員工時往往要進行面試,在面試時通過學生的回答來評價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和綜合素質。高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在競聘時也將被要求回答各種問題,由于在校期間只進行筆試,口頭表達能力沒有得到較好訓練,這對他們是不利的。
3.考核的題型少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全面能力。每次兩個小時左右的考核時間較短,能做的題目、題型都是有限的。比如《成本會計學》課程,要想考一條比較完整的計算題都比較困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全面能力是不利的。
三、完善高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考核的思路
高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開設一定的會計課程的根本目的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所開設的會計課程的考核應服從這一根本目的。完善高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考核的思路如下:
1.增加考核頻率。平時學完一定內容后的一兩周內進行一次考核,學期末再進行一次總考核。比如《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當學完流動資產、長期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財務會計報告后分別進行一次考核,最后進行課程總考核。學生的任務是學習,這樣做的目的是督促學生平時不斷地學習,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需要注意的是,考核的頻率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應根據不同專業、不同會計課程的特點設置。
2.采取靈活的考核方式。一是考慮采取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的方式,對于客觀題采取閉卷方式,而對于主觀題則采取開卷方式。有的課程需要學生掌握一些概念性、原理性的知識,開卷考核方式有利于促使學生去記憶這些知識。有的課程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比如《成本會計學》課程需要學生會計算成本,這樣采用開卷考核就比較合適,因為出一條成本計算方面的題目,給學生翻書看也不會找到現成答案,學生必須運用所學知識才能完成題目。再比如《財務分析》,出一條案例分析題,學生如果不運用所學知識是無法完成分析任務的。對于既需要學生掌握概念性、原理性的知識,又需要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課程,采取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的方式是比較合適的。二是考慮采取筆試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對于要求學生掌握實際操作技能的課程,可以考慮在進行筆試的基礎上,增加實際操作方面的考核。《會計學基礎》、《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學》、《會計電算化》等課程都應增加實際操作方面的考核。三是采取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在筆試的基礎上增加口試考核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與別人交流的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小問題,讓學生抽簽回答,學生在回答過程中口頭表達能力得到相應提高。
3.課程成績的評定。課程成績由平時考核成績和期末考核成績構成,在增加考核頻率的情況下,平時考核的成績在一門課程的總成績中應占到較大的比重。比如平時考核成績占60%,期末考核成績占40%。平時成績占較大比重可以促使學生更加重視平時的學習,而平時學好了,所學課程也就學好了,到期末考核時自然就心中有數。此外,若采取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筆試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兩部分考核成績所占的比重應分別為50%,這樣才能讓學生重視應該掌握的知識,全面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參考文獻:
[1] 鄭建偉,王國洪:《會計制度設計》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進和完善[J].會計之友,2010(1)
[2] 段貴珠,馬建華: 會計課程形成性考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
[3] 王愛清:淺析地方高校學生成績考核評價方法[J].中國集體經濟,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