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經濟增長受到資源和環境的瓶頸約束的當今世界,全球逐步意識到低碳經濟這一經濟模式的重要性。企業作為低碳經濟的主體,有義務承擔相應的企業社會責任。據此,本文分析了低碳經濟下企業社會責任的必要性,在探討其在低碳經濟下的含義界定及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低碳經濟視角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對策。
[關鍵詞]低碳經濟 企業社會責任 可持續發展
一、低碳經濟下企業社會責任的必要性
近年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標志,旨在通過技術和制度創新實現經濟社會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低碳經濟”新模式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歐盟、日本、美國等已先行一步,積極開發可再生能源和清潔技術,出臺各項政策,大幅度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和化石能源消費量。與上述發達地區相比,我國單位GDP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6倍、印度的2.8倍,單位GDP污染排放量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十幾倍,勞動生產率卻是他們的幾十分之一。中國人均GDP在400~1000美元時出現了發達國家人均GDP3000~10000美元期間出現的嚴重污染。我國的企業能源消費更是處于“高碳消耗”狀態,加上中國的化石能源占總能源數量的92%,其中煤炭要占68%,電力生產中的78%依賴燃煤發電,而能源、汽車、鋼鐵、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產業的加速發展,就使得中國成為“高碳經濟”的典型代表。隨著我國工業化的高速發展,碳排放量必然增加,企業和國家面臨生態變化與全球低碳經濟發展的巨大挑戰,因此,在我國加速發展低碳經濟是扭轉環境惡化趨勢、實現可持續發展、參與國際競爭的內在要求。
嚴峻的環境問題促使中國的環境保護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因此,企業必須在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采取企業社會責任戰略,以滿足相應的社會需求。一方面,企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是為了獲取相對于競爭對手較為有利的地位與發展潛能,根據環境變化和自身能力對資源運用做出全局性、策略性的規劃,以實現企業在符合低碳經濟要求的前提下追求長期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另一方面,在由傳統的經濟模式向低碳經濟模式轉變的過程中,市場調節和政府干預在解決環境資源問題上都存在著各自的缺陷。而企業社會責任是市場調節和政府干預以外的第三種力量,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自律作用、廣泛滲透作用和持久激勵作用,從而使其在解決企業的外部性、推進低碳經濟發展方面具有獨特的效果。因此,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發展低碳經濟的主體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是低碳經濟發展的基礎。
二、低碳經濟視角下企業社會責任的界定
1.經濟責任
企業經濟責任是指企業生產社會需要的商品或服務,并以社會可接受的公平的價格銷售出去,獲得經濟利潤。低碳經濟要求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把環境效益擺在重要的位置,因此,低碳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經濟責任不能只是追求利潤的多少,同時也要考慮企業的投入、產出對環境的影響,注重經濟增長與環境、能源的平衡,生產符合低碳經濟的消費品,對消費者、供應商、環境負責。并且它可以通過履行應有的企業社會責任,生產低碳產品,不斷提高企業的社會形象,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減少運作成本,增加企業的盈利,同時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企業適應新型的經濟增長模式提供經濟基礎。
2.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是指企業遵守法律,按照規定的游戲規則運行。在Carroll(1991)提出的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說中他指出“遵紀守法”是企業的第二個社會責任,經濟和法律都是基本的社會責任或者說是必須履行的責任。由于社會是一個利益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的共同體,企業作為“社會公民”的一員,在社會面臨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的當今社會,企業有責任遵循國家有關保護環境、合理使用資源的法律和行政法規,嚴格按照規定進行低碳生產,為社會提供符合要求的低碳安全產品。
3.生態責任
低碳經濟的實質是通過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等進行產業結構和制度的創新,最終解決環境和人類社會的利益沖突,保證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然而,在當今世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卻面臨著嚴重的威脅,隨著全球人口和能源需求的不斷擴大,能源的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其危害不斷為人們所認識。在此背景下,企業作為低碳經濟的履行者和被影響者必須承擔相應的生態責任,通過技術創新、新能源開發等手段盡可能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生態環境。
4.道德責任
道德責任包含那些顧客、員工、股東、社區認為是公平、公正的東西,或者符合尊重(或保護)利益相關者道德權益的規范、標準、期望等。道德責任包括所有沒有法律依據但是被社會支持的規范。低碳經濟的發展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在發展初期其要求可能與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標產生矛盾,而企業對有關規定的履行只是最底層的轉變,而道德觀念在對企業行為的指導上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因此,企業在履行最低層面的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之外,同時應該關注期望層面的道德責任,自覺研發和推廣低碳能源技術并在此過程中保證利益相關者的道德權益,保證將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
三、低碳經濟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現狀
1.缺乏理念支持
目前我國企業在環境責任承擔方面,無論是在觀念上還是在實踐行動上,仍處在被動狀態,經常是迫于政府環境法規、社會輿論以及產業鏈合作方壓力才考慮承擔企業責任的問題。主要原因是企業沒有處理好經濟利益與承擔企業責任的沖突,多數企業更傾向于追求短期利潤最大化而不是長期利潤,因而不愿自覺承擔環境責任。
2.模式轉變緩慢
傳統經濟模式是一種“資源—產品—污染排放”所構成的物質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在這種模式中,企業為了獲得經濟利潤越來越高強度把地球上的物質和能源開采出來,在生產加工和消費過程中又把污染和廢物大量地排放到環境中去,對資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過把資源持續不斷地變成廢物來實現經濟的數量型增長,導致了許多自然資源的短缺與枯竭,釀成災難性環境污染后果。
3.法律、法規不健全
強制企業承擔低碳經濟環境下的法規政策不是很完善,企業在執行過程中容易鉆空子。同時,消費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對企業行為的監督微乎其微,許多利益相關者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與執行與自己無關,社會上這一觀念的缺失使企業更容易逃避來自道義上的譴責而忽視自身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四、低碳經濟環境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對策
1.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理念
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理念使其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仍然是將企業經營理念停留在追求公司利潤最大化的認識上,忽視了低碳經濟環境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因此,企業應該強化更新觀念。首先,企業領導層應具備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觀念,將低碳責任意識貫徹落實到企業的每個環節。其次,企業有責任使員工認識到低碳經濟的重要性,改變企業承擔低碳企業責任與我無關的錯誤觀念,提高全體員工的責任意識和擔負相應責任的能力,并將員工的低碳責任意識及行為作為考核員工績效的一個指標。從而使企業在各個層面為低碳責任的承擔奠定基礎。
2.創立低碳營銷模式
環境惡化、氣候反常、全球性流行性疾病頻發等關乎人類發展的問題使人們意識到環境保護與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于是低碳經濟逐步成為人們經濟生活的主題。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提升,其消費行為也正在逐漸過渡到“低碳消費”的模式,消費者對低碳產品的訴求越來越多。因此,企業由傳統的營銷模式向低碳營銷模式轉換具備了轉換基礎,同時也是企業適應新經濟時代的基本需要。在新營銷模式下,首先,企業建立以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的企業營銷觀念,從關注“客戶需求”轉換到“客戶合理需求”挖掘和滿足客戶的“合理需求”,削減甚至放棄客戶的“非合理需求”。其次,在營銷內容方面,要改造高談產品為低碳產品,改造高碳服務為低碳服務。再者,在營銷方式方面,企業根據自身特點可以選擇辦公無紙化,生產彈性化,銷售網絡化,產品可循環利用的方式,盡最大可能的減少碳排放和碳污染。
3.建立企業社會責任監管和信息披露制度
目前,我國許多企業進行低碳經濟生產只是單純的關注低碳新產品、新設備、新工藝的等硬件創新,而忽視了注入企業碳排放的評估、監測體系的建設,這使得企業在承擔責任時缺乏一定的企業內部監管和評價機制,而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良好保證。因此,企業可以通過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低碳經濟下企業社會責任實施戰略,除保證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技術的合理利用外,這些部門也應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利用適當的標準來評價公司決策是否對環境有較大影響,新建項目是否是低碳排放的,并負責監督企業日常的經營決策和生產是不是嚴格按照企業制定的低碳標準和環保標準執行的。
參考文獻:
[1]陳智,徐廣成.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視角的實證分析[J]. 軟科學,2011,(4)
[2]宋煜,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思考與實踐管理[J]. 江西社會科學,2011,(2)
[3]洪旭,楊錫懷. 企業社會責任研究綜述[J]. 中國商貿,2011,(12)
[4]趙文英,郭曉明. 基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研究[J]. 財會通訊,2010,(24)
[5]陳文軍,樂燁華.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視角的企業社會責任[J].財會通訊,2010(03)
[6]金樂琴.中國如何理智應對低碳經濟的潮流[J].經濟學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