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定和特征。但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不是萬能的,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的特點。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發揮還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宏觀調控作為政府調節經濟的一項重要職能, 能夠達到促進市場發展的目的。只有堅持市場經濟與宏觀調控的充分結合,才能保證國民經濟健康、有序、高效的發展。
[關鍵詞] 市場經濟 宏觀調控政府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市場成為調節經濟運行的基礎性機制,同時它并不排斥宏觀調控的作用。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的關系,才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彌補和糾正市場缺陷,保證和促進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 是宏觀調控的有效性的集中體現。
一、市場經濟的弊端
市場經濟是按等價原則進行交換的經濟,它遵循的是價值規律,在交換中竭力維護和追求利益最大化,這是市場經濟一切規律的根本出發點。市場經濟又內生一套競爭機制,實行優勝劣汰,而市場對金錢的貪欲,造成了人對物的崇拜,出現了人和勞動本質的“異化”現象?!皢蝹€人隨著自己的活動擴大為世界歷史性的活動,越來越受到對他們來說是異己的力量的支配……受到日益擴大的、歸根結底表現為世界市場的力量的支配。” ( P89)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進一步指出: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力量表現為它在消滅民族的狹隘性、促進人的普遍流動和發展人的能力的同時,又使人成為市場體系的附屬物,貿易和交換的自由反而剝奪了人格自由。
二、宏觀調控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體制始終朝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標模式發展。市場經濟的最大優點就是能使經濟資源在微觀層次上得到最佳配置。然而微觀層次上的企業,其視野總是停留在自身的利益上,往往會忽視社會整體利益,企業之間的盲目競爭必然會導致社會經濟的其他問題出現,這種現象經濟學上稱作市場失靈。市場失靈通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并需要國家進行宏觀調控。
1.市場機制只能反映現有的生產與需求結構,不能有效反映國民經濟發展的長遠目標和結構。市場上微觀經濟決策主體的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因而有其完全獨立的利益和目標,這些眾多的利益和目標,必定因其主體上的差異而各不相同,并且與社會利益和長期目標難以吻合,這就要求政府制定中長期的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來加以協調。
2.自由競爭的結果往往導致壟斷產生,而壟斷產生又影響市場調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是一種無可厚非的正?,F象,正是由于競爭,社會經濟的發展才有動力。然而,既有競爭,有些市場主體就會不擇手段,無視紀律。過度競爭的結果是抑制競爭,影響經濟環境的正常運行,這就需要國家在宏觀層次上給予約束、制止和治理,為正當的市場競爭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3.市場經濟中存在著嚴重的收入分配不均和兩級分化現象,容易導致社會矛盾和沖突,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即使市場競爭能相對有效地解決資源配置問題,隨之而來的分配格局卻不一定是公平的,從而會形成收入差距,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社會目標。然而,市場不可能自動地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依靠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來保持社會分配的相對公平。
三、實施宏觀調控的問題與目前對策
黨的十四大以后,我國的經濟體制由商品經濟逐步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在這新舊體制轉換階段,兩種體制發生碰撞,各項改革不配套,尤其是政府職能轉換的滯后,“條塊分割”尚未得到實質性的改變,盡管在《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頒布以后,在減少行政干預、下放權力等方面作了努力,但宏觀調控仍步履艱難,處于被動境地,當務之急需采取以下對策:
1.理順行政隸屬關系,解決好“條塊分割”矛盾。在市場經濟體制有關聯的要素市場中,舊體制遺留下來的是“條塊分害”局面,一部分效益高的企業上收中央,實行垂直領導和管理,一部分效益不高的企業在地方,實行塊塊領導和管理。為有效實施宏觀調控,應首先理順行政隸屬關系,除礦山、能源等大型企業外,都應下放地方,便于統一調控。
2.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徹底還權于企業,斬斷行政干預,則直接調控轉變為間接調控?,F在是政府職能轉變滯后,直接影響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有效地實行調控,主要原因是:(1)多年來計劃體制的框架,習慣于對企業直接發號施令,一時難以適應新形勢;(2)政府職能部門多,步子不協調,缺乏統一的指揮系統。工商、稅務、財政、銀行、審計等政出部門,相互沖撞、政策前后不連貫、政策變動頻繁,即不穩定,又不協調,給宏觀調控帶來困難;(3)政治體制改革步子緩慢,與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不適應?;谏鲜鲈颍仨毤涌煺毮艿霓D變,徹底進行改革。
3.掌握好對市場經濟宏觀調控的力度。加強宏觀調控,培育市場體系,轉換企業經營機制,三位一體構成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部內容。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是發展市場經濟、培育市場體系的微觀基礎;加強宏觀調控的本質在于強化國家對整個經濟發展方向的控制能力;宏觀調控的力度是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程度而變化的。在當前,首先要從基礎做起,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政府轉變職能,真正把企業推向市場,繼而建立起完善的市場體系,不僅有商品市場,而且要有資金市場、人才市場、房地產市場等要素市場,為發展市場經濟創造良好的環境;當市場經濟發展起來之后并出現蕭條或膨脹的時候,就必須加要強宏觀調控的力度,利用各種調控手段,創造有利條件起動蕭條的市場,使市場繁榮而穩定的發展,消除市場給人民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1 卷[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2]凌 照1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與國家干預度[ J]1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2006, ( 7 ): ( 23- 25 )1
[3]吳齊林1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導論[M ] 1 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