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集團的經濟活動在創造收益的同時,也需要向國家繳納稅收,將一部分利潤上繳給國家。所謂納稅籌劃是指通過對涉稅業務進行策劃,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納稅操作方案,從而達到節稅的目的。有效地利用納稅籌劃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實現集團價值最大化的目標。本文通過闡述企業集團的特征,探討其納稅籌劃的理念與策略。
[關鍵詞]企業集團 納稅籌劃 策略
企業集團是以總部為核心,眾多有著相同利益的機構為經營點的一種高級組織形式的企業,多個具有共同經濟利益的企業單位組合在一起,以資本、技術和產品作為聯結紐帶。企業集團納稅籌劃不僅能為集團整體減輕稅收負擔,增加集團的利潤,而且對企業集團的經營、投資及籌資活動進行的涉稅活動也是集團財務戰略的重要部分。
一、企業集團簡述
企業集團是一種以大企業為核心、規模巨大、多角化經營的企業聯合組織或企業群體組織,它們以經濟技術或經營聯系為基礎、實行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領導體制。集團各組織是按照總部經營方針進行重大業務活動,或者雖無產權控制與被控制關系,但在經濟上有一定聯系的企業群體。
企業集團具有以下三個特征:第一,企業集團是多個法人組織構成的企業聯合體,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然而由于對產品、資金或者技術等方面存在相互依賴性,這些不同的法人組織聯結成了一個企業集團;第二,企業集團是一個多層次的經濟組織,其往往是通過兼并、控股、投資等方式形成的,連接它們的基本紐帶是資本。一般而言,可以將企業集團劃分為母公司(核心層)、子公司(緊密層)及一些部門機構(半緊密層)等;第三,企業集團是通過眾多紐帶聯結在一起的組織。資本、人事、財務、技術等因素將這些組織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二、企業集團納稅籌劃理念
1.依法籌劃
任何納稅籌劃行為,其產生的根本原因都是經濟利益的驅動,即經濟主體為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納稅籌劃必須在合法條件下進行,應該以不違反國家現行的稅收法律、法規為前提,否則就會成為稅收違法行為。納稅籌劃的合法性是企業集團進行納稅籌劃的基本理念,其所采用的手段必須是符合現行稅收法律的,不能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沖突。納稅籌劃實質上是利用了稅法的不完善或者稅法的漏洞來進行籌劃。企業集團的納稅籌劃必須是合法行為,必須以守法意識出發,以節稅為目的,實現企業集團組織結構的內部優化以及集團資源的配置,促進企業集團戰略目標的實現。
2.納稅一體化
企業集團是多個法人組織構成的聯合體,多數成員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和相應的民事權利,各個成員的目標是統一的,即獲取經濟利益。各成員企業應該注重配合,以企業集團的全局觀念為指導,力求實現集團資源整合和協同效應,保障企業集團的整體利益。也就是說,企業集團在母公司的統一協調下,遵循集團的整體利益,從全局的角度考慮如何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來實現節稅目的。
3.成本效益原則
企業的任何決策行為都是建立在該行為給企業帶來的收益大于其實施成本的基礎上,納稅籌劃的實施有利于實現企業集團的整體財務目標。因此,企業集團在進行納稅籌劃之前,需要結合集團內部的情況進行成本效益分析,考慮納稅籌劃的可行性,在確保低成本高收益的情況下在法律許可范圍內實施納稅籌劃。同時,企業集團在選擇納稅籌劃方案時,除了要考慮降低納稅成本之外,還要考慮到由于籌劃方案實施可能引發的其他費用的增加,在綜合考慮之后,采取最適合的納稅籌劃方案來給企業集團帶來真正的收益和最大的經濟利益。
三、企業集團納稅籌劃策略
1.設立核心控股公司和財務中心
企業集團是個多層次多機構的聯合體,由于集團內部各個企業所處的行業地位和適用的稅收法則不同,課稅對象不一,稅率也高低不一,還可能存在享受減免稅的企業等。這樣母公司可以通過財務決策來平衡集團的稅負,降低整體的稅負成本。比如,將母公司設立在經濟特區或者是能夠享受稅收優化的高新技術開發區;通過規模擴張,對虧損企業進行兼并收購,這樣能夠享受盈虧抵補的好處。
對企業集團而言,財務中心扮演著資本集中地的角色,其承擔著企業集團的財務風險。一方面可以享受財務集中所帶來的費用節約效應,另一方面可以享受其為集團帶來的稅收利益。如將企業集團財務中心設在稅收協定網絡較發達的區域,不僅能夠享受借貸款免征的好處,還能將大量利息收入通過財務中心得到籌劃和分配,可以取得抵免稅款或延緩納稅的效果。
2.稅負轉嫁
稅負轉嫁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為了減輕自身的稅收負擔,通過對銷售商品的價格進行調整,將稅收負擔轉嫁給他人承擔的經濟活動。通過轉嫁籌劃能夠實現降低稅負高收益的目標。
稅負轉嫁是通過對商品購銷過程中價格的控制而將稅負轉嫁給他人,其行為實際上與稅法無關,但是可以達到節稅效應。稅負轉嫁行為并未侵害國家利益,亦不構成違法行為。因此,稅負轉嫁受到企業集團的普遍青睞。稅負轉嫁常用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提高企業集團商品或生產要素的價格,向后轉嫁給商品或生產要素的購買者,例如通過高價格將商品向后轉嫁給購買者,以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企業集團的利潤,進而降低應納稅費。二是通過壓低商品或生產要素進價,向前轉嫁給商品或生產要素的提供者。
3.內部轉移定價策略
內部轉移定價,是企業集團根據其經營戰略目標,通過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來實現。所謂關聯企業,是各自有著獨立法人資格但彼此又有某種相關利益關系的企業。轉移定價策略是通過在關聯企業之間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專門技術、資金借貸等活動時所確定的集團內部價格。它不受市場供求決定,主要服從于集團整體利益的要求。互惠定價本身可能蘊含多重目的,為減輕稅負而采用的互惠定價,是關聯企業之間通過利潤轉移,達到降低集團整體稅負的手段。
參考文獻:
[1]張英明,《企業集團納稅籌劃歷年及策略研究》,現代經濟,2008.07
[2]王靜.李鐵軍,《企業集團稅收籌劃分析》,財會月刊,2003.09
[3]杜永奎,《企業集團納稅籌劃問題研究》,經濟研究導刊,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