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分析了寧德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現狀和構建寧德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不利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寧德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的指導思想、基本策略以及具體實施方案。
[關鍵詞]寧德港 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構建
一、構建寧德市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意義
寧德港地處福建省東北部的寧德市境內,海峽西岸經濟區東北翼,鄰近臺灣海峽國際主航線,與臺灣省隔海相望,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寧德市沿海海闊港深,大陸海岸線長1026km,島嶼海岸線長396km,有大小港灣29個,其中三都澳港闊水深,泊穩條件好,深水岸線資源豐富,具有大規模發展港口運輸業、臨港產業和旅游業的自然條件,是我國東南沿海具有較大開發潛力的天然深水港灣之一。
寧德最大的優勢在于港口,要把寧德市港口的優勢充分發揮好,就要拓展港口的腹地。如果沒有廣闊的腹地,僅靠目前寧德的貨物,再大再好的港口,也沒有什么意義。相反,港口碼頭作業區越大越完善,所造成的浪費也就越多越大。所以,建設寧德市港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著眼于“大港口、大交通、大腹地、大循環、大發展”的長遠發展要求,是寧德市“十一五”建設規劃的主要內容,也是“十二五”建設規劃的重要目標,對于寧德市的快速崛起和跨越式發展意義重大。
二、寧德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現狀
寧德市作為海西經濟區東北翼水陸交通樞紐目前正在加快鐵路、高速公路等的規劃建設,中海油石化企業落戶寧德臨港產業區,將進行輸油管道的建設。港口內陸與港口銜接,為寧德港客貨內陸集疏運創造了便利條件。在海洋航線集疏運上,除原油船和礦石船進港航道外,寧德港距太平洋西海岸國際航線較近,在無限航區遠洋航線上的主力原油船和主力礦石船可自由航行。三都澳港區以蕉城區、福安市為主要依托,寧德綜合交通網中的多條鐵路、國道G104、沈海高速、沈海高速復線及省道S201、S301、S302、S303和S304等主要交通線都在蕉城區及福安交匯并有專用鐵路線、公路專用線和輸油管道與港區連接;賽江港區主要依托沈海高速福安連接線、G104、省道S302和規劃連接港區的公路專用線;三沙港區以縣道X981和規劃的省道S201及連接港區的公路專用線為依托;沙埕港區依托福鼎市,在寧德綜合交通運輸網中主要有溫福鐵路、沈海高速、規劃的沈海高速復線和省道S201以及連接港區的公路等組成的交通網,便于港區客貨集疏運。
三、構建寧德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存在的不利因素
1.港口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還不強
由于寧德港口建設起步較晚,基礎設施非常薄弱,港口經營、管理水平不高,與我國沿海主要港口及周邊港口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港口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還不強,這主要表現在:第一,港口吞吐量增長速度落后于腹地經濟增長速度,沒能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第二,從近些年港口吞吐量統計看,港口吞吐量中進港的比重很高,進口量一般占總吞吐量的65%以上,部分年份達到75%左右,進出口不平衡現象比較明顯。另外,從分貨種統計看,進口的貨種主要為煤炭、成品油、水泥、鋼鐵、化肥農藥、糧食、機電產品等能源、工業制成品及生活必需品,而出口的貨種主要為金屬和非金屬礦石、礦建材料(砂石)等資源性產品,說明港口對寧德的機電產品、水產品、農副產品等優勢工農業產品出口未發揮應有的作用,使這些產品分流到鄰近港口出運。
2.地方經濟發展對港口的需求不足
寧德港雖然擁有非常好的建港水域條件,但其發展卻滯后于我國沿海主要港口和福建省沿海其他港口,除政策性因素和作為軍港外,地方經濟發展對港口的需求不足是制約寧德港發展的關鍵。目前,寧德市經濟發展水平在福建省處于相對落后的地位,其外向經濟水平不高,第一、二產業基礎薄弱,工業產品產量和產品層次不高,不能為港口發展提供大量貨源。據統計2006~2008年寧德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占全省的4.94%、4.94%和5.01%,人口占全省的9.22%,外貿進出口總額分別占全省的0.67%、0.77%和1.04%,說明寧德經濟與全省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受寧德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港口集疏運通道布局不完善、運輸能力不足等條件限制,港口服務范圍基本局限于寧德本地。
3.港口集疏運系統有待完善
首先體現在港口集疏運通道建設方面。一直以來,公路成為寧德港各港口首選的集疏運方式,從而形成了相對發達的公路集疏運通道。而鐵路和內河集疏運方式因缺少相應的支撐而變得相對落后。目前寧德港港口公路集疏運的比例占80%以上,集疏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配置不合理以及通道內鐵路、內河等運輸方式能力不足的問題日益突出。其次體現在港口樞紐綜合交通體系構建方面。目前,寧德港港口貨運樞紐普遍存在著集疏運線路連接站場的銜接不暢問題,使各交通方式聯運缺乏基礎設施上的無縫連接,且港口及其相關行業和部門之間、港口與外部接口之間還未形成統一的技術標準,在信息共享、統一管理方面還存在著不少障礙,與現代化運輸體系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4.港口基礎設施落后,服務功能單一
寧德港碼頭規模小,泊位分散,在全港38個泊位中1000噸級以下泊位占60%,其中300~500噸級泊位又占50%,并且大部分泊位都是通用件雜貨泊位,分散在不同地方;港口專業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低;缺乏高等級的疏港公路和港口鐵路專用線,港口集疏運系統不完善,腹地通道建設滯后于周邊港口;港口服務功能只停留在裝卸、搬運和堆存業務上,服務功能單一。
四、推進寧德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思考
1.指導思想
在全球經濟梯度轉移的過程中,寧德港能否接受經濟要素轉移,爭取到并把握好發展機遇,成為國內外港口大分工的一部分,提升自己在國內外港口中的位置,需要依靠方方面面的努力,通過增強港口綜合競爭力而實現。交通作為港口對外聯系的重要媒介,必須得以優先發展。寧德市構建以港口為核心的綜合交通體系是一件關乎寧德港以及寧德市區域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基礎性工程。
(1)空、公、鐵、管道協調發展,發揮整體功能和優勢
協調發展的綜合交通是支持寧德港發展的重要手段。在交通設施的規劃、建設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來真正發揮綜合交通優勢:一是按照距離和經濟要素,合理選擇出行方式;二是各交通線路媒介設施的協調;三是靜態交通與動態交通的協調;四是構建以樞紐為核心的交通銜接系統;五是通過管理設施進一步整合各類交通系統。
(2)適度超前發展
交通是港口對外發生作用的媒介,是港口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它把港口與其周圍的外部空間聯系起來,促成港口對外經貿往來,從而帶動城市的發展與進步。綜合交通體系的適度超前發展可以對港口空間結構產生引導性作用,促使其合理生長。
(3)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做到港口、城市、環境協調發展
科學發展觀要求促進港城互動發展、要求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以寧德港為核心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必須統籌寧德港與寧德市經濟社會的發展,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促進港口、城市、環境三者之間的協調發展。
2.推進寧德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基本策略
(1)加強市政府對交通的統一領導,建立寧德市交通委員會
在中央統一政令的前提下,由市政府建立有效的城市交通行業管理體系。當前,由于管理分散,體系內部不銜接,亟需建立高層次的決策機構——城市交通委員會,從管理單一運輸方式轉變為管理5種運輸方式,統一制定城市交通發展戰略,集中管理和指導以港口為核心的城市交通建設,協調交通運輸在國土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產業優化布局、城市化發展、國際貿易發展、能源開發優化配置、水資源合理利用、國家安全等各領域的關系,保證重大交通決策得以實施,保障港口的交通樞紐地位。
(2)建立科學的綜合交通規劃制度
寧德港綜合交通體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要建立綜合交通體系,并使之不斷完善和提高,必須全面進行五大交通系統的對比分析論證,做好港口綜合交通體系的規劃。在港口總體規劃中,應吸納城市交通、鐵路、市政規劃專業團隊參與,立足港口,強化港口樞紐與外部交通體系以及樞紐內交通體系的構建。
(3)港口與城市協調發展
在進行港口城市規劃時,應按照科學發展觀切實做好港口樞紐規劃、深水岸線規劃及臨港產業規劃,使其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并及時對規劃動態完善,保持與城市發展相適應、保證港口配套設施條件和港口可持續發展;而港口在進行規劃時也應全面考慮廣泛的城市活動,把港口作為城市對外交通設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滿足城市擴張、產業發展、環保和居民生活等的需要,正確處理老港改造和新港區開發與城市拓展的土地利用協調關系,建立完善港口控制性詳細規劃、集疏運系統專向規劃等相關規定,實現港口與城市規劃的全面對接。港口在進行集疏運設施建設時要有預見地、有計劃地協調與城市內外交通的關系,港口集疏運道路、鐵路、管道等設施建設應按照港口發展合理劃分階段,對城市交通設施建設提出流量、流向、時間分布、效率、能力、拓展空間等量化要求,使港口集疏運系統和交通樞紐建設達到系統最優目標。
(4)利用現代物流理念,合理引導交通需求
隨著現代物流的興起,港口在物流中的核心與樞紐地位逐漸顯現。港口的發展正由傳統的貨物運輸模式向第三方物流中心轉變,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拓展現代化物流分撥功能,形成物流配送和綜合運輸服務中心,提供全方位、高效的物流服務已成為世界港口新的發展方向。因此,在構建港口為樞紐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時,要充分利用現代物流的發展理念,把交通問題放到港口整體物流功能中去考慮,通過資源的合理配置,引導有效的交通需求,從而形成優化合理的交通體系。
3.構建寧德港綜合交通體系的具體實施方案
寧德市要圍繞“大港口、大交通、大腹地、大循環、大發展”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目標,構筑“一港二鐵五橫六縱”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一港”指的是寧德港。它的功能定位為近中期以臨港產業開發帶動港口發展,以城市和綜合交通等配套發展支持港口資源規模化開發,逐步發展散雜貨、近洋集裝箱運輸,發展對臺交通、陸島交通和旅游客運,形成新興的工業港。 “二鐵”指的是兩條鐵路,一條是2009年已經建成通車的溫福鐵路;一條是寧德至浙江省西部城市衢州的鐵路,這是浙江、江西等省份通向寧德三都澳港口的鐵路,它將使寧德港口的腹地延伸到浙江、江西、湖南等,與京九鐵路銜接。 “五橫”指的是寧德市境內的5條東西走向的公路:第一橫是寧武高速公路,起于寧德(福安灣塢),經福安、周寧、屏南、南平政和、武夷山,終于江西上饒,是福建省“東出西進”交通通道的主干線之一;第二橫是301省道(由霞浦縣修到壽寧縣);第三橫是302省道(福安下白石至周寧);第四橫是303省道(寧德至屏南);第五橫是304省道(寧德至古田)。“六縱”是寧德市境內的6條南北走向的公路:第一縱是已通車的同三高速公路;第二縱是京臺線至寧武線高速公路,起于國家高速公路網“第二射”北京——臺北放射線貴限附近,經古田、屏南至政和楊源;第三縱是福安至浙江泰順高速公路;第四縱是104國道;第五縱是201省道(福鼎沙埕走海邊至蕉城漳灣);第六縱是202省道(壽寧南陽接至南平政和)。
“一港二鐵五橫六縱”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建成,將有力促進寧德市“大港口、大交通、大腹地、大循環、大發展”的實現,并將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促進經濟的大循環,促進寧德市經濟社會的大發展。
參考文獻:
[1]寧德市城鄉規劃局. 寧德市城市總體規劃 [2005-2020]
[2]寧德港務局. 寧德港總體規劃(送審稿). 2009.07.
[3]李少星.大都市區綜合交通體系的構建——以長春市為例. [D]碩士論文,2006.5.
[4]寧德港務局網.http://www.ningdeport.gov.cn/
[5]寧德統計信息網. http://220.161.192.178/
[6]寧德統計局. 2009寧德市統計年鑒[M]. 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