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史知識紛繁復雜,要學好歷史,基礎知識的記憶就顯的尤為重要。本文就高中歷史教學對學生的要求,針對不同類型的知識對知識的記憶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歷史知識;記憶
我們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同學如此抱怨:歷史知識多且雜,千頭萬緒,無從下手,記不住不會背!準確記憶基礎知識是學好歷史的第一步,這是大家公認的,但許多學生把準確記憶僅僅理解為死記硬背,這才造成同學們巨大的困惑。高中歷史要求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分三個層次即識記、理解、運用。相比于初中高中歷史更著重考察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運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針對不同類型的知識有的放矢,采取不同的記憶方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本文就如何記憶歷史知識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記憶是學好每門學科的必備的方法,那么我們首先來談談記憶任何學科都必須做到的幾點:
(1)增強信心:許多同學常苦嘆:“記憶力不好、不會記、不會背”。真的記不住嗎?想想我們小時候,背唐詩、宋詞、元曲等的情形,出現記不住的狀況恐怕更多的是我們消極的心理暗示給記憶設了障礙。心理學無數次證明,心理暗示對人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每次記憶之前應該先給自己打氣“我一定能記住”從而增強自信心。
(2)培養興趣:我們時常發現有些同學復習時對外界極度關注,稍有風吹草動就會東張西望,或者手里總是把玩著各種小玩意。這又怎么能集中精神取得預期效果呢?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所學的內容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的學習,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留下較深的印象。反之對所學科目不感興趣,長期處于被動吸收的狀態,你的學習就不安心,記不住。因此,要提高記憶力,首先應培養自己對學習的興趣愛好。
(3)及時記憶: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的知識,如果不通過進一步的學習進行充分鞏固,并隨后進行充分復習,是會很快被遺忘的,這會直接影響到對學習效果的保持。既然如此我們在課后及時的復習,并且能在適當的時間再次鞏固,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歷史學科識記類的知識一般都是基本史實,如時間、人名、地名、科技文學藝術史等等,其實這部分也正是大部分人“頭疼”“望而生畏”的地方,那我們就要想辦法讓它變得易記而難忘!
(1)聽、說、讀、寫并用。看到這個“小學式”方法,有些同學可能會失笑!可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同學卻總會出現提筆忘字現象,特別是古代史,其實聽說讀寫并用既可提高我們讀書的效率,又可集中我們的注意力是終身受益的好方法!
(2)編歌謠,順口溜。有些同學可能覺得這太幼稚、太小兒科了,可是這樣的方法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八國聯軍侵華的主要國家我們可以這樣來記:英美發(法)熱(日),我(俄)得(德)意噢(奧)!
(3)借助地圖。歷史知識有很多涉及地名,如中英《南京條約》中開放的五處通商口岸,可以這樣記從南到北“廣廈福寧上”,這就既記住了名稱,又記住了地理位置。
(4)編大事年表。記憶年代是許多同學頭疼的,但有些年代學生又必須掌握,所以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按先后順序編出整個章節的大事年表,或者編出整冊書乃至整個古代史、近代史或現代史的大事年表。我們在學習中國史尤其是近現代史要注意把它作為世界史的一部分,這樣很多的背景,時間記憶理解就相對容易多了!
三、針對需要理解、運用的知識點的記憶我們需要注意兩點:
(1)提高新授課的效率。在新授課時搞清楚本單元、本章節的線索,每堂課的重點、難點、老師分析問題的思路,這不僅對我們的記憶有幫助,還能幫助我們提高解題的能力。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其次要搞清楚本單元每課內容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關系,然后再具體分析每課所介紹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影響。就像畫一棵樹,記憶的時候先抓住枝干,再添枝加葉,必然事半功倍。
(2)歸納比較、尋找規律。這種規律既包括學習方法的規律,又包括知識點間的規律。如,政治史、經濟史、思想史雖然側重點各有不同但一般都是從背景(原因)、過程、影響(評價)等方面分析。其中背景的分析主要是從這樣幾個角度:主觀、客觀;可能性、必要性;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影響的分析則可分為這樣幾種:國內影響、國際影響;當時的影響,長遠的影響;積極影響、消極影響;政治影響、經濟影響、思想影響等。如此概括就會發現每課的框架結構簡單明了多了!又比如,近代史我們的兩大歷史任務是民族獨立和實現現代化;經濟史始終圍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者之間的關系來講述;中國近代史歷次革命失敗的原因,都有主觀和客觀的原因,客觀方面都是由于外國侵略勢力和本國封建勢力的聯合鎮壓。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要做個有心人我們就會發現這樣的規律很多,這些規律既能幫助我們提高記憶,又能提高我們的解題能力。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們堅信辛勤的汗水加正確的方法一定會換來豐碩的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雙甸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