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認為新課程理念下在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注重教學觀念創新;鼓勵學生獨立、大膽地探索;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創新;發散思維;合作學習
21世紀是一個知識創新的世紀,新世紀正在召喚大批高素質創造型人才。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數學教學中所研究的創新思維,一般是指對思維主體來說是新穎獨到的一種思維活動。它包括發現新事物,揭示新規律,創造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等思維過程。
那么,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創新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下面,筆者就此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改變傳統觀念,注重教學觀念的創新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灌輸式”、“傳授式”的,是以教學內容的穩定性和單一性為基本出發點,以知識記憶和再現為基本學習目標,它強調的是掌握知識的數量和準確性,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在當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已受到挑戰,舊的教育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個性,把教育變成現代工業的流水線,一味求同、求全,按照統一模式,生產出規格相同的“標準件”。
數學新課標中要求教師要遵循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教學原則,為每個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當代的中學生,有相當一部分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他們與老師的配合態度冷淡,上課往往不專心聽講,注意力分散,有些學生耐挫能力差,甚至對這門課到了完全放棄的程度。這就要求教師課前應該思考如何構建創造姓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完全能夠通過挖掘教材,高效地駕馭教材,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再去主動探究。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諾沃爾在1740年發現了一顆彗星,并推算出在1823年、1906年、1989年……人們都可以看到這顆彗星,即彗星每隔83年出現一次。
(1)從發現那次算起,彗星第8次出現是在哪一年?
(2)你有哪些計算方法?
(3)你認為這顆彗星在2500年會出現嗎?為什么?
(4)你能歸納出更一般的計算公式么?
這樣的例子可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好奇心,通過探索,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
二、鼓勵獨立性,激勵學生大膽探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可能的條件下,教師應給學生一定的權力和機會,讓有創造性的學生有時間、有機會來發展自己的創造性才能。教師要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能支持或容忍標新立異者或偏離常規思維者的環境,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的認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發揮,以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數學教學可以創設一種開放的、靈活多樣的、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創造一些機會讓學生講課、讓學生評論、讓學生自得結論、讓老師講的少、學生活動的多、讓學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和自由。可能有的學生在課堂上會提一些與眾不同、甚至不著邊際或完全錯誤的想法,對這類學生我們要給予積極引導,以肯定的態度接納他們提出的問題,不能一概否定,更不能指責,抹殺學生創造力。
數學課中要注意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揮知識的智力因素,重視學生與眾不同的見解、觀點,大膽探索解題思路,以不同的方式來理解知識,勇敢地提出新解法。課堂教學是師生情感交往的場所,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質疑、發表各種見解,形成師生間的能動交流。教師在教學中,力求打破常規,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去思考問題,對疑難問題能提出較多的思路和見解。培養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思、一題多變、舉一反三的創新思維。對平常問題的處理能提出超常見解者,教師應給予鼓勵。
三、通過合作學習,全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同樣的道理,每一個學生的思維特點都是不相同的。他們都擁有一個十分獨立的精神世界,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不盡相同,但是,學生的思維是相當活躍的,能夠大膽的接受新鮮事物,大膽的嘗試,只有這種思維狀態,才能有創造性思維的后續發展。數學教師教學時要善于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以發揮他們的各自專長。
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形式可以很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接受為對知識的主動構建,使學生相互學習,對不同的問題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之間能夠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分工,進行的互助性學習,學生積極承擔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積極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地促進性互動,能讓學生通過思維與思維的碰撞,迸出創造性的火花,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
在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能做到把時間真正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時,先由教師提出連貫的問題,然后鼓勵每個學生從自己的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組內交流后,小組成員講解且相互補充,不僅展現了自我,而且也體現了合作的成果。把他們所談的,所迷惑的,所不懂的,所發現的都談出來,及時地發現問題,教師糾錯、補充、澄清、疏導,并于現場解決問題。通過集體交流討論,學生可以拓寬思路,產生互動,激發靈感,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和提高。
總之,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采取盡可能有效的教學方法構建創造性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