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口算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計算能力的培養是低年級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對學生加強口算能力的培養對今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及時糾正,個別指導,這樣就能使低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大大提高。
【關鍵詞】口算;興趣;算理;練習
口算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數學大綱中明確提出,要使學生能“正確、迅速、靈活、合理”地進行計算。計算能力的培養是低年級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10以內、20以內的加減法是孩子學習數學的基礎。對學生加強口算能力的培養,對今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筆者根據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經驗,對有效地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培養興趣是前提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為沉重的負擔。”首先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口算在生活中的意義與作用,讓他們知道口算與生活息息相關。比如說我們班有幾個小朋友?我們班的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講桌上有多少練習本?每人發一本夠不夠?又如在教學“5的加法”口訣時,先讓學生說出一只手有幾個指頭,學生張口就能說出一只手有5個手指了。接著又豎起另一只手中的3個手指問:“這是幾啊!用加法算式怎樣表示?”從而引出5+3=8。通過直觀演示感知口算的意義,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
二、理解算理是關鍵
口算教學時,要讓學生靈活運用口算方法,關鍵是讓學生理解算理,并運用到自己的口算練習中。如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上課一開始出示15-6=(),問:“15減6等于幾呢?”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等于9。”我又問:“你是怎樣想出來的?”學生說:“因為9+6=15,所以15-6=9”,我說:“說得太好了,這種方法叫做‘做減法想加法’”。我又問:“你們還有其它的辦法來解決這道題嗎?”聽了我的發問,學生們興趣盎然,都開動了腦筋。一會兒有一位學生發言:“我是這樣想的,先算10-6=4,再算4+5=9。”學生說完之后,我及時出示不同的退位減法,指名請學生說一說算理過程,再同桌說一說。通過說說理,學生理解了算理,口算方法靈活了,口算速度就加快了。
三、加強練習是重點
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適當的游戲活動,經常在口算教學中采用做游戲加強練習,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在《6、5、4、3、2加幾》的練習課上,我創設金魚闖關的游戲,寓教于樂,樂中求知。玩金魚闖關的游戲,請四個小朋友上臺,每人手里拿一條寫有數字3+、4+、5+、6+的金魚,然后依次通過8、5、7、6、9這幾個寫有數字的圈圈,每通過一個數字,就大聲說出算式和結果,全部說對,就可以獲得一個五角星;算錯了,要給大家表演節目。孩子們聽說在數學課上玩游戲,個個躍躍欲試,學習熱情大漲。還可以采用全班或小組開火車、接力賽、拍手對口令、找朋友等游戲,定期舉辦“口算大王”競賽,讓“口算大王”的預賽、初賽和決賽三個階段貫穿整個學期當中,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來提高口算能力。
四、適當指導是鋪墊
著名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學習數學的惟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在口算教學中,盡快促使學生掌握口算方法,適當指導是必要的。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提高口算速度,首先要教給他們正確合理的算法。如10以內的口算,主要是掌握數形結合,達到熟練計算。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主要方法是“湊十法”,可以用手指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來幫助學生掌握這一技巧,使學生掌握最佳學習方法,容易理解、容易記憶,增強學習的興趣。
五、良好習慣是必要
在實際口算練習中,學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如:符號看錯、數字看錯、因為書寫潦草將0寫成6、5寫成3等。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把學生作業中的錯誤板書給學生看,讓學生當“小醫生”。如:出示下面的計算對嗎?6+21=81,35-7=38。學生馬上舉手說:“第一題6+21中把6看成了60。”另一學生回答:“35-7=38中十位上沒有退位。”其實這些錯誤完全可以避免,是由于馬虎所致。所以在平時的作業中,要求學生書寫端正,寫好作業及時檢查、驗算。作業出現錯誤后要求學生自己找到錯誤的原因,再訂正!
總之,口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話說,要想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就必須得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口算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教師要耐心對待每個學生出現的各種錯誤,認真分析不同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及時糾正,個別指導,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想學、愛學、樂學,這樣就能使低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大大提高,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民主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