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識字聰明始。”識字不僅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一個人文化素質提高的第一步,而且識字還有利于開發兒童的智慧潛能、從小發展他們的創新素質和創造才能。本學期,在學校總課題《新學校 新經典》的指導下,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認真研讀每一期的《實驗通訊》、韓興娥老師的專著《踏上閱讀快車道》以及觀看韓興娥老師的課堂教學實錄等,在日常語文教學中組織、引導學生大量識字。
【關鍵詞】興趣;識字;海量;閱讀
一、在古詩中識字
古詩是中華文化中最燦爛的一塊瑰寶,是經典誦讀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我在班級活動中時常提供交流展示的機會,表現突出的學生予以獎勵,以促動全班學生大量識字。具體做法是:班級開展早晨“每日一詩”活動,我每天放學后按《古詩詞》的順序把詩中不認識的生字寫在黑板上,并在生字上注上拼音。早晨,孩子們一進教室就大聲讀幾遍再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并且把生字的音節抄在《古詩詞》相應的古詩中。早讀課上,我采取多種方式檢查孩子的認讀情況,并對識記效果好的學生大大表揚一番。這樣,在榜樣力量的影響下,同學會自覺加強識記,期待能在課堂上“一顯身手”。一周后,把七首古詩中的生字去掉拼音采用指名認讀、同桌互讀、開火車讀的方式進行檢查鞏固。一個月后,20首古詩中的生字再次認讀。如此反復,不認識的孩子寥寥無幾。學期結束時,我做了有心人,把80首古詩中的生字全部打下來,因學校的條件有限,就放在班級公共郵箱中,請家長打印好,督促孩子認讀。具體操作方法是:①第一遍大聲讀,把不認識的生字劃上橫線;②第二遍就讀不認識的字,如果遇到困難,不允許向家長請教,按老師提示的頁碼自己到《古詩詞》上查找。③第三遍就是在家長面前過關。一天一張紙,弄熟為止。④最后,小組過關,大組過關,全班過關。一般一首古詩中有3——5個生字,80首古詩有350——450個生字,僅《古詩詞》這一本書孩子就能認識這么多課本以外的生字,多么了不起呀!
二、在預習教材時識字
課內大量閱讀促使我們必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提高效率的前提是教師和學生課前必須作充分的備課和預習。這學期,我布置給孩子的作業主要是預習。經過一年級一學年預習習慣的培養,學生逐漸明確了預習的要求,抓實預習,才會有高效率的課堂。因此我在開學再次向學生明確了預習的具體要求,并讓他們記錄在語文書的首頁:①大聲朗讀課文5遍,做到正確流利;②標好自然段序號,做記號、找疑難、寫批注;③自學生字:讀準字音、在文中圈出、描紅、查字典、擴詞兩個(其中一個是成語);④閱讀與課文配套的《小學生拓展閱讀》。孩子在預習的時候,已經把文中的生字(一般10個左右)認識了。在組詞時,鼓勵學生查字典,能寫出與眾不同的成語,寫好后能讀熟。這樣,每課又能認識大約20個漢字,整本教材大約有23篇課文和10篇識字,就能認識600多個漢字。堅持有布置有檢查,在課堂教學的同時檢查反饋預習的情況,及時進行鞏固。每一節語文課在檢查生字詞時,我總安排“日積月累”這一環節,主要內容是:帶有課文生字的成語。我事先挑選8——10個帶有生字的成語,把它們打在課件上。上課時,采用競賽的方式認讀,即:這些成語誰都認識?及時樹榜樣立典型,毫不吝嗇地進行獎勵:“你真棒!”“你是認字大王!”“你是識字小明星!”附帶送上我親手剪的窗花。這樣與眾不同的獎品,極大地調動了孩子課外識字的興趣和積極性,每每這一環節,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舉手,積極表現自己。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三、主題叢書識字
這學期,二年級孩子人手一本主題叢書《秋天的童話》。剛拿到書時,我沒有急于上課,而是讓孩子們自己隨機閱讀。而我則思考:怎樣用好這本書呢?我整整思考了兩周時間,最后定位在識字和積累兩方面。每上一篇課文,我都提前自己閱讀,劃出孩子可能遇到的“攔路虎”,把它們一個一個地寫在16K的白紙上。上課前,按教材的要求進行預習。課堂上,我一次出示這些手寫的漢字和詞語,多形式的認讀,課后把它們用磁鐵粘在黑板上,讓孩子利用課余時間小組認讀。我還根據課文內容適當補充一些成語、名言、道理、常識知識等,進一步豐富孩子的學識。假期里,我仍然是個有心人,把這些漢字和積累的知識打下來,放在公共郵箱里,像古詩詞中的漢字一樣進行復認操作。假期結束,在班級開展識字比賽。我統計了一下,孩子們能從主題叢書中認識的漢字大約有700——800個左右。
四、在活動中鞏固識字成果
學生的識字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總在反反復復中進行,不可能一蹴而就。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孩子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這時我就會進行及時的評價,開展生動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識字帶來的樂趣。如:定期開展“猜猜我是誰”的活動,將孩子們近期認識的漢字,運用“編字謎、拆分漢字、畫圖畫、做動作”等形式引導孩子回憶漢字的特征,從而猜出這個漢字。猜對的孩子獎勵“大拇指”的獎章。有一兩次,我實在因工作忙,沒有來得及開展活動。孩子們就圍著我詢問起來:“胡老師,怎么還不玩猜猜我是誰的游戲呢?我們都等得急死了!”聽著這一聲聲稚嫩的埋怨,我感到一陣喜悅,曾幾何時,識字已經成為孩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習慣了。同時,我不停地想點子、利用多種形式的練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興趣盎然中完成學習語文、鞏固基礎知識的任務。
目前,大多孩子已經能讀不帶拼音的課外讀物了,青少年版的《西游記》《尼爾斯騎鵝歷險記》等都成為他們的精神食糧。試想,如果沒有大量的識字基礎,閱讀從何談起呢?孩子們本學期共認識漢字1750個左右。如果下一學期,我能在拓寬識字途徑方面多思考,相信二年級的孩子很快就能掌握2500個常用漢字了。每每想到這一點,我就熱情澎湃,美好的前景似乎就展現在我的眼前。
【參考文獻】
[1]《踏上閱讀的快車道》
[2]《實驗通訊》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壇市金城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