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白”也稱“留白”。課堂教學中的“布白”,是指教師巧妙設置或挖掘教材隱含的空白點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啟迪思維。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導入設計”、“難點突破”、“拓展練習”三個環節中巧設 “布白”,并行之有效,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筆者結合近年來教學實踐,現就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導入布白,引疑激趣
葉老曾講過:教學尤宜致力于導,這個“導”字,就含有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涵義。所以有經驗的教師往往“在講課的時候,好象只是微微打開一個通往一望無際的科學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東西有意地留給學生”。
1.質疑布白
“疑問是思維的開端。”我根據教材題目特點,大膽地提問設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求知興趣,力求“課伊始趣也生”。
2.復習布白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教師要找準新舊知識的聯系點,利用復習創設空白。如,教學古詩《示兒》,新課開始,教師由詩人引發提問:你學過陸游的哪些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等),這些詩都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強烈的愛國之情),為學習《示兒》做了較好的鋪墊。
除此,還可以從古詩表達主題的角度提問:你知道哪些愛國詩?讓學生學會歸類學習古詩。通過復習布白,喚醒學生對舊知識點的記憶、歸類,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3.活動布白
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怎樣將有趣的活動機智巧妙地引入新課開頭,筆者曾經做過大膽的嘗試:
(1)猜謎語導入。我在教學《青蛙看海》時,上課開始,老師敘說:“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請聽謎語:一個小小游泳家,說起話來呱呱呱,小時有尾沒有腳,大了有腳沒尾巴。它是誰?(小青蛙),今天我們就學習《青蛙看海》。” 對于猜謎語低年級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以趣激趣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2)我是小導游。上課開始,通過學生扮演小導游的方式,對課文相關資料進行介紹,引入新課。例如:我在教學《煙臺的海》一文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煙臺海的資料,可以是文字或者圖片,設計幾句導游詞,以此來激發“游客”的游覽興趣。這種形式新穎、富有創意的“開篇”真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同時也為完成課后習題四“請你當一回小導游,介紹某一季節煙臺的海”作基礎。
二、難點布白,品情悟理
在課堂教學難點突破上,教師還應該巧妙布白,引發學生想象,與文本展開對話,走進人物內心深處,在品味語言,揣摩人物心理,表達人物情感的過程中,突破難點,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孩子創造性思維能力。現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追循文本空白點
有些課文中關鍵的詞語、重要的語段能給學生留有豐富的想象空間,就是學生展開想象的切入口,如果教者能準確地把握并靈活的運用這一點,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進一步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轉化與整合,能引導學生聯系課文情況和生活經驗去體味,去想象。
另外,文本布白除了從關鍵詞句入手之外,還應關注標點符號的作用,于標點處生發想象,將教學深化。當然,最高明的教師不僅僅在于善于發現文本潛在的資源,更在于對文本的再創造。
2.利用插圖布白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圖畫不單是文學的說明,還可以拓展心意的想象。”這闡明了圖畫是想象的重要憑借,圖畫直觀形象、淺顯,較容易誘發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憑借課文插圖布白,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想象。
3.音樂渲染布白
著名音樂指揮家小澤征爾說:“音樂包含快樂、詼諧、憂傷、孤獨等情緒,這如果用語言來表達是很簡單的。但音樂中的情緒不需要用文字來解釋,它能直接進入人們的心靈中去”。活躍的想象和聯想在語文教學中對文學形象欣賞的深化能起顯著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音樂創設情境的空白,引導學生在想象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拓展布白,讀寫結合
“取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新課標也強調課內閱讀教學與課外語文實踐必須有機結合,知行統一。課外的語文實踐活動不僅是對課本內容深層領悟的有效補充,更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載體。所以,教師應該具備敏銳的洞察力,準確把握文本的特點,設計相應的課外實踐活動。
1.課外拓展閱讀
深化文本的閱讀是搜集處理與課文相關的信息以進一步透徹研讀文本,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歸類閱讀是在學習一組同樣主題的課文后,引導學生展開同主題的拓展閱讀。例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詩文精粹”,就可以引導學生拓展閱讀經典詩文——古典文學、唐詩宋詞等,第四單元為“探索與發現”,就可以指導學生讀科普類的書籍,如《十萬個為什么》等。
2.開展辯論會
除閱讀外,開展辯論會也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例如:我在教學《天游峰的掃路人》一文后,就“你認為掃路人工作累不累、苦不苦”這一辯題,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先走進文本中尋找各自的理由,再結合生活中的體驗、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通過辯論,掃路老人自強不息、默默奉獻、樂觀自信的高大形象已植根于學生心中。
3.有效練筆
讀寫結合,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途徑之一。如在教完《海洋——21世紀的希望》后,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搜集相關資料,以《我心目中未來的海洋》為題,寫一篇短文。利用拓展設置“空白”,引導學生通過練筆填充“空白”,真正將課內外的閱讀結合一體。
總之,教學中正確而巧妙地運用布白藝術是很必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盲目、過濫地使用,更不能為布白而布白,而要有明確的目的,適時、適地、適度地運用,關鍵是讓學生去填補空白,轉“白”為“黑”,化虛為實。這才是真正能激發興趣、啟迪思維的教學藝術。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梅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