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課堂,是學生主體參與的課堂。一堂課的效益,不是看教師的講解如何精彩,而是看學生參與程度如何。一切由教師主演、包辦,去灌輸、傳授知識,學生觀賞、模仿,學習永遠是被動的,這樣的學習是沒有出路的。要變被動學習為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的過程,需要我們深入的探討。結合本人數學教學的實踐,如何使學生敢于參與、樂于參與、善于參與,提高參與面,發揮主動性,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參與熱情
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能夠喚起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習者的心理狀態,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提供持久的學習動力。所以課堂組織上,要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在師生、生生共鳴中學習,加強師生間情感交流,形成親切和諧的群體感情氛圍,使學生在享受感情中學習。如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習,教師可多開展實踐活動課,通過親自動手實踐的過程,增進學習的樂趣,進而掌握知識和技能;可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暢所欲言的展示自己的情感體驗,使學習過程成為體驗成功和喜悅的過程。例如:開展“二項式定理”教學時,我們可以先讓學生觀察(a+b)2、(a+b)3、(a+b)4的展開式,通過研究展開式中各項的系數,進一步猜想、歸納二項式,然后結合練習,感受理解二項式定律,最后體會這種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這種教學過程就是學生主體參與的過程,是師生、生生合作的過程,是民主的、和諧的。
二、靈活選擇教法,增強參與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個人前進的內驅力,克服困難的動力源。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發現、研究、探尋者。”所以教師的任務就在于想方設法,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心理特點,靈活運用教法,使教法多樣化,喚醒學生的這種需要,激發學生的思想情操、主動精神,借學生活動,發現、發展學生的這種需求,滿足學習的多樣化,增強參與興趣。
三、倡導問題意識,發展創新精神,提高參與質量
孔子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見,人的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推行創新教育,更是起源于問題,收獲于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倡學生質疑,鼓勵學生敢于突破陳規,擺脫原有的知識范圍和思維定勢的禁錮,把頭腦中已有知識信息進行重組,從而產生創造的新發現、新設想,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瑞士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教師的工作不是教給學生什么,而是努力構造學生的知識結構,并用種種方法來刺激學生的欲望。這樣,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了”。愛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創新的源頭,問題是指主體面臨的新情境與頭腦中已有的認知結構間的矛盾和不平衡。問題的出現使學生產生一種需要,產生一種解決問題的渴求,這種渴求就是一種學習的動力,一種創新的因素。創新始于新問題、新思維、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是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產生的。人類創新史告訴我們,所有創新都源于問題。問題誘發創新需要,產生創新動機,提高參與質量。蘋果落地,是司空見慣的現象,而牛頓卻從這現象中發現了萬有引力。提出問題源于發現問題,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基礎。因此,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一方面通過問題來學習,把問題看成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一方面,通過學習思考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是放飛思維和想象的鑰匙。因此,要調動學生的熱情,積極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多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用問題打開學生的智慧之門,創新之源。
四、教師作技術指導,培養參與能力
教學好比拍電影,教師要做好“導演”工作,對學生作技術指導;學生做好“演員”工作,人人都身臨其境。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成為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學生認知結構和良好的心理品質不僅需要靠自己主動、積極地構建培育,而且還要有教師的指導和協調,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得數學活動經驗。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缺陷的改善,不僅需要自己的學習與實踐得到解決,也離不開教師有效的組織和調控。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導演”,始終起到組織、參與、咨詢、指導的作用,對學習作總體設計,讓學生親身去表演、體會,給予參與時間和空間,保證參與面,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
五、注意評價體系,滿足參與欲望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學生的參與的欲望。因此,教師一要注意學習過程的評價。二要恰當評價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三要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評價。四要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多用激勵性語言。我們要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評價理念,尊重個體差異的多元化,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評價應恰當、具體,使用鼓勵性語言,發揮激勵作用,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獲得了哪些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潛能,并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使評價結果有利于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如: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是否樂于與他人合作,愿意與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理解別人的思路,并在與同伴交流中獲益。借教學活動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滿足其參與欲望。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青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