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教育必須從培養學生的好習慣抓起。習慣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事,關系重大,小學必須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才能讓學生幸福成長。面對學生的種種不良習慣,猶如面對一場場攻堅戰,學校從學生的一言一行糾正起,播種細節,養成習慣,收獲思想,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要以制度為準則。學校要通過完善制度,促進養成教育的規范化。將養成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基礎,結合《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社會主義《八榮八恥》榮辱觀教育等內容,制定《小學生一日常規》、《小學生成長手冊》、《小學生素質評價手冊》等,從學校、家庭、社會等多個方面細化,形成可操作性強的行為準則,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學段的學生在學校的行為、在家中的行為、在社會上的行為提出了具體要求,教育學生做一個遵規守紀的好少年。
要以訓練為主線。學校通過狠抓訓練,促進養成教育的經?;R孕W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為切入點,積極開展養成教育訓練活動。以“每周一訓練”與“每月一主題”相結合的形式,加強對學生行為習慣的指導。特別是衛生習慣,文明禮貌習慣、課間活動習慣、集會習慣、入校習慣、路隊習慣等;嚴格實行靜校制度及路隊制度,規范家長接送制度,加強路隊學生的安全教育。通過常規訓練,反復抓,抓反復,常抓不懈,直至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
要以監督為保障。學校通過強化監督,促進養成教育的實效性。日常注重加強行為規范的檢查、督促,學校各職能部門如值勤領導、少先隊執勤隊員、值日教師、后勤員工均參與檢查督促。學校少先隊要專門成立學生行為執勤隊,狠抓學生養成教育,結合自查、必查、抽查等形式,對學生上課、做操、集會、排隊、課間行為、放學路隊各方面進行全程監督,做到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堅持每天一總結,每日一通報,一周一評比,一周一表彰,形成一種相互監督、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濃厚氛圍。
要以活動為載體。學校通過開展活動,促進養成教育的具體化。定期設計、組織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將德育活動細化為每日活動、每周活動、每月活動、每年活動幾大板塊,根據具體情況,組織相關活動。學校要先后組織開展以養成良好習慣為主題的班會與班主任論壇,以矯正學生不良習慣為目標,開展課堂行為習慣達標活動、養成教育簽名活動、“養成教育之星”評選活動以及“好習慣伴我行”系列活動,將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將養成教育滲透到了學生學習、生活的每個細節,共同營造“真實情景中的養成教育”。
要以評價為導向。學校通過抓實評價,促進養成教育的長效性。堅持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參與評價等多種方式,建立健全評選機制,以“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社會做個好公民”新三好評比代替“舊三好學生”評比,多層次鼓勵學生全面發展。建立學生成長家校聯系卡,為學生建立成長檔案,記錄學生在校、在家情況,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讓教師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確保習慣養成教育的無空隙對接,鞏固養成教育成果。
學校和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強化小學生養成教育,為學生開辟實踐和學習的機會,錘煉學生的道德行為,增強養成教育的實效性,從而使全體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上一個新的層次。
(作者單位:湖北省鄖縣胡家營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