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必須遵守的、合理的、合法的行為規范和準則,良好的規則是一切活動的保障,規則意識就是一個人對于社會行為準則的自我認識和體驗。
3-6歲的孩子正處在規則意識萌芽期,是非觀念仍很模糊,自我中心的思維特征明顯,因此這一年齡段是幼兒規則意識培養的關鍵期。與此同時,3-6歲也是幼兒角色游戲的黃金時期,幼兒的角色意識大大增強,游戲興趣顯著提高。但在自主選擇、自主活動的角色游戲中,如果沒有教師的細心管理和善意的幫助,沒有規則的約束,對于還處在規則意識萌芽期和是非觀念較模糊的孩子來說,就很難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游戲也就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師有必要在角色游戲中幫助孩子增強規則意識。
一、以需求引導幼兒生成角色游戲的規則
角色游戲中經常會出現角色爭搶這一現象,而幼兒的游戲水平有限,如果在游戲中沒有老師的引導勢必影響游戲情節發展和整個游戲的開展。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的角色爭搶現象,以尊重幼兒游戲意愿為原則,以滿足幼兒角色需求為目的,引導幼兒生成新的游戲規則。
如在“醫院游戲”中,孩子們都喜歡當“醫生”。游戲剛開始,樂樂、方方、奕奕、楊楊擠在“醫院”里,都爭著要做“醫生”和“護士”,爭搶著“醫生帽子”和器具。當看到我走過去時,他們都搶著說:“是我先來的”。我問他們:“醫院里,白天有醫生看病,那晚上有沒有醫生看病呢?”他們都說:“有”。我又說:“那你們誰愿意在晚上當醫生呢?”可是他們為了誰先當“醫生”,又爭執起來。在我的提醒下,他們用猜拳的方法來決定誰先上班。最后,樂樂和楊楊先上白天的班,方方和奕奕先當“病人”、“顧客”。過了一段時間后,他們互相交換了角色。游戲結束后,請他們把好辦法介紹給大家,他們都顯得非常高興。在后來的游戲中,不管是“公共汽車”的“駕駛員”還是“理發店”的“理發師”,他們都用輪換著“上班”的方法來滿足對游戲意愿和需求。
幼兒“自我中心”的思維特征決定了他們的行為表現,在角色游戲中常會發生爭搶角色等現象,而他們又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當孩子由于經驗缺乏,無法滿足游戲意愿時,教師應及時介入到游戲中,根據幼兒現有的生活經驗給予引導和幫助,引導孩子想辦法滿足自己和同伴的游戲意愿,在產生好辦法的過程中生成新的游戲規則。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既滿足了各自的角色需求,又體會到了新的游戲規則給他們帶來的游戲快樂。由于游戲規則是孩子想辦法產生的,他們會在游戲中自覺遵守并遷移、推廣,也會幫助其他孩子在游戲中樹立規則意識,滿足游戲欲望。
二、以兒歌游戲的方式,吸引幼兒主動參與,自發強化規則意識
以兒歌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自我發現、自我學習、主動探索,這一形式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也獲得了良好的練習效果。把體育游戲規則及動作要領以瑯瑯上口的兒歌形式表現出來,幼兒可以邊說邊做、邊唱邊做,以兒歌形式表現游戲規則,促使幼兒遵守游戲規則,同時也提高了幼兒參與體育游戲的興趣。
如民間體育游戲《丟手絹》、《老狼幾點鐘》、《放炮仗》、《木頭人》等集體游戲,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娛樂性,情節生動有趣,易學、易會、易傳,而且它一般不受時間、空間、人數、年齡等條件的約束,幼兒很感興趣。針對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水平,選擇改編那些具有科學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民間游戲,在組織運用的過程中,力求在“新”、“簡”兩方面動腦筋想辦法。“新”是指民間游戲內容的新鮮性、形式的新穎性、方法的新奇性;“簡”是指講解簡練、練習簡單、教法簡易。以“新”吸引幼兒的好奇心,促進其產生興趣;以“簡”幫助幼兒盡快掌握玩法,讓幼兒有大量玩的時間,在反復多次的游戲中不斷遵守規則、變換規則。
三、以自然顯現的語言提示和行為暗示來培養規則意識
“語言提示”就是在不破壞游戲進程的基礎上,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或以游戲者的身份,對幼兒出現的細小的違規現象,運用簡單的語言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并改正。當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細小的行為問題時,教師的一兩句簡單的建設性語言就能幫助幼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并及時改正,從而使游戲順利進行,促進幼兒對規則的認識。教師只有認真觀察幼兒的游戲,才能了解存在的問題,確定何時、以何種方式參與、介入幼兒的游戲,做出有效的指導。對于出現違規行為的幼兒,教師可以以參與者的身份進行語言提示,對于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有著重要的作用。
“行為暗示”即利用教師的動作、表情、眼神等身體語言及提供材料、動作示范等方式來對幼兒的行為做出反饋,從而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良好的塑造。案例中,當“理發師”和“媽媽”發生爭執向我投訴時,我沒有理會投訴,只是以顧客的身份來到理發店理發,“理發師”思索了一下馬上就回歸到自己的崗位上,老師的動作和眼神讓這個擅自離崗的“理發師”意識到自己所擔任的角色。在游戲分享環節,當恒恒提出問題:“娃娃也要理發呀。”時,教師故意露出為難的神情讓幼兒一起想想解決的辦法,以培養幼兒協調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幼兒民主地得出問題的解決方案,這比教師提出更有信服力。
總之,以解決問題、滿足需求、遷移經驗來確立、生成和提升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規則,增強了孩子們在角色游戲中的規則意識,使得孩子們在遵守角色游戲規則時學會了調節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行為的不穩定性和隨意性,發展了他們自身行為的自覺性和自制力,也發展了孩子們在游戲中的協商、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幼兒的規則意識并非一朝一夕能培養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僅要充分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運用多種方式加以引導幼兒制定適合他們自己能力和興趣特點的游戲規則,還要在游戲中持之以恒地引導幼兒遵守游戲規則,不隨意破壞規則,這樣才能增強幼兒規則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常青鎮土山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