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蘇省高考英語于2008年題目的設置上增加了新題型:任務型閱讀。從本質上講,其實就是又增加了一項考察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考題,是通過另外一種角度來考查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考查學生能否在限定的時間內 “按要求辨認語言結構、內容、事物發展的順序和程序的能力”。這一題型的出現也符合了新課程改的要求,充分反映現代英語教學的要求。
【關鍵詞】閱讀;圖式教學;任務型閱讀
在當前的教學中,學生只是通過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型練習來培養解題能力,而教師也只是通過講解一些練習來完成教學任務。這樣就造成了課堂教學與培養學生能力的脫節,使學生無法在常規教學中得到鍛煉而不得不投入到大量的題海練習中來提高自己的解題水平。甚至有的學生或老師通過大量的練習總結出了任務型閱讀常考詞匯,在考前強化背誦,試圖在短期內提高考分。這種做法完全背離了命題者的初衷,違反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學生看來只不過又增加了一項額外學習負擔和考查學習的難度。
任務型閱讀題的考查形式主要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文章,在表格中填寫恰當的詞匯。在填寫過程中考生還必須具備較扎實的句法和詞法知識,因為所填寫的單詞不僅要達意,還必須在詞性和詞形上與上下文的句子結構保持一致或匹配。因此對語篇的理解仍然是解題的關鍵。圖式閱讀理論認為,讀者的閱讀能力和對材料的理解程度由三種圖式決定: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
一、語言圖式是指關于文章的詞匯、句型和語法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是閱讀的先決條件。而對于語言知識的學習又是英語學習者最薄弱環節,教師的任務就是要首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一方面增加其語言知識積累,同時增強其依靠自身已有的語言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語言圖式。豐富的語言圖式能讓學生在閱讀到不懂的字,詞,句時自動調用儲存的詞匯、語法等知識,填補文章字面信息的空白。而任務型閱讀的考點主要就是圍繞著詞匯來進行的,如根據原文的詞組來轉換成相應的詞匯,be able to 和can之間的轉換就是如此。還包括一些同義詞和反義詞的轉換。例如,讓學生多記一些詞根、前后綴,便于他們在閱讀中得出新詞的含義。這就要求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單詞的默、讀檢查;根據文章內容設計一些句型轉換練習或做一些類似大學英語教學中常用的paraphrase的練習;使學生能夠根據所讀文章進行轉述或寫摘要,能用文字及圖表提供的信息寫短文或報告、規劃文章結構、組織語言、遣詞造句;在教授新詞時,還要鼓勵學生多利用上下文猜測詞義。學生看到新詞后,要利用腦中已有的圖式和新詞的關系,推測新詞的含義。經常性的對課文進行類似的練習,不僅使學生加強了對課文的理解和詞匯的掌握而且也使學生了解了任務型閱讀的考查方式并掌握了解題技巧。
二、內容圖式是關于文章內容的背景知識,即讀者對文章所討論的主題的熟悉程度
教師要因時制宜,在考慮到學生可能缺乏閱讀所需要的有關圖式時,要幫助學生建構圖式;在了解學生具備了某種圖式,但就如何提取與閱讀材料相適應的正確圖式時,要幫助學生激活圖式。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激活內容圖式并達到提高學生任務型閱讀能力的目的:
(1)對比法
反差對比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對不同文化、不同風俗習慣之間的異同點進行分析比較,幫助學生建立圖式,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如果閱讀材料中包括了節日的話題,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比中西方的節日,找出similarities和differences。如果涉及到美國的家庭結構,則可引導學生將美國的家庭結構與我國的加以比較,通過對比找出其中的advantages和disadvantages并得出結論(conclusion; summary)。類似的練習正好對應了任務型閱讀中常考題型。就是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做一些總結分析性的填空練習。教師在教授這一類型的課文時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文章內容設計一些含有分析對比內容的任務型閱讀練習。
(2)語義構圖法
語義構圖法,又稱聯想法。閱讀前,教師先闡明文章的主題,然后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展開聯想。學生可以先把他們所能想到的任何與主題有關的詞寫下來,然后對這些詞進行歸類,這就是英語教學中常用的Brainstorming。教師通過這一環節,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將學生的注意力導向閱讀材料所涉及的場景,使其頭腦中的相應圖式知識處于激活狀態,為進一步加工儲存信息準備條件。在任務型閱讀練習中不難發現有的題目答案并非唯一,會出現兩個甚至三個以上的答案,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些同義詞和近義詞,以及一些近義詞的詞義區別。這種能力的培養就要求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要不斷對學生實行類似于Brainstorming的練習,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和認知能力。經常性的對學生進行這樣訓練,就會避免學生毫無把握的寫一些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答案。
三、形式圖式是指不同文章的布局結構知識,即讀者對文章體裁的熟悉了解程度
教師在教學時,特別要注意對不同體裁、風格、結構的材料的分析和總結。這樣既可以減少學生閱讀的受挫感,有利于其詞匯量的擴大,又可讓學生經過反復練習形成有關某種體裁的圖式。如看到有關議論文體的文章時,一定要使學生找到文章的論點、論據,以及學會分析文章中篇章結構的邏輯順序,使學生迅速在大腦中形成正確的圖式結構,而這種圖式結構往往就能用來指導學生完成相應的任務型閱讀練習。所以在日常教學中要求考生能讀懂簡易的英語文學作品、科普文章、公告、說明、廣告以及書報雜志中關于一般性話題的簡短文章并回答相關問題。
根據圖式理論,學生對篇章的內容及詞法、句法結構具有的相關知識越多,理解的程度就越深,在此理論指導下的閱讀教學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大量的“字、詞、句”的基礎知識,而且從語篇內容及修辭結構方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學生的任務型閱讀能力一定會得到改善和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