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十六計》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一顆璀璨明珠,其中一些“計謀”也可以轉化為有效的教學方法,為現代教學增添豐富營養。本文試著從“拋磚引玉”、“無中生有”、“順手牽羊”和“隔岸觀火”幾個“計謀”,談談它們在英語教學中作為教學方法的應用以及對教學實際的效果,對拓展教學方法空間作點有益的嘗試,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三十六計;英語教學;方法轉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精髓源遠流長,其中《三十六計》堪稱中國古代軍事策略之瑰寶,是戰爭中克敵制勝的錦囊妙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實踐經驗的總結,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所綻放的一朵瑰麗奇葩。《三十六計》追求的價值在于以最小的損失獲得最大的利益。當今,《三十六計》除運用于軍事領域外,在政治、經濟、外交等多種領域里無不彰顯其魅力,在教育教學領域中也有其運用空間。以下略選幾個計謀在教學中的運用,以供同行參考。
一、拋磚引玉
英語教學中“拋磚引玉”,是指教師在傳授新的知識或陌生的訓練形式時所做的model,以此來期待學生如法炮制時有所創新(引玉)。比如,為了訓練學生作文能力,我為學生提供幾組詞和短語,讓學生組成一段意思連貫的小短文。
單詞與短語:this morning , hurry to , without , run into , find , Saturday.
老師的model(拋磚):This morning , I got up late. I hurried to school without washing or breakfast. When I ran into my school , I found no students at school. Because it was sarurday.
在學生聽懂了老師的陳述后,學生的創造思維馬上活躍起來,他們會以不同的故事背景,不同的語言表達來展現他們的生活體驗,來綻放他們的美麗。雖然,學生的陳述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瑕疵,但在以后的訓練中會漸漸成熟、漸漸完美,這不就是老師迫切期待的一塊塊美玉嗎?
二、無中生有
英語教學中的“無中生有”,是指師生共同營造“教學情景”,把師生融進虛構的“教學情景”中,從而擴大語言應用的時空,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無中生有”的過程就是“情景”生成的過程。把生活情景搬到課堂上,這也就是教學“生活化”過程。教學離不開生活,教學就是為生活服務的。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是學校”。對此,英語教師要積累生活體驗,在課堂上不斷創設一個個鮮活實例,使情景教學既能突出語境功能,又能充分展現生活情趣。脫離了一個個“生活情景”,英語教學就會僵化,枯燥無味。比如在“shopping”教學中,僅僅讓學生抽象地背誦“what can I do for you ?”、“ I’ d like some ….”等空洞的句子,不如在課堂上創設一個“shop”,有商品,有售貨員,有顧客,學生“身臨其境”地“shopping”一番。教師要做好對學生的激勵性工作,鼓勵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對表演好的同學,教師可以獎勵他一個蘋果,一支鉛筆之類東西,或用語言或用掌聲鼓勵他,這會大大地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學生的識記語言、應用語言能力會得到最佳表現。
三、順手牽羊
英語教學中的“順手牽羊”,是指在語言訓練中,順帶解決學生課堂上生成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又與訓練的內容有一定的聯系。比如,句式填空題:She walks to school every day。本來教師是讓學生訓練“walk”(步行)的用法,而偏偏有學生填上了“on foot”(步行),這時,教師就有必要“順手牽羊”了,也就是把“walk”的用法特點說明之后,順便再穿插“on foot”(牽羊),通過二者比較,找出它們在句式上的不同之處,并歸納出:詞性的不同,句式、用法和成份也不同。這種“穿插”不是強硬型的,而是和諧的,是有聯系的。“順手牽羊”法可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有利于學生擴散思維,增強語言運用的靈活性。
四、隔岸觀火
英語中的“隔岸觀火”,是指課堂上,兩組或兩組以上的學生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而進行競爭式的訓練,教師只是“裁判員”,并不干涉學生雙方的活動過程,只是作最后的點評。才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讓學生創新的泉流競相迸發,教師才能更好地把握學生學情,才能有的放矢改進不合理的教學觀念,不斷融入新的理念。“隔岸觀火”教學方法在運用過程中,教師要做好組織工作,要合理地分配好競爭小組,使小組的力量旗鼓相當,讓他們在一個起跑線上競爭。例如,教師要訓練學生對某某課文的理解,可分組對課文內容進行“問”和“答”訓練,一組學生提問,另一組學生回答,然后角色再反過來訓練。在學生問與答的過程中,教師不要打斷學生,不要因為學生某一個問句或答句的句式有問題,或是時態不正確、或是人稱不一致等,都不要interrupt他們,讓他們自由地“拼”下去。我們知道,學生都有股不服輸的精神,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精神,沒有這種精神,就不能“拼”得激烈、就不能“拼”得持久。最后,教師作點評,根據“問答”的正確率,分出誰是優勝者,敗的一方會在下一次挑戰中再次“卷土重來”。因此,此法不僅有利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激發他們的上進心,還有利于學生形成良性的競爭模式。
當然,《三十六計》還有一些“計謀”通過合理的加工,可成為新的教學方法,這需要各位同行去深刻挖掘、大膽的嘗試。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洪縣雪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