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鼓勵學生進取,關愛學生,關注他們的情感,讓學生在課堂中煥發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尊重;鼓勵;寬容;動情;牽引
新課程改革倡導發展性評價,要求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現在我們進入一個關心生命的課改年代,融合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小學語文教學體現了“以人為本” 的思想,不僅要關注學生終身發展,更應關愛學生的生命。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如何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如何關愛學生的生命,讓學生在課堂中煥發生命的活力呢?
一、要尊重
尊重學生的人格、權益,是關愛學生生命的立足點。教師應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個體性,與學生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尤其對于語文來說,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教師更不必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學生。
一位教師在教學《狐假虎威》時問:“你認為狐貍的主意是好是壞?”大多數學生說狐貍的主意壞,因為它在說謊。極個別的學生認為狐貍的主意好,它雖然說謊,但巧妙的保護了自己。教師評價說:“大家講得都有道理,特別是后邊的學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真是了不起。”這位教師充分尊重了學生的意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尊、自信的個性品質,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二、要鼓勵
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許多名師也認為鼓勵是教育的法寶,是最廉價的潤滑劑。確實如此,鼓勵可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學生在這種自由的空間里可與老師、學生進行心靈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斷的獲得成功的體驗,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眾多特級教師在課堂上總是自始至終地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如:“相信自己,你們會讀好。”“你真行!”“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我怎么沒想到,你體會得太精彩了。”“你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樣,快說出自己的想法。”“佩服你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多好的問題,會讀、會思考,進步真大。”“大家在用心讀書,渴望知識的熱情深深的感染了我。”……據說,于永正老師鼓勵學生的方法有近百種。鼓勵讓學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發,并使火花燃燒,照亮全班,讓整個課堂充滿生機。
三、要寬容
贊科夫主張對于“后進生”更加需要在他們的發展上下工夫。要使學生發展,首先得寬容他們在發展中出現的錯誤。只有寬容他們的錯誤,才能減輕他們的思想負擔,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才能發動他們本身的精神力量,才能真正的關愛他們的生命。
著名特級教師賈志敏執教《程門立雪》一課,一個學生讀錯一個生字時,賈老師對大家說:“不是他不會念,而是他沒看清楚。”這個學生立即糾正過來,等他讀完時,賈老師又豎起大拇指說:“真不容易,7個字全念對了。”一個學生讀完一段課文后,賈老師說:“讀錯幾個字是正常的。” 賈老師是多么寬容,他在細心地呵護學生幼稚、脆弱的心,這不正是關愛學生生命嗎?
四、要委婉
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在聽、說、寫的實踐中,難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出現差錯是常有的事,出錯也應該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特殊權利。心理學家伯利納通過實踐證明:“受到激勵的學生學習勁頭十足,學習成績不斷提高。”這兒有個可借鑒的例子,國外有位教師發現一位學生把蘋果畫成方的,便詢問:“你為什么畫成方形的呢?”學生說:“我在家看見爸爸把蘋果放在桌上,一不小心,蘋果滾到地上摔爛了,我想,蘋果是方的,就不會掉下來了。”老師聽了不僅沒責怪,還鼓勵他:“你真會動腦筋,祝你早日發明出方蘋果。”蘋果本是圓的,畫成了方形的,已經脫離了實際,而這位教師卻鼓勵學生“早日發明出方蘋果”。這樣的評價尊重了學生人格,鼓勵了學生創新。我們應該從畫蘋果的故事中得到啟發:教師評價學生,對其不足,既不能漠視不理,也不宜斤斤計較,要在學生不足的背后看到“亮點”,評價學生萬不可求全責備,有時需要適度模糊,看不足用“凹透鏡”,看優點用“凸透鏡”,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我們要時時記住: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有亮點,要在評價中讓學生的亮點亮出來,多一份鼓勵就是多一份自信,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孩子的智慧與理想的亮點,讓無數個亮點匯聚在一起,在我們的課堂中燃燒。
五、要牽引
維果茨基說過:“教育學不應當把眼睛看著兒童發展的昨天,而應看著兒童發展的明天。” 著名教師于永正在上二年級《夕陽真美》這課時開課就問:“夕陽是什么時候的太陽?”別看問題簡單,可就有人不知道。老師迎難而上,請了搖頭最厲害的小女孩。誰知她張口就說:“是早晨的太陽。”引來哄堂大笑,遇到這種情況,其他老師通常會說:我們請其他同學幫助她好嗎?可貴的是這時候老師沒有請其他同學包辦代替,而是這樣點撥的:只要你讀一讀每節的第一句話就會明白。小女孩大聲地讀“傍晚,爺爺和奶奶帶著我去看日落。太陽已經西斜。太陽慢慢地向下沉。”剛讀完,她高高興興地說:“夕陽是傍晚快落山的太陽。”聽到這里,我都為小女孩高興,誰能說她不是自己讀懂的呢? 總之,應該強調的是不管老師讀還是學生讀,都必須帶著問題有目的的讀。無疑而讀,為讀書而讀,縱然讀千遍其義也難現出來。
評價是一門藝術,藝術的評價是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關注,是對學生獨立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關注,是對學生生命的關愛。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教育走向生本》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金山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