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性學習方式”和終生學習的理念,極其重視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就對教師的作業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改變傳統的作業觀,還要在工作中聯系實際,精心設計,變換方式,有計劃地布置作業,努力提高所布置作業的實踐性,趣味性,創新性,針對不同學生分層次進行作業布置,讓學生都能有效地,樂意地去完成作業,從而提高他們運用英語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英語;作業設計;學生
作業是整個施教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學科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對單位時間內所學知識的復習與鞏固,是用來檢查教學效果、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手段之一,也是幫助學生熟悉和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鞏固所學知識的有效手段之一。通過作業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據此調節、改善自己的教學。初中英語作業的布置和處理,傳統的抄寫,背誦作業在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方面雖非常有效,且有著很強的操作性,但這一目前沿用的作業模式卻已阻礙了新課程改革的進程。
一、作業布置要有計劃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加考慮,缺乏研究,很隨意地拿來,實際上是對學生時間的浪費,對于英語能力的提高也無濟于事。在作業的設計上一定要精心計劃。要針對本班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根據新課標學生應達到的水平要求制定有班級特色又顧及學生發展的作業目標。作業量須適中,且要注意質量、設計要有針對性。需聯系學生的生活、學習,適合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便于每個學生都有可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激發動機達到學用結合,提升能力。尤其是初三學生的復習階段作業,更加要求我們對作業的布置有很強的計劃性,教師要根據一定的目標去精心計劃挑選,最大限度地輔助孩子們的課堂學習。
二、作業布置要有實踐性
新《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具有實踐性的英語作業不僅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堅強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認知能力。如:學習了Unit 11 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 以后,我設計了以下作業:讓學生制定一份采訪記錄,要求他們用英語記錄下被采訪人的姓名及喜歡和不喜歡的節目名稱,至少采訪五名同學,并在小組中進行交流。這些采訪作業貼近生活,學生們能夠運用所學的語言進行真實的交流,大大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而且增進了同學們間的感情溝通,提高了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
三、作業布置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英語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過程,而作業在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方面的獨特作用必不可少。教師的作業設計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擺脫單調乏味的重復練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主動地完成作業。增加趣味性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以新引趣。好奇是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新穎的作業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教師針對這一特點,盡可能變化訓練內容出現的方式。如布置學生上網查閱與課文相關的資料等。(2)所選的作業材料盡量貼近學生的興趣,符合其年齡特征。如閱讀訓練中,文章的內容應有時代和生活氣息或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3)競賽引趣。學生逞能好強,勇于競爭,訓練中適當設計競賽練習,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興趣。
四、作業布置要有創新性
學生課外作業的設計應側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養成創造性個性的作業。如:新目標七年級下冊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我改變傳統的回答問題或復述課文內容為了解不同大洲的更多的動植物來加以簡單的描述,甚至可以穿插漢語。這樣,不僅鞏固了文章的信息,加深了理解,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再如:在“任務型教學”中,可以設計制作類作業,讓學生享受“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樂趣。學完祈使句后,要求學生為校園的各個場所設計英語警示牌。還可設計一些研究課題(Project Work)作為作業形式。如,學完環保(Protect Environments)方面的英語知識后,討論如何為環保做貢獻,讓學生分小組進行研究討論,并且制作主體手抄報之類的成果報告。
五、作業布置要有層次性
學生是有差異的,要堅持差異理論,重視其個性發展,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讓他們創造性的自由發揮,讓好學生繼續保持學習的勁頭,而相對較差的學生也能看到自己的進步,樹立自信。 作業的布置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別差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確保“優等生吃的精,中等生吃的好,后進生吃的飽”。例如:初一年級的英語作業往往要求學生聽錄音,對于優等生,要求他們在聽的基礎上作換詞對話表演;對于中等生,要求他們聽熟會背;對于后進生,要求他們跟著錄音原原本本的聽讀,聽懂。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敢于樂于嘗試并能充分展示自我,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又發展了語言交際能力。每個學生都有可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激發動機達到學用結合,提高學生的能力。
總之,作業的布置要以《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論為先導,圍繞教學要求,拓展視野,從聽說、讀寫、玩演、視聽等多角度入手。從提高學生興趣,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強化教學目標出發,使學生獲得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為真實交際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朱麗萍.滲透新課程理念.改變英語作業模式[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1)
[2]周曉艷.英語作業的改革與創新[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1)
[3]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河南省安陽師院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