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外語教學中,對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的研究非常重要,作為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要讓學生“會學”,本文就外語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的指導,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進行簡析。
【關鍵詞】學習策略;學習方法;教學的主體;非智力因素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格喬伊指出: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閱讀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自主學習的人。我國素質教育呼吁廣大老師更新觀念,在新的教學觀指導下,進行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大膽改革,以求培養出大量創新型人才,提高全民素質。因此,我們教師不只是要研究教學方法,更要研究如何對學生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進行指導。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經指出:“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使老師變得多余?!惫湃艘舱f過:“授人以魚,一飯之需;授人以漁,終生受益?!庇纱丝梢姡谕庹Z教學中,對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的研究是多么的重要,作為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要讓學生“會學”。教是為了不教。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把學習策略、學習方法的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使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手段,讓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自主學習,做到“教的最優化必須落實到學的最優化?!钡聡虒W法專家Ute Rampillon認為,外語學習方法是“以學生為出發點的、由學生有意識有計劃地運用的、對外語學習進行準備、調控和監查的方式和方法”(Rampillon 1995)。而學習策略是“為達到某一學習目的所采用的共同起作用的學習方法的總和。
一、外語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的作用
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的正確運用對學習外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不僅要開發學生的智力,更要努力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使他們更清楚地認識自我的優勢與弱點,揚長避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與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學習外語的自信心。
2.提高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一方面,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進行學習指導,另一方面,鼓勵學生使用各種學習媒介和手段擴大外語知識面,提高外語聽、說、讀、寫能力。
3.利用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效率,降低外語知識的遺忘率,使學習外語不再枯燥無味,把外語學習變得輕松活潑,生動有趣,讓學生更頻繁地體會到學習過程的趣味性、科學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體味成就感。
4.改善學習環境。正確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要求學生多與自己的學習伙伴一起學習,廣泛交流,共同協作,這就使以往的孤立的學習個體變為一個共同和相互學習的集體,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
5.正確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要求學生“通過游泳學游泳”,而不只是“紙上談兵”,使學生能在不斷地外語交際與應用中掌握書面語與口語的區別,使他們的書面表達更妥貼,口語表達更生動、更符合目標語國家的語言習慣。
二、加強學習策略、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師應首先指導學生有計劃、有步驟的學習,因人而異,幫助學生選擇學習內容,做出完成這些學習內容的計劃與時間安排,確定學習方法,其次應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作出正確合理的,具有鼓勵性的評價,讓學生在學習中充滿自信,同時又知道自己該學什么,收獲了多少。最后,應對學習內容進行定期復習,不斷鞏固,加深記憶,做到“溫故知新。”
為了達到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興趣這一目的,我建議采用以下指導方法:
1.因材、因時、因環境而施教。各人的英語基礎不同,有好有差,各人的興趣愛好也不同,有人喜歡歷史、地理,有人喜歡音樂、體育,有人喜歡文學藝術……教師應根據學生各自的愛好給予不同的學習材料,讓他們從自己感興趣的素材中學到應有的外語知識,培養外語能力。各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中記憶力、判斷解題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各自的心理、生理情況,指導他們作出適合于自己的學習計劃,做到事半功倍。
2.在教學中強調用游戲、對話、角色扮演、短劇表演、采訪報道、編繞口令等形式增強學生的記憶力、理解力與表達能力。
3.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是人們表達思想,交流情感的手段。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觸景生情,由感而發,在外語交際中學習外語,鞏固記憶,做到學以致用。
4.指導學生通過聯系、聯想記憶法,記憶新單詞、新句型、新內容。要在聯系生活、聯系實際中學習新單詞、新句型,要學會在課文句型中記憶新單詞,在外語交際中運用所學新知識、新內容,同時,還要有豐富的想象力,通過聯想,增強記憶。通過系統化分類、歸納、比較、分析等方法,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總之,外語老師應當意識到“授人以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將外語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作為關鍵的教學內容來傳授。使學生在擴展外語知識的同時更能提高外語運用能力,不但“學會”,而且“會學”,使外語教學更能面向市場與經濟,使我們的學生成為符合“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新要求的創新型合格人才。
(作者單位:江西省峽江縣峽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