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主題
“體育藝術2+1”之豎笛教學案例
二、活動目的
1.為了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促進本校各科教育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及自由發展,現結合本校現有的條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體育、藝術2+1”活動進行動員、組織并進行有計劃的教學。教師作為引路人,學生的合作伙伴,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調動大家的學習興趣,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進去,旨在讓大家都能具備一技之長。
2.音樂教學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學生能夠在活動過程中充分感受美、創造美。而器樂教學就是音樂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在音樂中加入器樂的演奏,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更為濃厚,效果也會更加明顯。所以,我們選擇了豎笛這門樂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以情感人,以樂動人,讓學生對這門樂器充滿興趣,這樣才能學習到正確的豎笛演奏方法及技巧,能夠進行基本的獨奏及合奏,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從而達到良好的音樂教學效果。
三、方案設計
1.制定報名表,學生報名(50—60人);
2.制定“體育藝術2+1”活動之豎笛課的活動安排表,具體設置活動內容和各個環節;
3.邀請有豎笛基礎的老師共同參與此次活動;
4.收集資料(包括音像材料),認真備課;
5.教具準備:豎笛、豎笛曲譜、音像資料、多媒體等。
學生:
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性報名,豎笛50—60人
四、活動過程
(一)入場
第一周班會課
1.播放歡快的音樂曲,全體師生在大操場集中;
2.主持人開場白,介紹本次“體育藝術2+1”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意義。
(二)具體程序
1.任教豎笛的老師將報名的學生依次帶入活動教室;
2.對學生講解學習豎笛這門課程的目的、意義及其要求;
3.對豎笛知識的講解:如豎笛的由來,豎笛的種類及其特點,豎笛的部位名稱及其指法,還有豎笛的保養方法等,讓學生對豎笛這門樂器有了初步的了解,為以后的教學做好鋪墊。
(下面以本學期第八周豎笛課為例,介紹一下活動過程)
課題:《可愛的家》
1.年級:初一、初二選修豎笛的學生
2.課時:一課時
3.教材:蘇教版七年級下第一單元
4.課型:豎笛練習課
5.教材分析:
豎笛曲《可愛的家》是一首C大調,四四拍的豎笛合奏曲,兩個聲部的節奏完全一致。旋律主要處于中、低音區,演奏主要以連音為主。學生對氣息的運用還不是很嫻熟,而這首豎笛曲卻有很多連音,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進行指導,可以要求學生演奏時氣息下沉,均勻穩定地送氣,這樣才能流暢地演奏全曲。
6.教學目標:
A.能夠用穩定流暢地氣息深情演奏二聲部豎笛曲《可愛的家》;
B.要求學生在演奏時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積極主動參與整個活動,在演奏時注意兩個聲部的均衡、和諧;
C.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
7.演奏重點及難點:
兩個聲部和諧統一,氣息靈活運用,有感情地演奏。
8.教學過程:
A.欣賞豎笛合奏曲《可愛的家》(學生初步感受)
B.呈示曲譜,學生跟琴哼唱全曲(進一步熟悉該曲)
C.教師有感情地演奏全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D.第一聲部的練習
9.自評、互評、總結
10.在班級和學校的各個演出中進行展示
五、教學反思
“體育、藝術2+1活動”是教育部為了讓每個孩子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為了推動學校體藝改革與發展的一項重要項目。學校對這次活動非常重視,經過討論研究,確定了內容較為豐富的各項目,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
器樂教學是音樂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在音樂中加入器樂的演奏,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更為濃厚,學習效果也會更加明顯。于是就給大家選擇了豎笛這門樂器。學生們很感興趣,也能夠積極報名。第一周,我們跟大家共同學習了豎笛的由來,豎笛的種類及其特點,豎笛的部位名稱及其指法,還有豎笛的保養方法等,讓學生對豎笛這門樂器有了初步的了解,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為以后的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中,教師能夠有感情的進行示范,能夠以情感人、以樂動人,學生至始至終都能夠參與其中。
通過學習豎笛這門課程,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促進了學生各種感官的協調性發展,從而使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和思維創造力得到很好的培養。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且經過教師指導最終解決問題。還可以小組為單位,用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演奏,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積極地學習興趣,讓學生都能夠在一種和諧的氛圍中愉快地學習,從而促進了師生、生生間的情感。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陳橋中學)